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之道
別再被那些經常在朋友圈曬健身照的“高大上”們迷惑了!發(fā)表于《預防醫(yī)學》上的最新研究追蹤調查了5206名美國成年人的日常作息和運動習慣后發(fā)現,收入較高的人固然會更多地在周末光顧健身房,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平時的生活方式也更健康。與那些年收入低于兩萬美元的受調查者相比,年收入超過7.5萬美元的那一組平均每天從事中度到激烈運動的時間只不過才多了4.6分鐘,但靜止不動的時間卻要多出11.8分鐘。研究者指出,高收入人群更傾向于用一種追求性價比的進補的態(tài)度對待運動,靠周末的高強度長時間鍛煉彌補平日的虧欠。但這種數字上的好看是否真的可以收到預防疾病和降低死亡率的效果,卻值得推敲。
賢妻之力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支持他的女人——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心理學家針對163對夫婦的試驗證實了這句俗話的正確性。研究者發(fā)現,那些夫妻關系和諧、彼此關心、互動頻繁的男性研究對象,做決策時會更愿意面對挑戰(zhàn)、接受那些可能帶來巨大回報的職業(yè)機會。
未來之窗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工程師日前成功研制出了可以迅速在透明、不透明和全黑幾種模式間自動切換的新型智能離子窗。與以往的類似產品相比,新材料更節(jié)能,壽命更長,反應更靈敏,色澤也更自然。也許用不了多久,窗簾就將告別其遮光和保護隱私的實際功用,而徹底變成一種裝飾。
奶爸難當
現實中,“超級媽媽賺錢養(yǎng)家,無敵奶爸留守帶娃”的模式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妙。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小組調查了3000余名美國父母后發(fā)現,奶爸在家留守時間越長、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越低,就越容易抑郁,而媽媽卻是外出工作時間越長、賺得越多,心理壓力就會越大。
裝“嗨”被雷劈
雞湯說,情緒低落時,你要努力樂觀,積極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發(fā)表于《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志》上的最新研究卻指出,這是大放狗屁。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研究小組調查了1300余名成年人后發(fā)現,不高興時就老老實實不高興的人,反而更容易恢復情緒,總體樂觀程度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