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人的思想是有活性、生機和張力的。給它點陽光,它就燦爛;給它點春風,它就還你一片新綠?!瓣柟狻焙汀按猴L”是外界能量的輸入過程,是思想的生長點。換言之,一個人的思想如果沒有外物、外事、外媒的擾動,它就是平靜無波的。
思想的陽光所由何來?當然路徑是多元的。比如經(jīng)驗、交流、行萬里路,這些實踐層面的體驗、碰撞、感悟,常常構(gòu)成思想陽光的來源,但人活在世上,受到生活圈子的局囿,直接體驗和經(jīng)歷的事畢竟是有限的,充其量也只能占到我們知識、思想、智慧生成的20%,更多的、占80%的應該是間接的、別人的經(jīng)驗為我們構(gòu)筑思想殿堂、提供精神營養(yǎng)品。這是一個寬廣的思想通衢,一個無盡的思想、智慧之源。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書籍。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p>
的確,猶如人的機體的生長依賴于食物的營養(yǎng),思想的成長離不開精神的載體——書。書是人類思想成長的精神要素、智慧源泉,徜徉、流連或攀緣其間,我們可以領略思想的偉麗、精神的壯美、智慧的深邃,獲得思想的照耀并成全一個大寫的人。
讀書是尋覓人類精神陽光的過程。但思想的陽光,并不常有。一本本很厚的大部頭,不見得就有多少有價值的思想,大部分可能都是重復的、反芻的、人云亦云的、老生常談的東西。這樣的內(nèi)容是不具有陽光屬性和品質(zhì)的,充其量是陽光周圍的云彩而已。因為任何時候堪稱思想陽光的東西,都是鳳毛麟角,都是稀缺資源,對作者和讀者來說,都是“眾里尋他千百度”而又難覓其蹤、不可強求的東西。
但真正的讀書卻是執(zhí)拗,偏執(zhí),必欲取之而不言棄的“淘金”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說,讀書若不能淘到思想的真金、精神的陽光,那就枉為讀書。反之,只有千淘萬漉、吹盡狂沙、始見真“金”的讀書,才是得讀書神髓、真諦的讀書。因為只有這樣的讀書才達及讀書的本質(zhì)、獲得思想的陽光,只有這樣的讀書才具有讀書者所追求的真正的價值屬性。
人們讀書、愛書的最大理由在于:書如陽光,具有照亮功能。照亮行為,照亮思想,照亮創(chuàng)新。第一,照亮行為。讀書是為著人的修為提升的精神活動。目的是使人擺脫蒙昧、愚鈍、低俗,達及社會化所要求的知識水準和文明門檻,使人獲得社會存在所要求的基本的對話、交流、溝通、行為能力。第二,照亮思想。書是用文字記錄的人類的經(jīng)驗和思想,是思想翻譯成語言的過程。讀書實際上就是思想啟迪思想、靈魂喚醒靈魂、智慧生成智慧的過程。照亮思想較之照亮行為是更高層次的一種超越。因為思想支配行動,思維決定踐履。讀書在更本質(zhì)的意義上,就是尋覓思想意義的照亮過程。當你在讀書過程中獲得一種啟迪,內(nèi)心暖暖的,有一種收獲感,一種對賜予你這種思想的人充滿感激之情、思想觸動和閱讀滿足,這說明思想的陽光、陽光的思想已照耀到你的頭上了。第三,照亮創(chuàng)新。這是讀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當思想的陽光照亮了你,你為之驚喜,興奮,感動,甚至震撼,但倘若感奮之余復歸沉寂冷靜,沒有引出自己的東西,沒有自己的思想吐珠沁玉、燦然耀亮,那閱讀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讀書不是為了存儲以顯示自己知識富有,不是為了獵取談資語料,武裝嘴巴,自我炫耀。讀書為的是讀出自己的東西來,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超越。這才是“入得進”又“行得出”、“悟得到”又“留得住”的最高層次的讀書。
能夠照亮創(chuàng)新、使之燦爛的閱讀,是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人的機體的生命應與思想的成長成正比,同步放大,否則,我們就會成為思想的矮子、精神的侏儒。而思想和精神成長的最有效形式就是創(chuàng)造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一要善于思考。人在閱讀過程中精神樣貌是最美的,那極盡心力的捕捉,精騖八極的敞開,精思附會的沉潛,使人能充分地汲取書本中的營養(yǎng),思維品質(zhì)、思考能力得到極大的鍛煉和提升。二要能夠抓得住閱讀過程中的感悟。你要有價值辨識的判斷力,一眼就能看出這是我所需要的好的東西,并與你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心向接軌,找到并抓住具有生發(fā)效應的創(chuàng)新點,生成創(chuàng)新成果。三要具有寫作外化能力。閱讀中有了思想陽光的照耀,還必須有表達展現(xiàn)能力,才能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燦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