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華
摘要:針對建筑工程的技術質量控制活動,在明確其控制要點與現(xiàn)實狀況的基礎上,結合建筑工程施工與發(fā)展具體要求,提出不同項目建設階段,即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技術質量控制方法,為提高建筑工程技術質量控制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據。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質量控制;方法
質量控制是一項以滿足質量要求為宗旨而開設的貫穿于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系統(tǒng)化、計劃性活動。在建筑工程中,技術質量控制的有效實行有助于實現(xiàn)預期的質量目標,是為業(yè)主創(chuàng)造最大化效益,同時為用戶提供最優(yōu)質服務的重要手段。
1建筑施工技術質量控制要點及現(xiàn)實分析
1.1要點
建筑施工過程中,在進行技術質量控制時,監(jiān)理工程師應抓住關鍵,清晰劃分主次,逐步健全質量檢查制度。一方面要明確控制計劃,包含控制工作的開展程序以及質量檢查制度;另一方面要設定質量控制點,采取預控措施。設定控制點應按照以下原則進行:根據其對質量特征造成的影響大小、質量保證難易性和危害程度確定。技術是建筑工程建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技術質量控制是主體開展的質量管理工作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xiàn)最終質量目標的基本保障。
1.2現(xiàn)實分析
對目前的建筑工程而言,其施工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復雜程度高、涉及專業(yè)眾多,這些特點決定了技術質量控制的難度越來越高。一個建設項目的質量是為業(yè)主及用戶創(chuàng)造理想效益的重要保證,技術質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yè)業(yè)務發(fā)展[1]。在這種形勢下,建筑工程的技術人員必然會面臨到更復雜的問題,如何發(fā)揮施工技術最大化作用,保證工程質量,是現(xiàn)代化建設提出的全新課題。
1.2.1質量控制同進度、投資控制間的相互關系
質量、進度與投資是工程管理三大目標,這三個目標存在一定聯(lián)系,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工程管理目的為:花費最少資金,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滿足各項質量指標和要求的項目建設。如果一味提高質量要求,則必定會增大投資,延長工期;而降低了質量要求,將產生質量隱患,在施工或使用過程中發(fā)生質量事故。因此,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結合項目的建設規(guī)模與功能要求,確定適宜的質量標準。
1.2.2質量影響因素
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主要分為五種:人員、材料、設備、環(huán)境與方法。其中,人員不僅包含施工作業(yè)人員,還涉及到業(yè)主、設計、監(jiān)理等參建方的從業(yè)人員;工程建設使用的材料類型多樣,而且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下還要用到非標準材料;設備自身性能、工況、參數(shù)及其操作人員技能水平都與工程質量息息相關;此外還包含工程管理思路、施工組織安排等方法。
2建筑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方法
2.1施工前質量控制
2.1.1熟悉技術要點,把握關鍵點
以砌筑工程為例,技術及監(jiān)理人員應通過詳細的分析找出技術要點和控制關鍵點,包括砂漿灌注飽滿程度、灰縫厚度以及拉結筋的布置位置、間距等,以此提高質量控制工作的針對性和方向性。
2.1.2嚴格檢查項目承包單位
包括工程質量管理制度構建情況,技術質量控制制度,職工崗位設置,人員考核情況,責任落實情況等。
2.1.3建立樣品和獎罰制度
對樣品制度,首先要建立材料樣品檔案庫,所有進場的材料均需建立實物檔案與技術檔案,同時予以保存和管理;其次嚴格按照樣品的標準檢查進場材料,檢查合格后予以接收,否則退回。對獎罰制度,它不僅是確保樣品制度順利實施的保證,還是消除由人為因素造成質量隱患的有效方法,真正實現(xiàn)了對人員和材料兩大質量影響因素的雙重控制[2]。
2.2施工中質量控制
2.2.1實行樣板制度
樣板制度是針對部分項目難以設立控制點來進行預控而提出的,在正式開工之前,通過對樣板質量的全面檢查,能起到以下重要作用:
(1)確定實際操作中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以免針對性采取控制措施;
(2)綜合考量技術方案合理性及技術人員素質情況,盡早作出整改;
(3)使技術及管理人員都能預先了解實物標準,消除分歧;
(4)防止因技術問題造成的返工。
2.2.2加強巡檢
通過巡檢,能使監(jiān)理人員了解到項目施工的第一手資料,從而及時找出和處理潛在的問題。仍以建筑砌筑工程為例,如果在砌筑施工完成后對連接筋進行開洞檢查,不僅實施難度較大,而且即便查出問題也很難及時進行處理;而在巡檢過程中就給予嚴格的檢查,并處理連接筋布置位置不準確等問題,則可以輕松解決這一難題。
2.2.3監(jiān)督項目承包單位各體系、制度執(zhí)行情況
即便項目承包單位制定了一系列工程管理體系和制度,但如果未能嚴格的執(zhí)行,也會對工程質量產生影響。對此,必須在項目施工中監(jiān)督項目承包單位各體系、制度執(zhí)行情況,督促承包單位切實加大執(zhí)行力度,從而發(fā)揮預期作用。
2.3施工后質量控制
施工后的技術質量控制工作內容主要有:項目產品綜合效果評價、質量隱患排查等,關鍵是要盡量減少隱患和避免漏查。根據以往工作經驗,在此期間建議采取多級檢查的方法,并實行交叉檢查制度[3]。其中,多級檢查是指班組自檢+質量檢查人員檢查+技術人員核查+監(jiān)理人員驗收,層層落實質量檢查職責,嚴格按照標準執(zhí)行,確保質量隱患不漏檢;而交叉檢查制度的實行是指在施工完成后由各個班組進行互檢,監(jiān)理人員負責匯總和分析檢查結果,并給出相應的處理意見,以此從多視點和多角度入手落實檢查工作。
3結束語
長期以來,我國很多建筑工程項目業(yè)主都將工程管理的重心放在實施環(huán)節(jié),忽視了其它階段的管理和質量控制。而建筑施工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過程,無論是設計方案、原材料還是施工人員都會對工程質量產生影響,因此應將質量控制工作落實到工程建設全過程。在施工前要熟悉技術要點,把握關鍵點、對承包單位進行嚴格檢查并建立完善的樣品與獎罰制度;在施工過程中應通過對樣板制度的實行和巡檢及時找出和處理潛在的問題,做好承包商深入落實各項體系、制度的督促工作;在施工完成后積極實行多級檢查與交叉互檢,以全面排查、處置質量隱患,確保不漏檢。
參考文獻:
[1]陳俊杰.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04):83-84.
[2]吳育添.建筑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分析[J].冶金叢刊,2016(04):80,84.
[3]程紹沖.控制建筑施工技術和質量的有效措施初探[J].建材與裝飾,2016(3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