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務娟
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每天都在上課,但是語文要教什么,卻是我們很多人一直困惑的問題。我校語文科組每個學期初都要制定研究方向,這讓我們都很糾結(jié),到底怎么樣才是教語文呢?是否就是為了教好每一篇課文呢?通過多年來的探究,我們逐漸明白,語文老師不應該只是教好課文,應該以課文為范例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歸納、去提升語文素養(yǎng),達到用課文教語文的效果。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那怎樣的閱讀教學才是最有效的呢?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廣大語文教師教學理念發(fā)生根本的變化,“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而批注式閱讀正遵循了閱讀教學的要求和規(guī)律?!墩Z文課程標準》目標部分中指出,應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調(diào)動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與文本展開對話,圈點勾畫進行批注,親歷閱讀實踐,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使閱讀能力得以提升,學習能力得到發(fā)展?;诖?,我們決定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所謂批注式閱讀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情感經(jīng)歷、知識儲備,積極地與文本開展對話,從各個層面對文本進行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并運用批注方式把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以問題為核心,以交流討論為形式來推進閱讀的深入,實現(xiàn)對話主體間的不斷超越的一種閱讀形式。
那么批注式閱讀教學如何起步呢?結(jié)合年段的特點,我們決定從中高年級開始,以落實有效教學為目標,沿著“扶、導、放”的路子,探索批注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對于剛剛升上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什么是閱讀,他們還不是很明白,更何況是批注式閱讀,他們就更懵懂了,因此一切得從頭學起。第一學期的五邑展示課,我們就以三年級上冊的《孔子拜師》一文為例,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探索。為了上好這一課,我們查找了大量有關批注式閱讀教學的資料,明確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目的、教學的流程、教學的方法、教學的要求等,重點參照了武鳳霞名師的教學課例。一切準備就緒就開始我們的探索,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我們不能操之過急,必須手把手地進行示范、指導。
師:通過初讀課文,大家都知道了“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出示幻燈)
生(齊讀):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師:孔子和老子有著怎樣令人敬重的品行呢?課文的字里行間都有體現(xiàn)(投影),請同學們讀第一自然段。
生(齊讀):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師:讀了這段話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
師:很好,我們把“遠近聞名”這個詞語用“△”標出來。
初讀課文,抓住全文的中心句“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引導學生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孔子令人敬重的地方,學生通過讀書后很快感知到孔子是個“遠近聞名的老師”,此時老師就教學生抓住“遠近聞名”這個詞先讓學生用符號標記出來。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批注理解。
師:孔子這么年輕,就已經(jīng)遠近聞名了,你覺得他怎么樣?
生1:很有學問。
生2:很了不起。
師:老師把你們的理解寫在這個詞語旁邊。讓我們帶著理解讀這句話,讀出孔子的了不起。
生(齊讀)
師:從這句話中,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我還知道了他已經(jīng)是老師了,還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
師:他已經(jīng)這么有名了,還覺得知識不夠豐富,還要去——
生:洛陽拜師。
師:這么博學還要去拜師,真是——
生:太謙虛了。
師:多么優(yōu)秀的品質(zhì)呀!我們用直線把這句話畫起來,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寫在句旁。(范寫批注)
師(小結(jié)):同學們,像這樣,畫出或標出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詞語,然后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種很好的閱讀學習方法——批注。(板書批注)
在這個自然段的教學中,老師抓住了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進行批注閱讀。因為這起步階段,三年級的學生理解水平有限,接受能力有限,我們不能一下子灌輸太多的理論知識,只能手把手地在教學的過程中開始滲透批注式閱讀的方法,從最簡單的批注符號開始教起,比如,在關鍵詞語下加“△ ”號;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語句下劃波浪線等。現(xiàn)在是老師完完全全地進行示范,而老師的示范無疑給三年級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課堂指導學生閱讀教師寫的批注,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如何運用批注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有了可借鑒范例,使教師的講解和學生自己對課文的閱讀更能有效地結(jié)合。
二、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自從《孔子拜師》拉開了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序幕后,我們的研究又上升的一個層次,隨著年級的增長,孩子也由簡單的符號批注逐漸向深入文字批注邁進。我們明白不是因為運用了“批注式閱讀”,學生就可以在“細枝末節(jié)”(如詞語、標點等)上打轉(zhuǎn)轉(zhuǎn),在文章重點、難點外兜圈圈,這樣會造成課堂有限教學時間的荒廢,課堂教學效率的降低。教師仍然要預設有價值的問題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真正的問題,隨后以問題為中心開展“批注式閱讀”,以保證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閱讀的效率。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第二學期我們以參加區(qū)的語文教學比賽為契機,選擇了六年級下冊的《草蟲的村落》進行探索。《草蟲的村落》是一篇充滿了童趣的文章,作者以一個孩童的眼光記敘了一次游歷草蟲村落的過程。雖然這篇文章學生很感興趣,但是,如何抓住孩子感興趣的切入點,將孩子們引入草蟲的世界里去了解蟲子的生活習性,感受蟲子的喜怒哀樂,體味文本的獨特魅力;怎樣才能落實好既進行有效的文字訓練,又能讓孩子們受到熱愛大自然的熏陶;又怎樣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批注式閱讀教學呢?
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代表學校出賽的劉燕宜老師試教不少于20次,教案不斷更改。經(jīng)過反復的磨課研究,我們最后確定抓住“奇異”這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中心詞,抓住“奇異”這顆情感珍珠,讓孩子們用精煉的語言概括草蟲中不同的場景,然后以“先扶后放”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畫句子→品詞語→寫感受”開展批注式自學,通過“讀中感悟”,在草蟲的村落了悠閑自在地散步,感受作者有情有義的語言文字,體會形散神聚的散文寫作特點。在此我們只呈現(xiàn)其中一個教學片斷:
師:誰來分享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生1:甲蟲音樂家們?nèi)褙炞⒌卣裰岚?,?yōu)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我是從“音韻”“靈泉”體會出來的,我覺得蟲子們的音樂很動聽。
師:真讓人浮想聯(lián)翩呀,看樣子,你一定是被這一群音樂演奏者所吸引了吧!誰也喜歡這一句?請談談感受。
生2:我是從“音韻”看出蟲子們的音樂優(yōu)于人間的一切音樂。
師:這么美的音樂只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這個同學能聯(lián)系課文來理解。你也來談談。
生3:我是從“全神貫注”這個詞體會到它們演奏的那一刻是多么靜謐。
師:難怪作者說這音樂優(yōu)于人間的一切音樂??磥砗芏嗤瑢W都喜歡這一句,看,如果老師把這句子的一些詞稍作改動,你更喜歡哪一句?(出示)
這是《草蟲的村落》里其中一個場景,學生能夠抓住這個場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句子進行批注閱讀。學生有些抓“靈泉”,有些抓“全神貫注”,有些抓住“音韻”,從不同的詞語中,批注出獨特的感受來,讀出了動聽的音樂,讀出了靈泉般的音韻,讀出了勝于人間一切的音樂,蟲子們奏響的音樂讓人浮想聯(lián)翩,蟲子們是何等的專注,當時是萬籟俱寂,唯獨有這天籟之音在草蟲的村落里回蕩,孩子們的批注多么精彩?!伴喿x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睆纳鲜龅慕虒W片斷中我們發(fā)現(xiàn),批注式閱讀教學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充分的思辨時間,充分的交流時間,讓學生在讀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在說中得。教師要蹲下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獨立思考,批判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風采,學生主題性在課堂中顯現(xiàn)出來,學生回饋給我們的就是精彩的發(fā)言,與我們都是為之叫好的理解。
三、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孔子拜師》和《草蟲的村落》這兩個成功課例,大大地增強了我們研究的信心,我們的探索也是沿著“扶”“導”“放”的路子進行著,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批注式閱讀教學最終也是指向?qū)懽?,閱讀就是為了表達,表達是閱讀的體現(xiàn)。我們也嘗試著將批注式閱讀與寫作結(jié)合起來,進行讀寫結(jié)合,將課內(nèi)所得和課外運用結(jié)合起來進行探索。如學習《金錢的魔力》一課,這是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文中的老板和托德這兩個人物,作者刻畫得入木三分。如何讓學生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呢?我重點引導學生關注“托德”這個人物。
師:同學們作者是怎樣描寫托德笑容的,想想哪些詞句最能體現(xiàn)托德的內(nèi)心世界。(圈畫詞句——小組分享)。
生1:笑容是遍布滿臉的,而且很丑陋。
生2:從沒有見過有這么多不同紋路的笑容,而且那些“紋”實在是難看極了。
生3:笑容何止難看,簡直讓人惡心,上面還爬滿的蛆蟲……
師:這里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
生1:作者運用了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來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從托德瞬間的笑容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他笑得極不自然。
生2:看出托德是個見錢眼開、嫌貧愛富的人。
師:我們從人物的神態(tài)中可以感受到托德笑容變化背后的內(nèi)心活動,寫出了扭曲的笑容以及背后藏著的丑陋靈魂。我們可以學習這種刻畫人物的方法也來寫一寫。
從上述片斷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們能抓住人物神態(tài)描寫的句子進行批注,透過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能讀出托德的內(nèi)心世界,并能把握住作者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手法進行刻畫人物。課后我讓孩子們對本班的同學進行觀察,并運用本文的寫作方法,寫寫身邊的同學。學生真的能學以致用,一篇篇佳作也應運而生,如陳煜輝同學寫的《吃貨達人——李杰康》一文,他在文中運用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得惟妙惟肖。他在文中寫道:
只見他的手里赫然多了一碗白飯,堆成了滿滿一座——山;這座飯山正飄香著熱氣;只見他勺子一進一出,金山銀山?jīng)]了一大截,張開血盆大口,來不及細嚼慢咽,一大堆飯就咕咚一聲進了他肚子。三下兩下,就只剩下那一個雞翅了。
我也吃飽了,剛要起身,“嗞啦”一聲輕響,可憐的雞翅皮開肉綻;他又用牙齒一夾,舌頭一舔,只留下空蕩蕩幾塊骨頭??吹梦夷康煽诖?,他一揚頭,便昂首闊步地出來盛湯了。
他把飯盆端起,扣在他臉上一般,只見到他一抖一抖的肥肉。“吸溜”一聲,湯喝完了,好像還有兩滴湯,蜷縮著,發(fā)抖著,一挪一挪地向下滾;那扣著的臉又動了一下,那滴湯脫離了束縛,落到嘴上;另一滴湯猶疑不決,最后也還是縱身一跳下去了。
批注有利于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好處是很多的。但要想讓學生養(yǎng)成作批注的習慣卻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不可否認,現(xiàn)在喜歡閱讀的學生并不多,而能在閱讀時自覺作批注的學生人數(shù)就更少了。學生作批注大多是停留在課堂之中,就像鮮花離開了花盆就會枯萎一樣,一旦離開課堂學生就很少作批注了。教育是什么呢?概括地說,就是喚醒學生心中沉睡的巨人。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教師的職能就是蕩水、擊石,去撥動他們心中的琴弦。因此,要想真正使學生在批注中受益,必須使學生從心里愛上批注。我們語文老師真是任重而道遠呀!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一般課題“小學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有效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2013YQJK13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廣東江門市新會圭峰小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