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發(fā)祥與發(fā)揚:江西在中國紅 色文化中的歷史地位和貢獻

      2017-08-30 15:18:19盧大有吳自鋒
      黨史文苑 2017年15期
      關鍵詞:井岡山江西黨史

      盧大有+吳自鋒

      江西素稱“文章節(jié)義之邦”,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上特別是在中共黨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享有“三個搖籃、一個策源地”之美譽。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誕生了井岡山精神和蘇區(qū)精神,是中國紅色精神重要起源;孕育了毛澤東思想,萌發(fā)了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發(fā)端。革命先輩在江西留下的寶貴財富,凸顯了江西在中國紅色文化歷史中的獨特地位和貢獻,使江西由此成為中國紅色文化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發(fā)祥地。紅色是江西的最大品牌,激活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是建設文化強省的題中之義,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堅定文化自信,筑牢精神基石,是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營養(yǎng)劑”,是我們的動力與源泉。

      中國紅色文化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隨著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事業(yè)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具有強烈的中國特色

      (一)中國紅色文化充分汲取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養(yǎng)分,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紅色文化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以來自西方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發(fā)展起來的紅色文化,要得到認同并可持續(xù)地發(fā)揮積極作用,必然要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適應、相結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紅色文化生成的文化環(huán)境,也是紅色文化生成的重要資源。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自覺地肩負起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責任,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毛澤東清醒地認識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明確提出了繼承歷史遺產的任務。他說:“我們這個民族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fā)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繼承這一珍貴的遺產?!?/p>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是僵死的材料,而是活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最精華的一頁,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厚重積淀中,飽含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犧牲精神等。這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滲透進中國共產黨人的血液里,沁入心扉,形成了以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為代表的紅色精神。而紅色精神作為中國紅色文化的靈魂,無一不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精神風尚,無一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二)革命文化是中國紅色文化的核心。20世紀是一個以革命為主旋律的世紀。深重的民族危機,熾熱的革命環(huán)境,使中國的社會主題、政治精髓、國民精神、社會心理等都浸透著“革命”二字。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歷史演進一直與革命形影不離,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形成的以獨特的中國革命道路、革命信仰和革命精神為主要內容的革命文化,是這個世紀中國文化最為耀眼的文化景觀之一,中國革命文化是中華民族革命斗爭史的高度文化凝聚。

      在革命歷史時期,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做出的一次次努力,其鮮明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舍生忘死的英雄主義在人民的腦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先輩們當年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留存下來的革命遺跡和舊址,永遠都是感動和教育后來人的最佳教材。這就是以革命文化為核心的紅色文化穿越時空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激勵新一代青年追求理想和信仰的動力與源泉。

      革命文化是中國紅色文化的歷史根基,紅色文化首先是革命文化,同時也是革命文化的現(xiàn)代演繹。革命文化在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起到了傳承、融合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作用,成為中華民族最為獨特的精神標識。

      (三)中國紅色文化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事業(yè)的推進而不斷豐富。紅色文化是在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奮斗進程中產生的,同時也是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紅色文化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它產生于革命但卻沒有止步于革命,而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時俱進,進一步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發(fā)展。在革命年代,紅色文化提高了黨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提升了人民軍隊的戰(zhàn)斗力,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紅色文化仍然是中國人民奪取新勝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隨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不斷推進和深入,紅色精神歷久彌新,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特征,又涌現(xiàn)出了抗美援朝精神、紅旗渠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體系是紅色文化的主體,展現(xiàn)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進程中,分別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主要代表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新時期具體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科學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

      作為紅色文化主體的這些理論成果與紅色精神一道,充分說明紅色文化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歷史的演進和時代的變遷,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始終處于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過程中。

      江西是中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為中國紅色文化的產生與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紅色文化刻有深深的江西烙印

      (一)江西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首創(chuàng)意義和里程碑地位。江西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崇文重學的傳統(tǒng)哺育出眾多節(jié)義之士。洪皓出使金國被拘十五年,不忘故土,被稱“宋之蘇武”;謝枋得“萬古綱常擔上肩,脊梁鐵硬對皇天”,絕食抗元;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身殉國……他們作為江西人的杰出代表,渾身充滿了人間正氣,內心滿懷著崇高的愛國情懷。江西人民正是在這種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熏陶和感召下,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壯麗篇章。

      江西是一塊富有革命傳統(tǒng)的紅土地。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英勇的江西人民開展了不屈不撓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太平天國起義、反洋教斗爭、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等,都在江西轟轟烈烈高潮迭起,江西成為近代中國革命風云際會的中心之一。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江西人民敢于斗爭、敢于奉獻、敢于犧牲,為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獻永載史冊。

      1922年2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安源便成立了中國產業(yè)工人的第一個中共支部。9月,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在安源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這次罷工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并取得完全勝利的工人斗爭,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的一次壯舉。

      1923年1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江西地方團成立。1924年5月,中共南昌特別支部成立。中共江西地方組織成立后,領導全省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工農運動,推動和促進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在江西的形成和發(fā)展,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北伐戰(zhàn)爭。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轉入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革命道路進行了新的探索,開展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斗爭。江西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土地革命的大本營和中國革命的中心區(qū)域。人民軍隊的第一面軍旗在這里升起,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這里點燃,全國最早、最大的革命根據(jù)地在這里開辟,人民共和國的雛形在這里形成……江西也因此被譽為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

      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江西人民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更是付出了巨大犧牲。據(jù)統(tǒng)計,江西為國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達25萬余人,占全國登記烈士總數(shù)的六分之一;江西各地共有革命遺跡舊址2344個,其中,重要黨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1362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53個,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3個。遍布江西各地的紅色資源蘊涵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每一處革命遺跡、每一件珍貴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愛國情懷和高尚品質。

      縱觀中國革命,“搖籃”和“策源地”的定位,奠定了江西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江西進行的系列革命活動,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發(fā)端發(fā)展過程,推動了江西乃至整個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進程,改變了贛文化乃至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的方向,為中國紅色文化注入了豐富的革命內涵。

      (二)在江西孕育的井岡山精神和蘇區(qū)精神是中國紅色精神之源。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要興旺發(fā)達,不斷地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必須形成自己的精神力量,構筑自己的精神家園。在江西這塊紅土地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鑄就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和蘇區(qū)精神,形成了共產黨人獨特的精神品格,為孕育和發(fā)展中國紅色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井岡山精神,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在點燃革命星星之火的艱苦歲月中最早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具有開創(chuàng)性和奠基性,是中國紅色精神的源頭。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由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井岡山精神,始終強調任何時候都要弘揚井岡山精神,都要讓這筆寶貴財富傳承下去。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井岡山視察時,回顧總結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奮斗歷史,指出:“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定執(zhí)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觀照當今時代焦點與民族復興使命,把握井岡山斗爭的底蘊與奧義,對井岡山精神作出的最新概括。這一概括,從歷史與現(xiàn)實、時間與空間的廣角,高度濃縮了井岡山斗爭的豐富實踐,準確把握了井岡山精神的精髓要義,把對井岡山精神的理解和認知,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中央蘇區(qū)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帶領廣大蘇區(qū)軍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對中國革命道路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預演了治國安民的文韜武略;在創(chuàng)建、保衛(wèi)中央蘇區(qū)的斗爭實踐中,鑄就了偉大的蘇區(qū)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將“蘇區(qū)精神”的主要內涵概括為“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chuàng)一流、無私奉獻”,并強調指出:“這一精神既蘊涵了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顯示了蘇區(qū)時期的特色和個性,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質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精神新的升華,也是我們今天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來源?!碧K區(qū)精神是井岡山精神的傳承和發(fā)展,并與井岡山精神一道成為中國紅色精神之源。正如有些學者指出的,黨的七大所概括的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皆源于在江西的光輝實踐。

      (三)江西是毛澤東思想的孕育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萌發(fā)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紅色文化的產生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重要的兩大理論成果。這兩大理論成果的誕生,彰顯了江西的源頭地位。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篇?!蛾P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毛澤東思想主要在20世紀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考察,這個時期正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江西蘇區(qū)廣泛發(fā)動農民舉行武裝起義、開展土地革命和根據(jù)地建設、實行工農武裝割據(jù)的時期,豐富的革命活動,為毛澤東思想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廣泛的實踐基礎。江西是毛澤東革命生涯中的重要活動場所,從安源到井岡山,乃至遍及贛西南、贛南等地,到處留下他的足跡。在這期間,毛澤東撰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科學地回答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的問題,闡述了武裝斗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思想,提出了中國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些獨創(chuàng)性的中國革命道路發(fā)展新理論,是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標志。誠如著名學者龔育之所言:“毛澤東的《反對本本主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兩篇著作,可以說是他形成自己思想體系、形成自己關于中國革命理論的主要內容的毛澤東思想最早的兩篇著作。在這之前,也有一些探索的準備,但作為新的理論,作為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標志,我想是這兩篇東西。”

      由此可見,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江西,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形成地,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開始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實踐地,是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和發(fā)展的孕育地。

      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奠基之作,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拔幕蟾锩敝朽囆∑街喚咏髌陂g,是鄧小平思想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萌芽期。

      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鄧小平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勞動,在江西工作生活了三年多,也思考了三年多,他勞動時走過的田間小道被人們稱為“小平小道”。這期間,鄧小平對“文化大革命”,對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感受。他在同探親子女的交談問話中窺見當時社會發(fā)展形勢,在同修配廠工人的勞動交往中感受人民群眾生活的艱難。隨著政治處境的改善,1972年11月至1973年2月,復出前的鄧小平深入井岡山、贛南、撫州、景德鎮(zhèn)等地考察調研,實地了解各地的生產生活情況,傾聽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

      這些所見所聞都以感性的方式持續(xù)地有力地觸發(fā)著鄧小平從生產力的視角對“究竟什么是社會主義”去作出新的理性思考。同時也引發(fā)了他對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重新認識,開始了對“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論點和重要命題的深度探索。

      鄧小平在“小平小道”上的艱難經(jīng)歷和深刻反思,為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從“小平小道”上的思考,到實現(xiàn)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直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它們之間自然存在著內在的必然的邏輯連貫性。正如江澤民在鄧小平追悼大會上的悼詞所說:“特別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刻反思,從而使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毅然決然地領導全黨全國人民開拓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p>

      紅色是江西的最大品牌,傳承好弘揚好紅色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江西具有推進紅色文化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一)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新的歷史時期,江西省委、省政府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充分挖掘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深刻認識到紅色是江西的最大品牌,始終把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作為推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和蘇區(qū)精神,不斷推進江西發(fā)展。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后,全省上下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井岡山精神的最新闡釋,并以之為指引,淬紅播綠,不斷推進全省各項事業(yè)快速發(fā)展。

      對于紅色歷史的濃縮和紅色文化的載體——每一處革命遺址,歷屆省委、省政府都是從“精神地標”的高度來看待。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省多次組織開展了革命遺址的保護、宣傳和利用工作,推進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傳承。2009年,在以往普查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對革命遺址進行了再次普查。經(jīng)過認真普查,仔細甄別,全省革命遺址數(shù)由1258處增加到2344處,幾近翻了一倍,并加強了保護和利用。全省被命名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6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99個、國家級國防教育示范基地13個,有效地擴大了紅色資源運用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在對革命遺址進行普查保護的過程中,江西還通過大力推進紅色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來傳承弘揚紅色文化。2000年初,江西在全國率先提出紅色旅游概念,并在全國率先出臺《江西省紅色旅游發(fā)展綱要》《關于大力發(fā)展紅色旅游的若干意見》。從2005年起,每年舉辦中國(江西)紅色旅游博覽會,將紅色旅游作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重點納入全省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通過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加快發(fā)展紅色旅游已成為全省上下的共識,紅色已成為江西旅游的主色調。目前,全省已有井岡山、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qū)等3個5A景區(qū),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等9個4A景區(qū)、13個3A景區(qū)。紅色旅游接待由2005年的1760萬人次增長至2014年突破1億人次,綜合收入由110億元增長至890億元。2016年上半年,全省紅色旅游接待達到6450萬人次,綜合收入580.6億元。紅色旅游正成為江西弘揚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的重要途徑,成為江西形象窗口和旅游品牌的重要載體。

      (二)江西黨史部門對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的積極作為。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是黨史部門的職責和使命。江西是黨史資源大省,黨史工作大有可為,黨史部門應有所作為。

      近年來,江西黨史部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講好江西故事,積極修好“紅色家譜”,在存史、資政、育人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重點出版了《中國共產黨江西歷史》第一卷修訂本(1921—1949)、《中國共產黨江西歷史》第二卷(1949—1978)、《中國共產黨江西簡史》(1921—2011)、《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人民軍隊從這里走來》《閩浙皖贛蘇區(qū)史》《湘鄂贛蘇區(qū)史》《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歷史資料文庫》(1—13卷)、《江西省革命遺址通覽》(上、下冊)等黨史圖書,為傳承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提供了可信可讀的“教科書”。

      在黨史宣傳方面,我們始終樹立“大黨史”理念,積極構建大黨史格局,使黨史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務中心工作,服務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我們在全省部分高校、黨校、科研院所和有關單位特聘黨史研究員,并通過江西省中共黨史學會和井岡山精神研究會,加強與社會各界黨史愛好者的聯(lián)系與合作;抓住重大黨史事件和重要黨史人物紀念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合作開展相關活動,先后與江西衛(wèi)視聯(lián)合在《江西新聞聯(lián)播》欄目開辦了《抗戰(zhàn)時期日寇在江西暴行》九期電視專題,與省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聯(lián)合舉辦了《激活紅色基因 弘揚紅色精神》大型圖片展,與江西日報社合作在《江西日報》開設了《知史愛黨 知史愛國》《江西籍抗日英烈及抗戰(zhàn)遺址》等專欄,與省教育廳、井岡山大學、南昌師范學院、江西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江西旅游商貿職業(yè)學院等單位合作開展了黨史文化進高校活動,與省委宣傳部、省軍區(qū)政治部聯(lián)合舉辦《不忘初心 繼續(xù)前進——江西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同時加強省際合作,與湖南、湖北兩省黨史部門聯(lián)合打造了“湘鄂贛蘇區(qū)論壇”,論壇每兩年舉辦一次,江西首倡首辦,自2010年以來,已牽頭舉辦了兩屆。

      (三)對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的思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zhàn)和考驗。做好紅色文化傳播工作是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適應社會信息化持續(xù)推進的新情況,加快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chuàng)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要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當前,智能手機已經(jīng)深度融入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APP已經(jīng)是人們無法離開的新媒體工具。因此,我們必須在傳播紅色文化過程中,講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創(chuàng)新思維理念,緊跟時代步伐,有效整合傳播媒介,將傳統(tǒng)媒體、網(wǎng)絡媒體及移動客戶端互相融合為鏈條式一體化的全媒體傳播模式,提升紅色文化傳播的廣度和速度,增強紅色文化傳播的時效性,確保效果可期。

      當然,運用新媒體傳播紅色文化是把雙刃劍。新媒體領域是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群體最集中的地方,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wǎng)民規(guī)模達7.31億,其中手機網(wǎng)民規(guī)模達6.95億,占比達95.1%。這塊陣地運用得好,對于我們傳播紅色文化可以事半功倍,運用不當也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嚴重負面影響。因此,在利用新媒體傳播紅色文化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黨史姓黨”,堅決反擊歷史虛無主義,謹防為了娛樂化而嘩眾取寵,為了吸引眼球而違背歷史編造情節(jié),特別是對革命歷史題材作品更要把住關口,守好陣地。

      藝術表現(xiàn)下的紅色文化必須服從服務于歷史真實。過度娛樂化,挑釁的是民智,失去的是民意。我們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意識、陣地意識,提升紅色文化傳播者的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加大史學研究者特別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共黨史、軍事史、紅色文化研究專家的參與度,完善相關管理制度,確保紅色文化的傳播既有可信度又有可讀性,從而真正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責任編輯 / 梁發(fā)明

      猜你喜歡
      井岡山江西黨史
      6.江西卷
      井岡山詩五首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黨史學習要落在“擔當作為”上
      當代陜西(2021年7期)2021-07-21 08:41:06
      漫繪黨史
      當代陜西(2021年5期)2021-05-21 07:56:38
      黨史上的今天
      海峽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我的家在江西
      心聲歌刊(2019年4期)2019-09-18 01:15:30
      幸福的江西飛起來
      心聲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0
      星火燎原的井岡山記憶
      金橋(2018年10期)2018-10-09 07:27:34
      致敬井岡山
      當代音樂(2018年11期)2018-06-30 14:43:16
      东乌珠穆沁旗| 伊川县| 松原市| 习水县| 新竹市| 鄂伦春自治旗| 遂昌县| 泰宁县| 宜章县| 石景山区| 孝感市| 托里县| 安图县| 南澳县| 错那县| 隆尧县| 怀安县| 察哈| 博乐市| 彩票| 广灵县| 吉隆县| 禹州市| 梧州市| 梁河县| 云梦县| 乌什县| 石渠县| 五常市| 托里县| 静安区| 灵武市| 金堂县| 阜阳市| 呼和浩特市| 平凉市| 长乐市| 明光市| 旬阳县| 定远县| 宝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