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偉軍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并有著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順應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整個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出童真童趣,更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樂學,以凸顯數(shù)學課堂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課堂;童真童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7)08B-0043-02
在以往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講述的,學生都能夠聽懂,并都會去記憶。這樣的教學太過自以為是,也過于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真實的學情出發(fā),可以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趣味游戲活動,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互相交流探討,進而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使整個數(shù)學課堂充滿童趣,更好地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一、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數(shù)學內容枯燥無趣,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也正是由于數(shù)學的這一特點,使得學生很難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小故事,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趣味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例如,在教學《分一分》時,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為學生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兔媽媽為小兔子準備了一些紙片,其中有3個白色圓形紙片,2個紅色圓形紙片,3個紅色三角形紙片和4個白色三角形紙片。這時,兔媽媽為小兔子布置任務:你將這些紙片分一分,將你認為是一組的紙片放在一起。這時,小兔子開始犯難了,不知道該如何完成媽媽布置的任務。學生們被老師所講的故事吸引,并對兔媽媽所提的問題充滿了好奇,于是都很主動地去幫助小兔子。很快,學生們紛紛主動地進入到探究思考中。在學生們思考一定時間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時,有學生說:“我想到一種分組方式,我按照顏色的不同將白色的紙片分成一組,紅色的紙片分成一組也就是3個白色圓形紙片與4個白色三角形紙片為一組。”很快又有學生說:“我按照紙片形狀的不同將圓形紙片分成一組,三角形紙片分成一組?!睂W生們就這樣積極地幫助小兔子尋找解決的方案,無形中鍛煉了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學生們也在幫助小兔子解決問題的同時,體驗了“分一分”的知識內容。
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教學情境,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方法,促進了學生的有效思考,營造了一個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二、開展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游戲是學生感興趣的,也是對學生最有吸引力的事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這一點,開發(fā)利用游戲這一資源,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游戲活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例如,在教學《認識10以內的數(shù)》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10以內的數(shù)有所認識和了解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練習,將數(shù)學內容融于學生感興趣的游戲中,讓學生可以邊玩邊學。首先,教師自己制作了一些卡片,并在每張卡片上都寫上一個10以內的數(shù)字。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我會在這些卡片中任意抽取一張,你們快速反應,看哪位同學能又快又準地讀出這一數(shù)字。游戲開始后,教師抽取了一張卡片,卡片上寫有數(shù)字“9”。學生們在反應了一定時間后,很快便讀出了這一數(shù)字“九”。教師對學生們進行了表揚。學生們都很積極地和老師一起做游戲。學生也在做這一游戲的過程中,對10以內的數(shù)有了很好的記憶和鞏固。隨后教師又拿出幾張印有圖畫的卡片,讓學生去猜數(shù)字。這時,老師拿出一張畫有一只小黃鴨的卡片,很快便有學生興奮地告訴老師它很像數(shù)字“2”。學生們就這樣興奮地與老師一起做著游戲,無形中對數(shù)字有了很好的掌握和理解。
游戲活動的有效開展,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成功地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參與,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三、組織探討活動,促使學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閉門造車,極不利于社會的發(fā)展。同理,學生的學習更不應該只有獨自探究,還要有合作互動。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探討活動,讓學生可以更好地互動交流,以促使學生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有關長方形的知識內容時,選擇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們自主探究一下有關長方形的性質內容。為了方便學生探究思考,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長方形紙片。首先,教師先讓學生自主思考一定時間,之后,教師并沒有立即去問學生們的想法,而是組織學生自由結組,并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探討。這時,有一小組學生展開了交流討論。
生1:通過觀察這些長方形紙片,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是一個四邊形。
生2:我非常同意你的說法,而且我發(fā)現(xiàn)它還是一個特殊的四邊形,因為它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3:我還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的其他性質,我通過用直尺測量一個長方形紙片的四條邊,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對邊長度大致相同,所以我猜想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
生4:我是用對折的方法,判斷出對邊長度相等。
此時,教師乘勝追擊,引導學生理解“長”“寬”的概念意義。
……
學生們就這樣互相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并互相交流探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小組探討活動,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并在很大程度上活躍了學生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學生互相學習、有效發(fā)展。
四、巧妙運用教具,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很多數(shù)學內容有著很強的抽象性,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思考。而教具的引入,能夠很好地改善這一點,化抽象為形象,變復雜為簡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工具,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理解。endprint
例如,在教學《元、角、分》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內容時,并沒有單純地為學生講解,而是將人民幣帶到課堂中,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體驗這部分內容。首先,教師拿出一張1元的人民幣和一張1角的人民幣,學生也對這兩張人民幣非常熟悉,并在這兩張人民幣的展示下,對“元”和“角”的知識內容有了很好的認識。這時,教師拿出一張1角的人民幣,并向學生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張1元的人民幣能換幾張1角的人民幣呢?學生們在這一問題的刺激下,開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并迅速反應,很快便有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到一張1元的人民幣相當于10張1角的人民幣。隨后,教師又拿出了一張5角的人民幣,并繼續(xù)向學生提問:多少張5角的人民幣可以換取1張1元的人民幣呢?學生們迅速反應,并很快告訴老師:2張。之后,教師又相繼拿出了10元、50元、100元等人民幣,讓學生認識了解。在學生們對“角、元”的知識內容有所認識和了解后,教師拿出一些5分、1分的硬幣,并繼續(xù)引導學生觀察學習有關“分”的知識內容,并和學生一起探究三者之間的關系。
教具的巧妙運用,成功地將數(shù)學內容化抽象為形象,并打開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空間,讓學生可以更直觀地觀察學習,很好地促進了學生的有效思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結束語
總之,小學階段的學生有其獨特的思維、學習特點。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順應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地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策略,從學生的實際、興趣出發(fā),讓整個數(shù)學課堂充滿童真童趣,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推進學生的高效率學習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聰.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思考習慣”的培養(yǎng)[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7,(6).
[2]劉志斌.探析小學數(shù)學教師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J].小學生,2017,(3).
[3]蔡水嬌.學生數(shù)學思想構建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7,(3) .
[4]李成彥.淺談激發(fā)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的方法[J].科學教育,2008,(5).
[5]余瑤.借助數(shù)學史激發(fā)學生數(shù)學學習興趣[J].中國教育學刊,2016,(11).
[6]田學寧.感受數(shù)學之美 提高學習興趣[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