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豪,祝鉦淳,于泳北京交通大學機械與電子控制工程學院
重力勢能驅動“8”字無碳小車的設計
王豪,祝鉦淳,于泳
北京交通大學機械與電子控制工程學院
本項目設計一種重力勢能驅動的自動避障小車,整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小車的軌跡計算與優(yōu)化、機構設計、加工和裝配調試。無碳小車以“8”形軌跡繞樁循環(huán)運行,軌跡曲線的平滑度和形狀直接決定了小車的穩(wěn)定性和繞樁數(shù)量。通過建立數(shù)學模型,對無碳小車的運動過程進行分析,并對模型中的參數(shù)進行不斷地調整,最終獲得了具體的分析結果和直觀的軌跡函數(shù)圖像,從而確定了影響小車運行軌跡的各參數(shù)最優(yōu)值。
無碳小車;軌跡;數(shù)學模型;機構設計;優(yōu)化
目前,國內外學者依托以重力勢能為驅動方式,設計出了結構合理的新能源小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文獻[1]設計了采用凹槽凸輪推桿的轉向機構的避障小車,但凹槽凸輪轉向機構設計、加工困難。文獻[2]小車進行數(shù)學建模進行轉向軌跡的仿真研究,但缺乏具體結構優(yōu)化設計。文獻[3]關于制造材料對無碳小車進行理論研究,文獻[4]于小車研究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進行討論。對于無碳小車的避障問題,其典型核心轉向機構大致有平面四桿機構、曲柄滑塊機構、凸輪機構、不完全齒輪機構等。但各種小車行駛軌跡的準確性、穩(wěn)定性得不到保證?;诠?jié)約能源和無碳環(huán)保的理念,設計一種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小車,驅動其行走及轉向的能量是由重力勢能轉換而得到。提出了基于空間四桿轉向機構的無碳小車其繞行軌跡為“8”型,針對無碳小車不同結構尺寸參數(shù)計算小車繞行周期及初始擺放角度,有利于無碳小車的調試。
自主設計的無碳小車分為車架底盤、原動機構、傳動機構、轉向機構、驅動機構、微調機構六個模塊,分別針對每一個模塊進行多方案設計比較,從而得到最優(yōu)的方案。運用Solidworks進行三維實體建模并進行運動仿真,綜合考慮材料性能、工藝、成本對每個零件進行詳細結構設計。
2.1 傳動和雙輪驅動機構設計
設計一種變徑定比滑輪[5],砝碼通過繩索與無碳小車后輪軸相連,經(jīng)定滑輪對小車后輪產(chǎn)生驅動力矩,為了充分利用砝碼重力勢能,減小砝碼下降加速度,無碳小車變徑定比滑輪結構形式。驅動機構為齒輪傳動,齒輪傳動具有:效率高,傳動比穩(wěn)定,工作可靠性高等優(yōu)點。(見圖1)
采用雙輪驅動的機構優(yōu)化設計,即對兩后輪都分別有單向軸承,當小車做圓弧轉動行使時,外側輪的速度高于內側輪的速度,內側輪為驅動輪,驅動軸的動力作用在內側輪上,外側輪則相對差動。最外側安裝在后輪的單向軸承是為了防止后輪軸向竄動,影響小車運動軌跡,避免給小車帶來不必要的誤差。雙輪驅動的優(yōu)點是動力均勻,行使速度平穩(wěn)。大大降低小車停車和側翻的可能性。
2.2 轉向機構
轉向機構可用凸輪轉向機構或曲柄轉向機構。曲柄轉向機構包括曲柄連桿機構和曲柄滑塊機構[7]。曲柄連桿機構又可分為RSSR空間四桿機構和平面四桿機構。RSSR機構作為空間四桿機構的典型代表,其運動特性遠比平面四桿機構復雜得多,并且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我們采用RSSR空間四桿機構[8]的圖解分析法來設計該無碳小車的轉向機構,以滿足適應機構運動精度要求而進行結構參數(shù)調整的要求。
2.3 微調機構
微調機構是針對小車運行方向偏離的調節(jié)來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減小調節(jié)誤差,要做到“大調節(jié),小變化”的調節(jié)效果。因小車的軌跡對轉向機構的尺寸精度要求極高,為了精確快捷的調出理想軌跡曲線,小車就必須采用微調機構,保證小車轉向機構各尺寸精度,這也是達到高水平的關鍵。
2.3.1 微調機構原理
圖1 雙輪驅動機構設計
首先假設連桿可以自由伸長,當搖桿中的桿A由狀態(tài)1調節(jié)到狀態(tài)2時,連桿被拉長了,實際中連桿可以看成剛體,那么再將連桿壓縮,由圖2可以看到前輪與軸線方向夾角發(fā)生了改變,這就是該機構的工作原理,其調節(jié)放大倍數(shù)為AB/BC。
2.3.2 正反絲連桿調節(jié)機構
該機構可以通過螺紋連接,調節(jié)連桿長度,起到調節(jié)的作用。優(yōu)化設計:
將目前的正反絲螺紋換成同向螺紋,只是兩端螺紋螺距不同,那么調節(jié)將會更加精密。該機構是利用螺紋旋進的方式改變萬向節(jié)球頭距轉向軸的距離,從而改變轉向桿的長度,使調節(jié)更加方便,在調試中得到很好的利用。改進方案:除有絲桿控制距離調節(jié)外,絲桿兩邊各并列一根光杠,一保真直線度,提高調節(jié)過程的位置精度。
2.4 底盤及支架
底盤越低,重心越低,車在運行過程中越穩(wěn)定,為保證穩(wěn)定性墊板到桌面的距離一般取5mm左右,由于車的行駛軌跡為“8”形,故穩(wěn)定性要求較高。
由于車在行駛時速度越小,車輪打滑、車體側翻等意外情況發(fā)生率越低,所以小車最佳運行狀態(tài)為:小車由靜止加速到v0,之后以速度v0勻速運動。可以看出,v0越小,小車整體運行越慢,所以盡可能減小小車的發(fā)車速度。
可以涂抹潤滑油來減小摩擦,將底盤、支架多余的空間進行適當?shù)溺U空,以達到降低小車總質量的目的。
圖2 前輪轉向架微調機構示意圖
3.1 無碳小車整體結構
無碳小車整體結構設計為三輪結構,前輪轉向,后輪驅動,并且兩后輪同為驅動輪,采用單向軸承食兩后輪實現(xiàn)差速運動,相當于“分時復用”,從而提高運動平穩(wěn)性。
圖3 轉向系統(tǒng)中空間RSSR機構示意圖
3.2 驅動系統(tǒng)建模分析
小車行駛,當重物緩慢下落dh時,通過牽引線帶動繞線軸轉動,繞線軸與后輪軸通過齒輪傳動,傳動比為i12,則主動輪A前進的距離:
轉向系統(tǒng)的曲柄即在繞線軸上,曲柄L1轉過的角度:
3.3 轉向系統(tǒng)的設計與建模
建模求解曲柄L1的輸入角β和搖桿L3的輸出角θ之間的關系。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具體如圖3所示。
鉸接點坐標:A(0,0,z0),D(x0,0,0),B(xb,yb,zb),C(xc,yc,zc)
設計時特別要求:zc=z0,并且當曲柄L1繞OZ軸轉動到YOZ平面內時,搖桿L3與OZ軸保持平行。
由幾何關系可得
根據(jù)三角關系可得
將式(2)(3)代入式(1)得
設A=2l1l3cosβ-2x0l3
表1 轉向機構具體參數(shù)
則原式可寫為
求解上式得
3.4 小車運動軌跡分析
3.4.1 主動輪A行走軌跡
無碳小車前輪為轉向輪,A輪為主動輪,B輪為從動輪。當重物下落時,主動輪轉動驅動小車前進,同時前輪做周期性擺動。前輪轉過的角度為θ時小車前進距離為ds,整體轉過的角度
在地面坐標系中,小車轉過的角度為α時,有
3.4.2 從動輪B行走軌跡
以輪A為參考,在小車的運動坐標系中,輪B的坐標B(-(a1+a2),0),C的坐標C(-a,d)。
在地面坐標系中,有
在MATLAB程序中給各參數(shù)賦初始值,通過不斷地對各參數(shù)進行調整,最終得出較為合理的軌跡函數(shù)圖像,如圖4所示。從函數(shù)圖像中看出,曲線光滑、連續(xù),沒有較大的突變,此時的各參數(shù)值即為理論上的最優(yōu)值。(表1)
圖4 無碳小車運行軌跡MATLAB仿真、優(yōu)化結果4實驗驗證
依據(jù)仿真結果,得到無碳小車結構尺寸參數(shù),運用SolidWorks軟件建立三維模型,各關鍵結構尺寸以計算為準,進行加工、裝配、調試,采用實車驗證仿真結果,其行駛軌跡與計算結果吻合,由于精度不足,導致小車行駛軌跡有所偏移,每繞行一圈偏移2mm。并且實物無碳小車在“第五屆北京市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中奪得了二等獎第一名的成績。
(1)仿真分析實驗表明:提出的“空間四桿機構+齒輪傳動+單向軸承雙輪驅動[]’的無碳小車設計方案是行之有效的,它結合了轉向機構結構簡單,驅動機構效率高,運行平穩(wěn)等優(yōu)點,是一套非常有效的適合重力勢能驅動的無碳小車的設計方案。
(2)實際運行表明:曲柄長度影響無碳小車軌跡的重合度,尺寸的微小變化可導致軌跡的巨大偏移,加工行之有效的微調機構可增加重合度,此機構具有微調裝置,具有調節(jié)方便效率高,結構簡單等優(yōu)點。
[1]吳新亮,劉建春,鄭朝陽.重力驅動的避障小車設計與制造[J].機械設計,2014(10):25~28.
[2]胡敏,楊建國,吳雪狄.基于ADAMS的有軌引導小車運動學仿真及設計改進[J].機械設計與制造,2012(10):81~83.
[3]鄒光明,楊秀光,黃川.以勢能驅動的渦卷彈簧儲能小車研究[J].機械設計,2012(4):32~35.
[4]黃前德,李澤正,石甜.關于重力勢能小車轉向軌跡的仿真研究[J].機械,2012(12):31~32.
[5]張寶慶,肖富陽,黎曉琳.重力勢能小車“軌跡法”創(chuàng)新結構優(yōu)化設計[J].機械動,2012(3):32~34.
[6]王建軍,朱海龍,尹洪友.無碳小車8字轉向譏構設計[J].機械制造,2014,52(598):17~19.
[7]周勇,孫海剛.某型空間RSSR機構的圖解分析與設計[J].機械,2011(31):395~397.
[8]濮良貴,紀名剛.機械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9]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理論力學教研室.理論力學(Ⅰ)(第7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10]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