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惜漢字,弘揚傳統(tǒng)文化;以史為鑒,講述字間故事
釋義:“戎”是古代軍器的總稱,也有軍隊、軍事的意思?!皬娜帧背鲎匀龂鴷r期著名文學家曹植的《雜詩》:“類此游客子,捐軀遠從戎?!币庵浮巴渡碥娐谩?。
宋代詩人陸游在《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中詩:“四十從戎駐南鄭,酣宴軍中夜連日?!边@里的“從戎”,也是從軍的意思。
字里故事:
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班超,鎮(zhèn)守西域三十余年,平定了五十多個國家,穩(wěn)固了絲綢之路的繁榮和安定。任誰也想不到,身為武將的他,竟出生在一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文人家庭里。
班超的父親班彪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他在世時為皇皇巨著《漢書》打好了框架,班超的兄長班固在此基礎(chǔ)上編撰出《漢書》。班超的妹妹班昭被尊為“大家”,受到皇帝和皇后的禮遇。而班超在從軍之前,從事的也是文書工作。
公元62年,班固被召入京,做??睍墓賳T,班超和母親也一并前往。為了補貼家用,班超經(jīng)常替官府抄寫文件,賺取微薄薪資。有一天,班超終于厭倦了無止境地謄寫文件,丟下筆說:“大丈夫就應(yīng)該效仿傅介子(西漢著名使者,曾使樓蘭歸順西漢)、張騫(絲綢之路開創(chuàng)者)在西域建功立業(yè),怎么能安于做這些小事,虛度光陰呢?”后來,即使被周圍人嘲笑,他也不改豪壯之志。
公元73年,班超從軍出征匈奴,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超凡膽識立下戰(zhàn)功。其后,他更是為西域的和平繁榮立下汗馬功勞。成語“投筆從戎”便出自于此,意指“讀書人投身軍旅”。
——出自范曄《后漢書》
戎 (róng)
看圖說字:
戎是會意字,由(即“戈”,代表武器)和(即“十”,“甲”的一部分,代表防護用的盔甲)兩部分組成,原為弓、殳、矛、戈、戟五種兵器的合稱,后來作為武器的總稱,延伸出軍隊、軍事的意思。成語“兵戎相見”,便指以武力相見,用戰(zhàn)爭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