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潘婕
【摘 要】:在園林綠化工作中,園林綠化設計決定著植物配置、植物群落的結構等事項,這對園林植物病蟲發(fā)生都有直接關系??茖W的園林設計,能夠使各類植物種群之間相互協調,起到保護植物并達到植物造景的效果,否則會造成植物生態(tài)系統失衡、病蟲害滋生、養(yǎng)護管理困難,進而影響園林景觀。因而,在園林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園林植保因素。
【關鍵詞】:植物保護;種植設計;品種多樣化
1.園林設計中園林植物保護現狀問題點
1.1園林植物配置不合理,導致病蟲害
在進行園林設計時,一些設計人員由于知識水平的限制以及不負責任的工作態(tài)度,其設計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沒有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特性以及植物之間的相生相克關系,進而影響了園林植物配置上的合理性。比如:將相克的植物種植在一起,如核桃樹對周圍植物的生長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所以核桃樹與蘋果樹、槐樹等的配置就是不科學的。又比如:將喜光植物種植在樹蔭下、將容易產生轉主寄生的植物一起種植、喜干植物種植在積水處等等。這些不合理的配置一方面會使得園林的觀賞效果降低,而更為重要的是對植物沒有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引發(fā)了病蟲害的發(fā)生和流行,影響了周圍環(huán)境,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1.2缺乏對植物多樣性的考慮,降低了植物抵御能力
園林設計不僅要滿足人們的需求,對植物的保護也更為關鍵。目前,我國園林設計植物配置單一,生物群落結構簡單,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植物過于單一,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就會大大降低,長期下來,病蟲害的現象日益嚴重,造成大面積的植物死亡。比如,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qū)的城市園林病蟲害現象猖獗,如蝗蟲等,造成了大量植物枯萎死亡,并且連年發(fā)生。既浪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也影響了整個園林設計的整體效果。還有,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的金絲柳,其極易感染腐爛病,這些都是由于植物的單一性造成的。
1.3植物種植密度缺乏合理性,極易引發(fā)病蟲害
在園林設計中,由于只片面地考慮了園林的觀賞效果,而忽略了對園林植物種植密度的合理考慮,造成密度過大,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出現嚴重的爭水、爭光、爭肥現象,影響到植物健康生長。同時,病蟲害極易入侵。另外,由于種植密度過大,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濕度過大,不透光、不通風也極易引發(fā)病蟲害。比如:當前由種植密度不合理所引發(fā)的小袋蛾、白粉病等。
1.4盲目引進外來物種,缺乏對園林植物保護意識,引發(fā)病蟲害
在園林設計中,一些人員對外來物種認識不全面,使得園林植物在調配的過程中,無意散布了有害生物,對當地的生態(tài)效益與經濟效益造成嚴重的影響。一般來講,這些有害生物到達新的地區(qū)后,由于缺乏天敵的控制,嚴重時會造成生態(tài)災難。例如:當前嚴重的有害物種有薇甘菊、蔗扁蛾等等,其造成的危害相當大。
2.科學進行園林植物設計應該做到的幾點
2.1 植物的選擇
在植物選擇中應以鄉(xiāng)土化植物為主,這類植物往往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養(yǎng)護成本相對較低等諸多優(yōu)點。要盡量減少長途調運植物種苗的數量,嚴格控制跨地區(qū)、跨生境采挖移植野生植物,當前尤其要盡量減少大樹進城、南樹北調。不加論證盲目地從外國或外地引進植物,雖然在景觀能夠取得較好效果,但新引入的植物往往不適應環(huán)境變化,表現出生長不良、對病蟲害抗性較弱等性狀。
2.2 植物的合理搭配
一個好的種植設計,既要布局合理,避免脫離現實,又要合理利用植物間相生、相克的關系,遵循生物共生、循環(huán)、競爭的原則,避免人為造成植物病蟲害共生的環(huán)境條件。檜柏類樹木,如龍柏、檜柏、側柏、翠柏等,是城市中優(yōu)良的常綠樹種,在園林綠化上使用廣泛,但卻是蘋果銹病和梨銹病的轉主寄主,該病菌性子器和性子孢子,銹子器和銹孢子在危害第一寄主蘋果和梨后,又回到第二寄主檜柏類樹木上去,以冬孢子角和冬于孢子越冬,翌年春產生小子孢子借風力又回到蘋果和梨樹上危害,因此在種植設計時,應避免這些植物近距離栽植,至少相隔5km以上。
2.3 種植形式
2.3.1 品種多樣化。在堅持物種鄉(xiāng)土化前提下,還要努力做到品類多樣化。品類多樣化是指選擇植物時應盡量多選用一些物種,同時要兼顧各種植物類型。將園林模擬成自然生態(tài)群落,充分考慮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的生態(tài)交互性,兼顧生態(tài)系統之間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盡量減少以人的暫時需求為中心,片面種植單一植物的現象,盡力避免因植物搭配不當而破壞生態(tài)系統的完整性。實踐證明:只有品種多樣化才有生態(tài)穩(wěn)定性,只有植物生態(tài)系統穩(wěn)定,才能對病蟲害有較強的抵抗力。
2.3.2設計要做到適地適樹
在園林設計中,對設計樹種的選擇配置,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環(huán)境條件、園林的整體性、植物的生長特點等,一定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根據綠地的功能、性質、陽光強弱以及地下水位的情況,來決定種植陽性植物還是陰性植物、速生植物還是慢生植物、抗旱植物還是耐濕植物。對于外來樹種的選擇,也要考慮其對當地環(huán)境的適應性,特別要注意氣候變化,否則就會遭受嚴重傷害導致死亡。如果因地制宜選擇適地的適樹,就會穩(wěn)定生態(tài)系統,有效控制病蟲害。
2.3.3植物搭配合理化。在品類多樣化和結構復層化的基礎上,園林設計還要爭取做到植物搭配合理化。搭配合理化是指既要布局得當、景觀優(yōu)美,又要科學利用植物間的相互關系,配置成有利于植物生長而不利于病蟲發(fā)生的種植結構,避免人為造成利于病蟲害發(fā)生的環(huán)境條件。合理的植物搭配能減輕或限制病蟲的危害,如楊樹林里種植臭椿,椿樹的臭味能驅避楊樹蛀干天牛。
2.4 種植的密度
樹木種植的密度是否合適直接影響綠化功能的發(fā)揮,從長遠考慮,應根據成年樹木樹冠大小來決定種植密度。如想在短期就取得好的綠化效果,種植密度可小些。一般常用快、慢長樹適當配置的辦法來解決遠近期過渡的問題,在樹木配置上,還應兼顧快長樹與慢長樹;常綠樹與落葉樹;喬木與灌木;觀葉樹與觀花樹的搭配。樹木種植搭配時還要注意和諧,要漸次過渡,避免生硬。種植設計要考慮保留、利用原有樹木,尤其是名貴古樹,可在原有樹木基礎上搭配植物種植。
結語
綜上所述,應根據植物生物學特性和生態(tài)學特性,遵循植物保護原則,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科學合理地配置園林植物,從而達到持續(xù)利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衛(wèi)邦.鄉(xiāng)土植物與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J].中國園林,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