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記者、影迷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電影《狼圖騰》推介會的現(xiàn)場。一說起狼,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狼嚎鬼哭、狼吞虎噬、狼奔豕突這些貶義詞,但我們在《狼圖騰》中看到的狼會讓你深受震撼。首先有請導演介紹執(zhí)導思路。
導演:《狼圖騰》是一部以狼為敘述主體的電影,講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nèi)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這其中也展現(xiàn)了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沖突。當初我接到了《狼圖騰》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兩個劇本,為什么我會選擇《狼圖騰》來拍攝呢?因為我認為《狼圖騰》更加吸引我。一是它的主題,這部電影不僅歌頌了游牧民族中狼性的特點,同時也對中華民族的起源進行了探討。游牧民族以狼作為圖騰。因為他們時刻都與狼打著交道,與狼周旋的同時他們也從狼的身上學到了許多,比如狼群的團結(jié)、軍事才能以及堅韌的性格等等。除此之外,這吸引我的還有它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故事發(fā)生在文革初期,所以我還想通過這部電影把當時的中國社會再現(xiàn)出來。
主持人:還請了一些當紅明星來演繹劇中的角色,讓我們掌聲歡迎陳陣的扮演者。
陳陣:大家好!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陳陣作為第一批下鄉(xiāng)的知青來到了內(nèi)蒙古額侖草原,接觸到了與他之前認為的不一樣的狼群。他從小就生活北京,陰險狡詐的狼形象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他來到草原之后,很快和草原人打成一片。草原人強悍純樸的民風令他非常著迷,他從一開始就被這樣的文化吸引了。畢利格老人,也就是他在草原知識方面的導師,教導了他一系列關于草原的知識,其中就有著蒙古族民族文化的由來以及一系列關于狼的故事。從此,陳陣對蒙古族的興趣轉(zhuǎn)移到了狼上,也因此埋下了“想養(yǎng)一只小狼觀察”的種子。后來,初春之時,他得到了一只小狼崽,他用自己的口糧喂養(yǎng)小狼,訓練小狼狩獵等。他愛狼至深,哪怕是所有的牧民都不允許他養(yǎng)狼,排擠他,但他還是沒有放棄。他最終弄懂了狼圖騰的真諦——一種精神,一種為了自由奉獻一切,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惜所有的精神,它們有著破釜沉舟的意識,有著永不服輸、為了自己的種族拼盡全力的一種狼性。
主持人:那么畢力格老人在劇中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有請扮演者。
畢力格:和原著相似,電影將畢力格老人塑造成一個具有“上帝”般語言體系的人物——異常冷靜的性格以及他對騰格里草原的熟悉,這一切使他更像一個“智叟”,他的智性是草原生存經(jīng)驗的化身。小說中講到:“只有草原狼王和畢力格老人,才能料到黃羊群會在這里犯大錯?!弊髡邔⒗峭鹾彤吜Ω裣嗵岵⒄摗.吜Ω袷且粋€直率、智慧、和藹、有原則的老人。
主持人:在劇中添加了陳陣和嘎斯邁的愛情片段,這在原著中是沒有的。下面就請嘎斯邁的扮演者說一說她對這一角色的看法以及這一改動的認識。
嘎斯邁:我扮演的是一個非常富有野性美的女子——嘎斯邁。說實話當時接到劇本時,我十分遲疑,雖然我是草原女子,但我依舊擔心自己演繹不出嘎斯邁身上具有的野性美。看過原著的朋友們都知道,嘎斯邁是一個草原女子,更可以稱其為一頭母狼,她身上展現(xiàn)出的特性,就像野蠻、英武、果斷、敢愛敢恨等等,這些都是現(xiàn)代女子沒有的。她不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卻又美得讓人難以忘懷。或許正是因為她獨特的美,導演和編劇才會特地加上愛情戲這一部分,很多原著迷都覺得這是電影中的一大敗筆,其實不然,感情戲穿插于人與狼之間并不會顯得格格不入,只會讓人深陷其中。嘎斯邁與陳陣因狼相識因狼相愛,成就了一段愛情,這更加深了狼身為草原狼圖騰而造福草原的主旨,同時凸顯出草原女子敢愛敢恨的特性。
主持人:一部好的電影一定涉及到許多矛盾沖突。掌聲有請反派“包順貴”。
包順貴:包順貴是一個有血有肉、執(zhí)行能力很強的領導,對上級所下達的命令毫不含糊,同時,他也是恨狼的,因為狼阻礙了他使草原變?yōu)檗r(nóng)田的目的,威脅到了他的地位。這就涉及到游牧文化與農(nóng)耕文化的沖突,站在前者來看,保護草原是一定的,站在后者來看,發(fā)展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文化,將草原開墾為農(nóng)田又有什么不好?是一對難以化解、不可避免的沖突,包順貴認為狼是人民的敵人,必須全部消滅,而草原人民對狼的恩情,他認為全是迷信,這個人物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他的出現(xiàn)是那個時代的必然。
主持人:相信聽完了我們劇組成員的推介,大家一定十分想看這部電影吧。請大家走進影院欣賞《狼圖騰》!
趙信,湖北宣恩縣一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