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
摘 要:花生病蟲害會導致花生減產,不利于農民增收。因此,對于花生生長發(fā)育全程注意病蟲害應該積極防治,防止造成損失?;ㄉ∠x害的防治應該依據病蟲害類型用相應的方法防治?,F主要分析花生在生長發(fā)育全程中常見的病蟲害類型,同時提出有關花生生長發(fā)育的全程中對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及有效策略,從而有效提高花生種植的產量與質量。
關鍵詞:花生生長發(fā)育全程;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56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732040
我國花生種植范圍廣,是農民的重要經濟收入來源。在花生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常出現各種病蟲害導致花生減產,使農民收入降低?,F階段我國在花生病蟲害的防治方面有較多的舉措,包括針對花生病蟲害的農藥和化學藥劑、新品種的培育等,力求幫助農民在花生種植中增加收入?,F主要結合花生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的常見病蟲害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綜合防治舉措。
1 常見的花生病蟲害類型
1.1 大斑、小斑病害
在花生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大斑、小斑病害,該病害的表現主要是花生葉片、葉鞘、苞葉等出現大斑、小斑,其中大斑主要是從小斑擴展形成。大斑、小斑病害可導致花生葉片枯萎,進而影響到花生的產量,尤其是大斑、小斑出現在葉鞘、苞葉時,花生減產非常明顯。
1.2 青枯病害
在種植花生的過程中,從花生生長到灌漿期時,非常容易出現青枯病。主要表現為花生整株突發(fā)性干枯,花生的葉片顏色表現為暗黃色。花生青枯病主要是因花生植株感染腐霉菌、鐮刀菌等細菌所致,而且具有傳染性,通常都是成片的花生地出現,而且感染迅速。青枯病可導致花生整株枯萎,導致花生減產。
1.3 莖腐病害
莖腐病在花生生長發(fā)育中常見的病害類型之一,而且還是在生長和結果期這2個期間的影響率較高,一般都集中在莖上部,對花生開花和結果的負面影響較大,主要是在葉子的成長階段。莖腐病會讓花生的整個根部和莖部都腐蝕,如果在發(fā)生中不能及時處理,會向周圍的其他種植物傳播,使得整片土地都萎焉,甚至嚴重的還導致整片花生的死亡。在莖腐病的傳播中對花生的危害較大,傳播的速度更是通過對風、水、人等傳播,對花生的種植有很大的危害。
2 花生栽培技術防治
2.1 耙地技術精細
在花生播種前要耙地,并對上個季節(jié)種植的田地進行翻整。土地翻耕要嚴格控制土塊規(guī)格,不宜過大,否則很難將種子覆蓋。田地開展機械作業(yè)時,可以保證耙地精細度,為花生的生長中提供良好的發(fā)芽環(huán)境,有助于后期順利健康成長。與此同時,處理好田地中的秸稈,將其清除,主要是為了花生生長中能有足夠的呼吸空間,利于花生提升出芽質量和效率。種植工作者還要關注土地情況以及花生生長情況,合理灌溉,讓花生有足夠的養(yǎng)分和水分。
2.2 科學播種
在偏向中原地區(qū)的花生種植中,夏季雨水充足,冬季較為干旱,花生生長周期較短,應該選擇最佳的播種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的氣候比較溫暖,降水中等,適宜花生的生長。如果過早播種,受到氣候的影響,進而也會影響收成。但播種太晚也會影響花生的飽滿度,降低產量。
2.3 合理施肥
花生生長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養(yǎng)分,才能保證其質量,而施肥是為了滿足其生長需求,種植工作人員在施肥過程中,會應用到氮磷鉀肥,充足底肥。然后根據土地實際情況,嚴格控制每一塊土地的施肥量,嚴格控制肥料的使用量,種植前期要注意肥料比例,有效改善土壤養(yǎng)分,對提高花生產量有促進作用。
3 綜合防治技術
3.1 加強花生新品種的培育和推廣
我國花生種植范圍廣泛,花生新品種的培育任務十分重大。在花生新品種的培育之中,應考慮到各種病蟲害對花生的影響,不斷提升花生新品種的抗病蟲害能力。除此以外,花生的增收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偟膩碚f,新的花生品種培育方向,是增加產量,減少抗病蟲害,減少花生種植中花生病蟲害防治工作,增加產量,提高農民的收入。除此以外,在花生品種的推廣中,可以使用一些花生樣品來展示,讓農民看得到花生新品種種植的效果,提高對新品種的認可度,并使用新品種來種植。
3.2 選擇抗病能力強的花生品種
花生播種過程中,根據地區(qū)的土壤、氣候實際情況,選取優(yōu)質的花生品種。一次確保品種和地區(qū)的氣候、土壤相互適應,以便保證花生種植的質量和產量。種植工作者對種植的花生品種進行晾曬等工作,主要為增強其抵抗力,同時還能保證出芽率。一般采取磷酸二氫鉀、種衣劑對花生種子進行拌種,值得注意的是,要嚴格控制晾曬,避免暴曬,保證種子質量。
3.3 加強花生地的管理
花生生長過程中,及時發(fā)現病蟲害是防治的關鍵。種植人員要積極的對種植環(huán)境進行管理,為花生種植提供良好的種植和生長環(huán)境,有效控制病害蟲,保證生產質量。夏季炎熱,很容易出現小斑病、紋枯病等,這些癥狀多發(fā)于7、8月份。還有花生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蠐螬幼蟲數量多,聚集性強,對于植株破壞很大。加上蠐螬幼蟲繁殖速度快,危害波及面積大,一般采取生物天敵法和化學防治法2種方式,前者使用步行蟲、瓢蟲等天敵生物進行防治;而后者則是使用敵敵畏、馬拉硫磷乳等藥物開展防治工作。因此,從花生的種植、幼苗期直至花生成熟,需要采用防治病蟲害的措施。在幼苗期開始,應使用綠肥、化肥等施肥,加快花生成長,增強花生的抗病蟲害能力。定期使用農藥、化學試劑噴灑、灌溉等,預防病蟲害的發(fā)生。
4 病害蟲防治有效策略
4.1 重視宣傳、增加認識
針對防治病害中存在的問題,領導層必須進行組織動員工作,增加各個層級的領導對除治蟲害的形勢以及任務、具體方法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從而確保除治工作具備保障。另外要粘貼通告、對相關部門發(fā)放限期除治通知單,做好針對農業(yè)的大力宣傳。還要重視宣傳相關法律法規(guī),將相關法律法規(guī)匯編成冊發(fā)放給相關單位、林農、林場等,促使各個層級、單位都了解依法除治農作物蟲病的重要性。
4.2 保證防治的科學性
當前對于花生病害蟲的防治一般選擇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幾種方法,不過在實際工作中必要情況下也可以選擇化學方法進行防治,具體是通過引誘劑或者殺蟲劑等方法進行防治,實現農作物蟲病的除治。
4.3 重視科技研發(fā)以及推廣
要想對花生病害蟲進行有效防治,應該重視應用科技的應用。必須建立全面的生態(tài)農業(yè)系統(tǒng),確保農作物成長的健康性;應該做好使用農藥的管理,要重視科技研究,相關于防治花生病害蟲防治的各類技術,同時對新型技術要大力推廣使用,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及時改進,從而保證科技應用效果。
5 結束語
花生的種植在我國的種植面積比較大,涉及到廣大農民的利益。因此,花生種植的增收效果一直是我國十分重視的問題。而病蟲害是導致農作物減產的重要原因,病蟲害的防治技術除了需要農民加強農作物地的管理、使用農藥和化學藥劑防治等防治方法以外,還需要農作物品種的培育人員、其他工作人員等加強更優(yōu)質農作物品種的培育和推廣,讓廣大農民受益,提高收入。
參考文獻
[1]張偉,李洪來,王昱,等.吉林省花生苗期病蟲害發(fā)生概況初報[J].東北農業(yè)科學,2016(06):75-78.
[2]孫紅艷.花生生長發(fā)育全程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6(11):160.
[3]謝吉先,王書勤,韓桂琴.不同種衣劑組合對花生病蟲害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5(12):61-63.
[4]陳怡光.花生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及優(yōu)化策略[J].吉林農業(yè),2015(10):78-79.
[5]李薇.水分對花生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現代農業(yè)科技,
2013(09).
[6]鄭文法.那氏778浸種對花生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J].園藝與種苗,2012(01).
[7]董俊,李啟輝,鄧林軍,于希臣,侯志研.不同抑制劑對花生生長發(fā)育和產量的影響[J].遼寧農業(yè)科學,2011(01).
[8]姜永紅,姜金峰.花生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及優(yōu)化策略探析[J].吉林農業(yè),2014(12).
[9]張金嶺.花生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
2013(17).
[10]孫紅蘭.花生生長發(fā)育全程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福建農業(yè),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