楊錦霞
摘 要:無論是全面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教育觀,還是美學規(guī)律構建觀,都強調人類對美的追求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結晶,教育的美學境界也是近年來語文閱讀的熱點,語文閱讀教學審美如春風、如清泉,用自然且難以抗拒的力量進入小學教育領域并備受關注。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研究對象,對其審美建構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建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7)08B-0076-02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發(fā)展方向
從審美構建的角度審視小學語文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教材內容完全可以說是美文濃縮,教材內容薈萃了大量的中外佳作,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又集藝術性和人文性于一身,精讀小學語文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蘊藏的情感之美,理念之美,景觀之美,韻律之美,豐富多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善于營造審美氣氛,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感知美、欣賞美,并從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審美背后的燦爛文化,汲取人類文化營養(yǎng),體驗到語文教學的審美樂趣。小學語文教育不僅要滿足學生的知識需要,還應關注對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品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從小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個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協(xié)調發(fā)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這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內在需求,而不是可有可無的額外任務。在新課標中,小學語文閱讀審美教育的價值有諸多體現(xiàn)。在寫作方面,明確提出要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生活,用文字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愛,情真意切地表達出來;在口語方面,提出了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語言修養(yǎng)和文明態(tài)度;在閱讀方面,提出了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表達美的教學審美構建理念。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建構的特性
從本質上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建構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希望達到的一種藝術理想境界。也就是,用美的規(guī)律對語言實踐行為進行優(yōu)化和實踐,讓學生們能夠進入審美的勝境當中,置身在自發(fā)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感到身心愉悅的語文閱讀學習當中,在這種閱讀實踐活動中感受和體驗文字表達和傳遞的情感和內涵,實現(xiàn)學生自身素質和語文能力的同步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構建可分為三個特點:
一是具有愉悅性的特點。美可以陶冶情操,美是人類內心最寶貴的東西,其中包含了熱愛和向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建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實現(xiàn)閱讀教學形式之美和閱讀內容之美的和諧統(tǒng)一,讓學生和老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情感的相互交流。在小學語文美感閱讀教學中,學生可以收獲到內容豐富的語言信息,同時能夠感受到閱讀內容之外“尚未言盡之意”,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感知、美感體驗都具有重要意義,使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獲得快樂和滿足。學生通過多層面、多層次的美感獲得,就能夠獲得美好、愉悅、持久的語文閱讀體驗。
二是具有人文性的特點。文以言志,文能載道。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同樣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對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道德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語文閱讀,潛移默化地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用美的體驗實現(xiàn)知識和品德的雙重培養(yǎng)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的重要特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體驗文學的魅力,完成內化,既學會了知識,又懂得了做人。在審美的愉悅體驗中,實現(xiàn)情感、理智、道德的多重培養(yǎng)。
三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小學語文閱讀的審美構建可更好地體現(xiàn)教學相長。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用豐富的文學知識和較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將閱讀內容用豐富的形式,向學生進行傳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在審美中,讓思維得到盡情的馳騁,使學習狀態(tài)達到最佳,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對于培養(yǎng)學生潛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也可推動教師主動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推動教學工作的發(fā)展。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建構的實施建議
(一)加速小學語文閱讀改革是前提
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依然是教師講的多,學生參與少,教學中學生參與不足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構建依然處于起步階段,這與當前仍注重應試教育具有直接聯(lián)系。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閱讀評價內容要兼顧學生閱讀中的感受、體驗、理解等內容,考查學生語文閱讀興趣和方法,對學生閱讀的選擇性和閱讀量也有一定的考察。
同時,更加重視對學生閱讀創(chuàng)意和閱讀角度的評價。傳統(tǒng)的語法、修辭等內容已經(jīng)淡出考試內容。新課標提出的小學閱讀改革要求,是推進小學語文審美閱讀教學的前提和保障。這就要求我們要從根本上改革小學閱讀考試的題型和內容。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重點考察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程度、閱讀技能、閱讀速度。逐步減少對閱讀內容、思想內涵的分析,逐步弱化對閱讀內容結構和寫作特點的分析。避免閱讀考核內容超越小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情況。在實施閱讀評價改革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注重在整體把握閱讀內容的前提上,抓住文中的語言因素特征,從閱讀的內容、思想、思路等角度出發(fā),對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進行考察。如“通過閱讀,對文中的事物的自身感受是什么”“認為文中的某某人是什么樣的人”“通過閱讀獲得了什么信息”等內容。而要準確的回答這些問題,則必須要對閱讀內容進行通覽,同時靈活地溯前推后。這即是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同時是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
(二)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材是基礎
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美感,應以美的小學語文教材為基礎。沒有美,何談發(fā)現(xiàn)美,沒有美,何談審美。完善教材正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建構的基礎要求。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教材是全國范圍內應用最廣的教材,經(jīng)過多次被專家改編,其內容、排版、印刷都具有極高的水平。在選文的方式上,保留文質兼美,教育意義突出的傳統(tǒng)課文,同時增加了很多新的內容,體現(xiàn)了較強的時代精神。在持續(xù)對小學語文教材優(yōu)化的過程中,應該始終秉承精品意識,選擇的內容文學性要強,語言必須精湛,堪稱典范。endprint
在內容上更應精美,必須值得推敲。不僅文筆要優(yōu)美,內容要健康,選文要規(guī)范,要增加名家名篇,特別要增選與小學生童趣相關的名家名篇,將文學之美的種子播進學生的心中,讓他們從內心產(chǎn)生對語文閱讀的熱愛,體會到語文閱讀之美。
(三)提高教師的審美素養(yǎng)是關鍵
發(fā)現(xiàn)美,需要美的眼睛,評判美,需要美的心靈。審美觀念與個人修養(yǎng)直接相關,修養(yǎng)越高,審美能力越強。在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使審美活動貫穿始終,教師的作用十分關鍵,不斷拓寬和加深教師的審美修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如果教師無法發(fā)現(xiàn)美,無法傳達美,更無法用美來啟迪人的心智,以美來育人,必然導致機械地歷解課文,無法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審美構建。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知識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不斷增強自身審美能力,達到用己之美啟學生之真的目的。使審美教育理論和小學語文閱讀審美實現(xiàn)更緊密的聯(lián)系。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系統(tǒng)掌握美學理論的基礎上,將學習重點放在學習審美教育理論知識上,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從而適應小學語文閱讀審美構建的需要。
小學生是朝陽,是花朵,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小學生寶貴的探求意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為小學語文教師實施審美閱讀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教師在審美閱讀實踐中,既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精美、完美,又要保證知識的傳承,還要關注學生智力的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教師要善于學習借鑒其他學科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發(fā)現(xiàn)和挖掘學生潛在的審美心理,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評價語文閱讀教學要堅持審美的要求,在精心設計的教學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鑒賞、創(chuàng)造的能力,完善他們的審美人格。
參考文獻:
[1]李如密.教學藝術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2]廖艷君.中外美育異同論[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3,(5).
[3]李春光.在語文教學中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J].教育前沿,2008,(12).
[4]王玉梅.語文課堂中的審美教育[J].山西教育,2008,(11).
[5]吳曉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整合路徑探析[J].學周刊,2017,(18).
[6]姚柳先.淺談閱讀教學如何插上高效的翅膀[J].學周刊,20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