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軼翔/編譯
我們即將見證:有史以來最不平等的社會?
陳軼翔/編譯
日本加須市,人形機器人與員工在裝配線上并肩工作
● 尤瓦爾·赫拉利認為: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的興起可能會把人類分成兩部分——只占一小部分的是精英階層,而占據了大部分的是處于社會底層的“毫無用處”之人。一旦民眾失去了經濟和政治權利,社會不平等的程度可能會急劇上升。
不平等可追溯到石器時代。3萬年前的俄羅斯,采集狩獵者的社群中,一些人死后埋葬在奢侈的墓穴里——裝滿了成千上萬的象牙珠子、手鐲、珠寶和藝術品;而其他人死后卻只能被埋在地上隨意挖出的光禿洞穴里。
盡管如此,原始社會的采集狩獵者社群仍然比后來的任何一個人類社會都更加平等,因為他們擁有的財產很少。而財產是不平等長期存在的先決條件。
農業(yè)革命之后,財產成倍增加,隨之而來的便是不平等的加劇。當人類獲得了土地、動植物和工具的所有權時,嚴格的等級社會就出現(xiàn)了,一代又一代的社會精英壟斷了大部分的財富和權力。
人類開始接受這種安排,認為這是自然的,甚至是神授的。等級制度不僅是一種規(guī)范,還是一種理想。在貴族和平民之間,男人和女人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若無明確等級,又何來良好秩序呢?
世界各地的牧師、哲學家和詩人都耐心地解釋說,人體的各部分并非都是平等的——腳必須服從頭腦,那么人類社會也是如此,平等只會帶來混亂。
然而,到了后現(xiàn)代社會,幾乎在所有地方,平等都迅速成為人類社會的主導價值。這在一定程度上固然是由于新意識形態(tài)的興起,如人文主義、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但更多的則歸因于工業(yè)革命,使得民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工業(yè)時代的經濟需要依靠大量的普通工人,工業(yè)時代的軍隊則依靠大量的普通士兵。無論民主還是獨裁政府都在民眾的健康、教育和福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因為他們需要數以百萬計的健康勞動力在工廠里工作,需要數百萬忠實的士兵在軍隊里服役。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20世紀的歷史都是圍繞著減少階級、種族與性別之間的不平等展開的。2000年的世界與1900年相比要平等得多。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人們變得越來越樂觀,期盼著平等化進程在21世紀能夠持續(xù)并加速。
他們尤其希望的是全球化能夠使得經濟繁榮和民主自由在世界范圍內得以實現(xiàn),那么,印度和埃及的人民最終將享有與瑞典和加拿大人民同樣的權利和機會。整整一代人都是在這一承諾的熏陶中長大的。
但現(xiàn)在看來,這個承諾是一個謊言。全球化無疑使得大多數人受益,但是各個社會之間及社會內部的不平等現(xiàn)象卻越來越嚴重。一些集團日益壟斷了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同時,數十億人則被遠遠地拋在后面。
更糟糕的是,后工業(yè)化時代的來臨,使得民眾變得日益多余。戰(zhàn)斗力最強的軍隊不再取決于數百萬計的普通士兵,而是依賴數量相對較少的高度專業(yè)化的士兵,使用的是高科技裝備、無人機、機器人和網絡蠕蟲。如今,大多數人在軍事上都是無用的。
同樣的事情或許很快就會發(fā)生在民生經濟中。人工智能在越來越多的技能方面都超越了人類,那么很可能會取代人類從事越來越多的工作。的確,也許會出現(xiàn)很多新的工作崗位,但這并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
基本上,人類只有兩種技能——身體技能和認知技能,如果這兩方面電腦都勝過人類,那么在新的工作崗位中電腦同樣將比人類做得更好。因此,數十億人可能會失業(yè),我們將看到一個龐大的新階層的出現(xiàn)——“無用”的階層。
21世紀的人類社會可能是有史以來最不平等的社會,人工智能只是原因之一。還有其他原因使我們不得不為這樣的未來感到憂慮。
隨著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的迅速發(fā)展,我們或許會面臨一種史無前例的可能性——將經濟不平等轉化為生物不平等。生物技術將很快實現(xiàn)種種可能——設計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升級”我們的身體和認知技能。然而,該技術的實施很可能是昂貴的,只有上層社會才能享有。那么人類可能因此分裂成生物的階層。
縱觀歷史,富人和貴族總是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處于支配地位,是因為擁有高人一等的技能。但我們知道事情并非如此。公爵并不比農民更有天賦,他的優(yōu)勢不過就是不公平的法律和經濟歧視。然而,到2100年,富人可能真的比貧民窟的人更具天賦、更有智慧、更具創(chuàng)造力。一旦富人和窮人之間出現(xiàn)了真正的能力差距,就幾乎不可能再將其消除。
將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的興起這二者結合起來可能導致的結果是人類分裂成兩部分——只占一小部分的精英階層和占了絕大部分的處于社會底層的“無用”之人。
運輸市場就是一個具體的例子。如今,英國有成千上萬的卡車、出租車和公交車司機。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在運輸市場上占有一個小小的份額,并因此獲有政治權利。如果政府做了侵害他們利益的事情,他們就可以聯(lián)合起來,組織罷工,并使整個運輸系統(tǒng)陷入癱瘓。
自動駕駛汽車的發(fā)展或許將會使情況發(fā)生徹底的改變
設想一下30年后的今天。所有的汽車都是無人駕駛的。一家公司控制著整個運輸市場的運作規(guī)則。以前由成千上萬的人共同分享的經濟政治權利如今則完全掌握在一家由少數幾個億萬富翁共有的公司手里。
一旦民眾失去了經濟上的重要性和政治權力,政府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喪失對民眾的健康、教育和福利進行投資的動力。成為多余的“無用”之人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他們的未來將取決于少數精英人士的善意?;蛟S這善意可以持續(xù)幾十年的時間。但在危機爆發(fā)的時候——比如遇上氣候災難——多余的“無用”之人就很可能、也很容易被徹底拋棄。
像英國這樣的國家,擁有人文主義信仰和福利慣例的歷史傳統(tǒng),即使將來民眾成為多余的“無用”之人,或許精英階層會繼續(xù)照顧他們。真正的問題可能出現(xiàn)在印度、中國、南非或巴西這樣較大的發(fā)展中國家。
這些國家就好像一列長長的火車:頭等車廂里的精英們享受著與世界上最發(fā)達國家同等的醫(yī)療、教育和收入水平。但數億的普通民眾卻擠在三等車廂里,遭受著疾病、無知和貧窮的折磨。
印度、中國、南非或巴西的精英們會在未來的世紀里做出怎樣的選擇?是投資解決數億貧窮而“無用”之人的問題呢,還是把錢全部用于精英階層的“升級”呢?
20世紀,在解決窮人的問題方面,精英們有著自己的利益,因為民眾在經濟上和軍事上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21世紀,最有效、也是最無情的策略或許是放棄三等車廂里的“無用”之人,從而全力以赴地只服從頭等艙精英們的利益。為了與韓國競爭,巴西或許更需要的是一些得以“升級”的精英人士,而不是數百萬健康卻無用的勞動者。
因此,全球化非但不會給所有人帶來繁榮和自由,反而會導致人類生物階層的形成:人類將分化為不同的生物種類,甚至是不同的物種。全球化將使世界在垂直軸上統(tǒng)一起來并消除國家差異,但同時它將在水平軸上對人類進行劃分。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前的民粹主義對精英階層的怨恨是有充分理由的。如果我們不設法阻止,那么未來硅谷大亨的子孫可能會成為比阿帕拉契亞鄉(xiāng)下人的子孫后代更優(yōu)越的一個生物階層。
這條道路未來將通往前所未有的、難以想象的不平等社會,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個可能的步驟。在短期內,政府可能會把關注點從民眾轉向精英階層,這些精英階層擁有并控制著經濟的主要運行規(guī)則及數據,而政府的收入來源于經濟。然而,從長遠來看,政府的關注點可能會從人類徹底地轉向經濟運行規(guī)則。一旦有一天人工智能比人類的精英更加聰明,那么所有的人類可能都變得多余了。
那么之后又會發(fā)生什么呢?我們完全不知道,真的無法想象。我們怎么能想象出來呢?很顯然,一個超級智能計算機比我們人類擁有更加豐富、更具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
當然,技術從來都不具有確定性。利用同樣的技術突破,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出迥然不同的社會和環(huán)境。例如,20世紀,人們可以使用工業(yè)革命的技術——鐵路、電力、廣播、電話——來建立共產主義制度、法西斯政權或自由民主國家??梢韵胍幌鲁r和韓國這兩個國家:他們能夠利用的技術是完全相同的,但他們利用技術的方式卻是迥異的。
在21世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的崛起必將改變世界,但其并未強制指定一個唯一確定性的結果。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技術創(chuàng)造出迥然不同的社會。如何明智地利用技術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如果不喜歡我在這里描述的未來某些場景,大家仍然可以想辦法做出改變。
[資料來源:TheGuardian][責任編輯:彥 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