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揚++謝冬梅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14.188
摘 要:公共氣象服務是氣象部門針對公眾開展公益性氣象服務的具體表現(xiàn),氣象部門利用各種公共平臺來發(fā)布各類氣象預報預警等信息,從而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及相關的政府部門服務。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開展公共氣象服務仍存在一些問題,該文針對我國公共氣象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并對這些問題的優(yōu)化解決方法和策略進行了分析,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公共氣象服務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S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5(b)-0188-02
Analysis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Public Weather Services
Zhang Yuanyang1 Xie Dongmei2
(1.Rural Economy, Sichuan Province General information; 2.Sichuan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 Sichuan Chengdu, 610000,China)
Abstract:Public weather servic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specific performance against public welfare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uses a variety of common platform to release all kinds of meteorological forecast and warning information, for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and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But as things stand, public weather service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public weather services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solution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and policy analyses, has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Public weather services;Problems;Countermeasure
1 公共服務氣象存在的問題
1.1 公共服務平臺的防災服務功能較弱
目前來看,由于我國很多地區(qū)的公共氣象服務平臺開發(fā)運行的時間較短,其平臺的技術水平、穩(wěn)定性及功能設計都存在一些缺陷。因為這種情況使原本包含在公共氣象服務中的災害防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得到有效的開展。還有一個方面的問題就是公眾對氣象災害防治方面的關注度不高,導致氣象預警服務平臺做出的預警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另外,由于氣象部門沒有將平臺的優(yōu)勢完全發(fā)揮出來,導致許多群眾沒有意識到人們日常生活中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腦中沒有出現(xiàn)任何防災減災以及災難預警工作的相關概念。
1.2 部分地區(qū)氣象服務中心機構建設較為滯后
氣象服務中心是氣象部門具體承擔公共氣象服務的主要工作機構。我國有很多較為偏遠和貧困的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氣象服務中心建設并不健全,有些地方甚至還未成立專門的氣象服務中心。這些地區(qū)的公共氣象服務發(fā)展受到很多限制,很多應該有的氣象服務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進行。同時目前很多地區(qū)的氣象服務中心都存在人員結構不合理,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不全面等問題,人才隊伍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
1.3 公共氣象服務無法滿足現(xiàn)在農業(yè)生產的需求
我國是一個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大國,但是現(xiàn)如今的氣象服務部門,對于農牧業(yè)的專業(yè)氣象服務和對于農牧業(yè)生產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在氣象部門開展氣象服務工作時,不能只是將工作中觀測到的氣象信息簡單地向廣大人民群眾展現(xiàn),要科學地將防災減災方面的預警信息有效的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目前尤其是基層氣象部門對農業(yè)的氣象服務能力較差,有的地方甚至提供的氣象服務內容很少,僅限于日常天氣預報,對于農業(yè)的專業(yè)性和針對性問題未能解決,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1.4 公共氣象服務信息傳遞渠道受到限制
目前氣象部門所使用的公共氣象服務信息的傳遞渠道主要包括手機短信、網(wǎng)站、廣播、電視、網(wǎng)絡軟件(APP)和電子顯示屏等。但是由于目前國內還有很多農村的發(fā)展水平較為落后,這些農村群眾只能通過鄉(xiāng)村廣播和電視臺才能了解相關信息。當氣象信息的傳遞渠道受限制或者農民獲得信息不準確不及時的時候,一些偏遠山區(qū)地帶倘若一旦發(fā)生了災害性的天氣,由于公共氣象服務信息沒有能第一時間傳達給廣大農民群眾,就不能及時應對災害性天氣的發(fā)生,將會給大眾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甚至生命危險。
1.5 公共氣象服務科技含量較低
目前由于氣象部門受資金、人力資源以及技術的限制,使得公共氣象服務工作的科技含量較低。氣象部門對于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了解和應用不足,在科學團隊和專業(yè)技術方面的人才短缺,尤其是基層氣象部門缺乏高學歷、高素質的氣象專業(yè)人士,普遍存在著綜合素質較低的現(xiàn)象,例如技術能力不強,專業(yè)水平素養(yǎng)不高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通常會導致工作上出現(xiàn)大意、氣象要素的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生差錯、信息傳遞有誤等問題的出現(xiàn),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氣象災害預警和防御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導致了氣象服務的推廣工作不能夠順利完成。
2 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2.1 加強公共氣象服務平臺的建設和完善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公共氣象服務平臺的功能,提高災害性天氣的預警功能,同移動、電信等通訊運營商建立完善的合作機制,當重大的災害性天氣發(fā)生時,在全國各個地區(qū)都能及時做到全網(wǎng)發(fā)布;二是要提高公共氣象服務平臺的兼容性,實時橫向及縱向的跨地區(qū)的數(shù)據(jù)共享功能。同其他的信息傳遞渠道如廣播、電視、網(wǎng)絡軟件(APP)和電子顯示屏等做到無縫連接;三是要進一步提高公共氣象服務平臺的穩(wěn)定性,才能在關鍵的時刻順利將信息發(fā)布到公共手中;四是要提升平臺的網(wǎng)絡安全防護能力。強大的網(wǎng)絡安全防護能力是保證公共氣象服務工作穩(wěn)定持續(xù)開展的必備條件。
2.2 加快人才培養(yǎng)
當前我國的第一生產力是科學技術。人才是科學發(fā)展戰(zhàn)略實現(xiàn)的重要財富,當今世界人才是最寶貴的,當然,高科技人才也是提升當前公共氣象服務質量的重要因素,也在拓寬公共氣象服務領域和提高公共氣象服務整體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公象部門的服務能力,必須要加強對相關工作和技術人員培養(yǎng)教育力度。目前看來,國家應該加大公共氣象服務科研經費投入力度,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做好一系列硬件措施,才能夠有實力去吸引高學歷人才和高科技的人才。同時,從眼下來看,也要加強對現(xiàn)有人才的培養(yǎng)教育,利用與相關技術人員交流學習的平臺,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部門業(yè)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yè)水平。
2.3 增強服務工作的針對性
提高整體氣象服務水平的關鍵之一就是要針對于不同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時節(jié),面向不同的服務主體,提供針對性的氣象服務信息,使該地區(qū)的不同用戶群體都能夠接收到對他們各自都有用的公共氣象服務信息。同時,各個氣象站應該對不同的區(qū)域進行嚴格的劃分,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例如災難高發(fā)的地區(qū)應該把工作的重點放在災害預警的氣象服務上,針對農林牧業(yè)區(qū)域則要進行農業(yè)氣象服務及農用天氣預報等專項服務。并且要根據(jù)不同時節(jié)各地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春耕春播、秋收秋種、森林防火等氣象服務。例如華南等地開展早稻播種育秧氣象服務;華北、黃淮等地強化墑情、苗情監(jiān)測,為冬小麥春管提供氣象服務;東北認真做好春季備耕相關服務工作。與此同時,各地基層氣象部門要以面向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為重點,開展直通式春耕春播氣象服務。
2.4 加強對內培訓及對外宣傳
現(xiàn)如今公共氣象服務對人民的生產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這些作用都須向政府、向公眾大力宣傳。首先要加大對內培訓的力度,然后充分利用基層氣象臺站、農氣人員和鄉(xiāng)鎮(zhèn)氣象信息員加強面向政府決策部門的宣傳推廣工作,并利用好手中的媒體資源,如:電視、網(wǎng)站、手機短信以及手機應用等做好面向公眾的宣傳推廣。主動加強與政府的溝通交流,充分利用各類資源進行宣傳,提高地方政府與廣大群眾的意識,真正形成政府主導、部門牽頭,全民參與公共氣象服務新格局。
3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根據(jù)公共氣象服務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相應對策措施。氣象服務部門要不斷地對自身的工作進行完善,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在天氣預報、災害預警準確性和及時性上進行提高,我們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才素質的不斷提高,全民參與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國公共氣象服務的水平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霍秀蘭.公共氣象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J].農業(yè)氣象,2014(11):211-212.
[2] 趙競栗.關于縣級氣象部門開展公共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自然科學,2016(1):235-236.
[3] 萬錦.中國大學學報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