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精粹
在歷史上,人們對毛澤東有過“黨代表”“毛委員”“總政委”及“毛主席”等稱謂,而其中最為人們熟悉的莫過于“毛主席”這個稱謂?!懊飨边@個稱謂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縣葉坪村舉行,由于是第一次全國性的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分別來自中央蘇區(qū),閩西、贛東北、湘贛、湘鄂贛、湘鄂西、瓊崖等根據(jù)地,紅軍部隊以及設(sh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全國總工會、全國海員總工會,共計610人。大會召開之前,蘇區(qū)中央局曾致電中共中央,“望派一政治局委員,最好是工人同志來蘇區(qū)主持中央政府工作”。中共臨時中央經(jīng)過討論后致電蘇區(qū)中央局:“決定可由毛澤東任人民委員會主席;張國燾和江西蘇維埃政府主席擔(dān)任人民委員會副主席?!焙髞恚?jīng)過蘇區(qū)中央局同臨時中央商議,將原來確定的“江西蘇維埃政府主席”改成項英。
代表大會閉幕后,新產(chǎn)生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于11月27日召開第一次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主席,還選舉毛澤東任人民委員會主席。當(dāng)時,大會主持人任弼時走上主席臺,現(xiàn)場提議:“請毛主席講話!”一時間,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還不知道他叫誰。不一會兒,大家不約而同把目光投向毛澤東,在熱烈的掌聲中,異口同聲地喊著“毛主席”。因為在此之前,人們對毛澤東的稱謂通常為“黨代表”“毛委員”“總政委”,這次突然稱之為“毛主席”,自然有些不習(xí)慣?!懊飨边@一稱謂由此而來。
中秋的習(xí)俗大同小異,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戶曉,那你知道中秋節(jié)與道教文化之間又有何淵源?
據(jù)《淮南子·覽冥訓(xùn)》曰:“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妲娥(羿妻)竊之奔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又據(jù)《五經(jīng)通義》說:“月中有兔與蟾蜍何?月,陰也;蟾蜍,陽也,而與兔并,明陰系于陽也。”除了蟾蜍外,又有一兔。據(jù)《擬天問》曰:“月中何有?白兔搗藥?!笨梢娫轮性峦靡褳楫?dāng)時人們達(dá)成共識。到了唐代,又有吳剛伐桂之說。于是月亮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為神仙境界,中有雄偉的月宮,美麗的嫦娥,可愛的白兔,高大的桂樹,英俊的吳剛。后來道教吸收了這一信仰,將其與太陽、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并為“十一曜”,稱其神為“十一太曜星君”。封月神為“月府素曜太陰皇君”,俗稱“太陰星君”。
民間信仰以月為月神,稱月神、月姑、月亮姑娘。道教尊稱月神為“太陰星君”,其圣號全稱為“月府結(jié)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宮闕為垣下、素曜大宮。農(nóng)歷八月十五為太陰圣誕。是月夜月升時,道教宮觀要設(shè)壇祭月。
此后,太陰星君就較普遍地為民間供奉。我國古代男女熱戀時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禱太陰星君。有些分離的戀人也拜求太陰星君祈求團圓。
在太陰星君黑夜中,月亮給人帶來了光亮,月色朦朧,又會使人產(chǎn)生許多遐想,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因此產(chǎn)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個?!渡胶=?jīng)》《搜神記》等古籍中都記有此事。
閱兵儀式上,首長一般會對受閱官兵發(fā)出問候“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這句話的出處你知道嗎?
1984年,鄧小平乘車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
這句話最初出現(xiàn)在蘇聯(lián)紅場的閱兵式上,后來傳入中國,不過國內(nèi)在對最高領(lǐng)導(dǎo)人的稱呼上有所改變,蘇聯(lián)當(dāng)時喊的是“斯大林同志好”,而到中國喊的是“首長好”。其實,閱兵口號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也經(jīng)歷了一個演變過程。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閱兵,朱德總司令乘車檢閱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向全體指戰(zhàn)員問好:“祝同志們健康!”指戰(zhàn)員們齊聲響亮地回答:“祝總司令健康!”總司令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全體指戰(zhàn)員呼應(yīng):“萬歲!萬歲!萬萬歲!”
1955年10月1日國慶閱兵,國防部部長彭德懷乘車檢閱了受閱部隊官兵,并向他們致節(jié)日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毛主席萬歲!”受閱官兵響亮地回答:“萬歲!萬歲!萬萬歲!”
直到1984年的國慶35周年閱兵,改變了以往的閱兵程序,國防部長不再發(fā)表講話,閱兵總指揮向中央軍委主席報告后即開始閱兵,軍委主席首次在國慶閱兵中檢閱部隊。
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乘紅旗檢閱車,檢閱三軍,并不斷發(fā)出問候:“同志們好!”官兵們齊聲應(yīng)答:“首長好!”鄧小平再次問候:“同志們辛苦了!”官兵們回答:“為人民服務(wù)!”鄧小平首次喊出了問候性口號。
不過,也有人說在1954年軍事工程學(xué)院的開學(xué)典禮上,陳賡(院長)檢閱全院部隊時就使用了這兩句問候語。
漢代,四川人把母親稱為“姐”。許慎在《說文》中說:“姐本蜀人呼母之稱?!彼^的“蜀人”,指的就是四川人,許慎的意思是說,“姐”是四川人對母親的稱呼。同一時期,江淮一帶是把母親稱為“社”的?!痘茨献印ふf山篇》中記載:“東家母死,其子哭之不衰。西家子見之,歸謂其母曰:‘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币馑际钦f,東家的母親去世了,她的兒子哭泣不止,西家的孩子見了,回去對自己的母親說:“社有什么可留戀的,快點死吧,我也和東家的兒子一樣哀傷地痛哭?!边@里的“社”指的就是母親。高誘注解說:“(漢朝時)江淮人謂母為社也。”
南北朝時期,母親又被稱為“家家”。《北史·南陽王綽傳》中說:“(北齊南陽王高)綽兄弟皆呼父為兄兄,嫡母為家家,乳母為姊姊,婦為妹妹。”意思是說,北齊時期的南陽王高綽和他的兄弟門都稱呼父親為“兄兄”,稱呼母親為“家家”,稱呼奶娘為“姊姊”,稱呼妻子為“妹妹”。
宋朝的時候,母親也被稱為“姐姐”。《四朝聞見錄》中說,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宋高宗想以妃子吳氏為皇后,宋高宗對吳氏說道:“俟姐姐歸,當(dāng)舉行?!币馑际钦f,等姐姐從北方歸來的時候,就舉行冊封皇后的典禮。這里的“姐姐”指的是宋高宗的母親韋太后。吳氏對宋高宗說道:“大姐姐遠(yuǎn)處北方,妾豈敢干此?!币馑际钦f,大姐姐此時遠(yuǎn)在北方,我怎敢當(dāng)皇后?這里的“大姐姐”指的是宋高宗的原配妃子邢氏。由此可見,南宋時期把母親和原配妃子都稱為“姐姐”。
(文/王吳軍)
(責(zé)任編輯:齊風(fēng))
(郵箱:chenjianxin11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