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長祿
從教近30年來,我一直擔任小學高段語文教學,可以說上過的作文課有好幾百節(jié)了,唯有這堂作文指導課讓我印象最深。
下午兩節(jié)語文課,剛踏進教室我就向全班說:“同學們,這兩節(jié)課我們寫作文怎么樣?”聽到作文,同學們一個個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吹竭@情景,我接著說:“不過,我們今天的作文可不像以前那樣的課堂作文,而是要走出教室,到校園中去搜集素材?!边@時,教室里像炸開的鍋,同學們七嘴八舌,童心早已飛出教室……走在這寧靜而又美麗的校園,我真有點心曠神怡的感覺。是啊,在這里待了二十幾年,卻從未有過像今天這樣“鄭重其事”地欣賞校園的一景一物。剛才的吵鬧聲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我邊走邊看,同學們自由組合,三五一群:有的坐在綠蔭下看書、討論問題;有的走進“書山院”欣賞這里的翠竹,看池里游來游去的小魚;有的走進“植物園”向工作人員咨詢植物常識,時不時做好記錄;還有一部分同學在綠茵場上開心地做游戲……
第二天上午,我翻開了同學們的作文本,令我吃了一驚,全班65位學生,竟有58個不同的作文題目。瞧,清清是這樣寫的:走進植物園我大開眼界,我本是個愛綠色的人,平時家里也種了不少花草,在這里卻有一半多我連名字都叫不出來……后來通過了解,我又增長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這次參觀活動太有意思了!“小魚游在池里多自在啊,要是我也能像小魚那樣,輕松地學習,快樂地玩耍那多好??!”平時愛調皮的明寫出了自己的心里話?!敖裉斓淖魑恼n可開心了,想不到竟能開展一次這樣有趣的活動。我們女同學十幾個人圍成一個大圈子在草地上做‘擊鼓傳花的游戲,輪到我表演節(jié)目時,我的心怦怦直跳,我唱著‘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隨著我的歌聲,同學們和我一起唱起來,拍起掌來,歌聲為我們增添了歡樂,為我們增進了友誼……”從娟娟滿懷激情的文字里,我們看得出她有多高興??!
看著同學們一篇篇真摯感人的習作,回想起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此時我內心感慨萬千,我似乎領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作文”。是啊,平時,我們總是一味地強調寫作技巧,要求學生多看課外讀物,可學生的作文為什么總會出現(xiàn)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雷同現(xiàn)象呢?原因就在于我們目前的作文教學普遍存在著影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因素,舍不得花時間讓學生走向自然,在生活實踐中去感受體驗。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課上走向課下,克服為文而文的傾向,從作文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的習作,必須經歷“觀察一思維一表達”的過程,要引導學生把作文的時間放在平時,讓學生把所見所聞和深有感觸的故事、情景及時地記錄下來,開放學生的條件感官,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作文課上,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將觀察到的素材進行加工、潤色和提煉,多給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有話可說的語言環(huán)境。
教師要幫助學生努力實現(xiàn)由害怕寫、不愿寫到樂意寫,到自覺地多寫的飛躍,要達到這種境界關鍵看教師是否要正確引導并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