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人,都是出生于家庭中的。每個人的成長,首先來自家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師。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其所謂“天下之本在于家”是也。歷代相傳的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及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內心中,融匯在華夏子孫的血脈里,鑄成了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基石。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細胞,又是個人與社會、國家組成的連接點。家庭和則社會安,社會安則國家興,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社會安康,國家富強,千千萬萬的家庭才能過好幸福美滿的生活,為此,必須建設好家庭。
家教是一種養(yǎng)成教育,由家庭親人和家德來完成,其身教勝于言教,是在每時每刻的家庭生活中形成的,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由于中國“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tǒng)習俗,而女性對家教又顯得尤為重要。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佳話,也有“養(yǎng)不教,父之過”、“老子英雄兒好漢”等民間諺語,這都說明家教的重要意義和影響。而家教的結果,日積月累、滴水成河,又會形成家風,形成一種無形、無聲,卻不斷引領著家庭前行的力量。
家風是構成社會風氣的基礎,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著社會機體是否健康。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品質,與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存在著直接的聯(lián)系。重拾家風、注重家風,培育新時代的良好家風,是創(chuàng)建國風的必由之路。千千萬萬家庭的和諧美滿,是社會穩(wěn)定的根本,這便是華夏傳統(tǒng)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之所在。家風會向民風輻射,民風會向國風延伸。家風是引導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是人們價值觀形成、精神長成的催化劑。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的講話中說,希望大家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這給我們建設文明家庭指明了方向。為了迎接黨的十九大順利召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xiàn)全面小康,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行動起來,建設文明家庭,永葆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