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幫英 謝國平
[摘 要]體育課不但要增強青少年學生的體質,也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達到身心全面發(fā)展。體育教師應從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實際情況出發(fā),承擔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因材施教,以情感人,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各種比賽和成績評價手段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中學生;體育教學;心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21-0045-02
新課程標準提出體育教學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其根本目的是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所以堅持“健康第一”是體育教學的靈魂。
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中學正是他們長知識、長身體的重要時期,所以健康是指“身體”“心理”都要健康發(fā)展,通過體育課和課外鍛煉達到體魄強健、人格健全。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會保持良好的情緒,有敏銳的觀察力、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和陽光的氣質。通過體育鍛煉,能使人聰慧、情緒穩(wěn)定、行為協(xié)調、人際關系和諧、反應敏銳。而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直接關系,所以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是促進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一、從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實際情況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1.通過各種運動項目的教學,既讓學生體會運動帶來的樂趣,也培養(yǎng)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教授的動作技術,不僅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比如在學習“體操支撐跳躍:縱箱分腿騰越(男生)”時,學生不僅要具有一定的身體素質條件,還要靠意志克服心理上的障礙,排除膽怯心理,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及時運用語言鼓勵學生,如“注意助跑節(jié)奏、用力踏跳”“不要怕,大膽跳,有老師保護你”“這次你一定能跳好”“不錯,再大膽一點,用力推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排除心理障礙,增強完成動作的信心。學生通過幾十甚至上百次的練習,在一次次失敗中總結經驗,最后熟練掌握動作技術,“助跑——起跳——推手騰空——分腿挺身——落地”一氣呵成,從而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了勇敢頑強、不懼困難的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21世紀是競爭的時代,這也給青少年創(chuàng)造了很多競爭機會,要想在殘酷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求廣大青少年不但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體育教學中競爭是很明顯的,比如在跳高課上比誰跳得高,跳遠課上比誰跳得遠,短跑課上比誰跑得快……體育競賽更是無處不在,在競爭過程中學生體會到成功帶來的樂趣,培養(yǎng)了責任感、榮譽感、集體主義精神,能正確對待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失敗與挫折。例如在1000米(男)、800米(女)的跑步練習中,教師要求學生不但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還要有競爭意識,讓學生明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出發(fā),在中途如果意志不堅定、退縮,那別人就會超過你跑在你前面。
3.通過集體體育項目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從而提高適應環(huán)境、適應社會的能力
體育運動有著嚴密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更有著嚴格的比賽規(guī)則,很多項目還講究集體配合。在體育課中開展集體性活動,能使學生學會理解他人、與人共處、協(xié)調人際關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適應環(huán)境、適應社會的能力。
比如在籃球教學比賽中,學生不僅要掌握籃球基本技術,還要講究人與人之間的默契配合,有時一個眼神、一個小舉動就能達到一次戰(zhàn)術的圓滿成功。拼搏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勝利,為集體掙得榮譽,這也培養(yǎng)了青少年學生關心集體、團結協(xié)作的美德。
在體育教學和比賽中常常會出現一些激動人心的場面,如田徑項目比賽中最后的沖刺階段,一場球類比賽比分很接近的最后時刻等,都是對運動員心理素質的巨大考驗。運動員必須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任何的慌亂都可能會導致比賽的失敗。為此,體育教師要多在體育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鍛煉機會,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從而磨煉他們的意志品質,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他們勝不驕、敗不餒的優(yōu)秀品質。
二、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措施
1.因材施教,關心、關愛每一個學生,以情感人
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要和藹可親,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素質,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歧視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切實做到心中有數,因人而異。尤其對課堂上完不成動作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對不喜歡集體運動項目和心理內向的學生要多給予鼓勵,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取得他們的信任,逐漸讓這部分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和運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促使個性充分發(fā)展,形成健全人格,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2.通過各種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
在體育課堂練習中可通過開展競賽來增強教學效果。在小組比賽中,可讓學生自發(fā)組織,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友誼,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欣賞,共同提高。進行比賽時,學生會吶喊助威,從而促進學生間的感情交流,使學生學會贊賞和同情,感受勝利和失敗,同情弱者,克服自私自利等不良個性品質,使情感得以升華,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升。還可利用不同時間、不同形式,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助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
3.利用成績評價手段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每個單元教學結束,教師都要對所教授的動作技術進行評價。對學生掌握的動作技術進行及時的評價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手段。有時對一個動作反復地考試,也是消除學生緊張心理的方法。如對學生進行體操技巧動作訓練,(男生)側手翻轉體180°——直退后滾翻起成直立,(女生)直退前滾翻前壓一次——后倒成肩肘倒立——單肩后滾翻——跪平衡——跪跳起,這些組合動作不但要經過反復練習才能熟練掌握,而且在教師評定成績時是單人出來獨立完成的,因此學生考試時必須沉著、清醒、細致,慌張是不能做好動作的。教師反復運用評價這一手段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4.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當今時代,科技日新月異,所以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手段,加強理論學習,更新陳舊的教學模式,不斷提升自身業(yè)務水平,合理地選擇和利用教法,使學生練習方法多樣化和科學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新時代的中學體育教師面對的是廣大青少年學生,他們正處于人生歷程中的重要時期,既要經歷生理變化,也要承受心理變化的挑戰(zhàn)。作為體育教師要懂得心理教育的意義和方法,要提高心理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從體育與健康課上有所收獲,從而提高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心態(tài)和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總之,無論是在與同伴的默契配合中,還是在與對手斗智斗勇的拼搏中,在每一次取得勝利的喜悅后或得到教師的贊美后,學生都會獲得自我滿足,提高了自信心,得到了自我完善,所以體育與健康課程不僅促進了學生的身體健康,也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使學生達到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責任編輯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