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輝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七人民醫(yī)院骨傷康復科,上海 200137)
肘關節(jié)骨折術后早期康復的臨床療效觀察
沈黎輝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七人民醫(yī)院骨傷康復科,上海 200137)
目的 對肘關節(jié)骨折患者術后實施早期康復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方法 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份收治的60例肘關節(jié)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成兩組,30例患者實施延遲康復干預,設為對照組;30例患者實施早期康復干預,設為實驗組。全程關注兩組患者的干預工作,并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臨床情況以及關節(jié)功能進行分析和比較。結果 實驗組的肘關節(jié)ROM、肘關節(jié)HSS功能分值較高,與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證實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肘關節(jié)VAS分值差異不明顯,證實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肘關節(jié)骨折患者實施術后早期康復干預,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肘關節(jié)功能,促進患者康復。
肘關節(jié)骨折;術后早期康復;臨床療效
肘關節(jié)結構復雜,骨質重疊多,因此容易引起骨折。肘關節(jié)的解剖結構相對特殊,因此患者骨折愈合后可出現關節(jié)功能障礙[1]。對于肘關節(jié)骨折患者,目前尚無明確的系統(tǒng)化康復干預方法,我院因此對肘關節(jié)骨折術后早期康復的臨床療效進行研究。詳細報道如下所示。
1.1 一般資料
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份收治的60例肘關節(jié)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有33例,女性患者有27例。年齡范圍為14歲到88歲,平均年齡為(42.3±0.2)歲。其中有33例患者為尺骨鷹嘴骨折,有27例患者為肱骨下段骨折。AO分型顯示,有15例患者為A型,有20例患者為B型,有25例患者為C型。患者無嚴重臟器功能疾病,無意識障礙、精神障礙。分成兩組,30例患者實施延遲康復干預,設為對照組;30例患者實施早期康復干預,設為實驗組。比較患者的信息資料,顯示差異不明顯,證實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前不予以康復宣教,術后實施傳統(tǒng)康復治療,將患者患肢抬高,取止痛藥物治療。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石膏固定或者支具固定,對患者骨折對位情況進行X線檢查,穩(wěn)定后再實施康復治療。
實驗組患者術前實施康復宣教,對患者說明生物力學知識、訓練方案、風險情況、疼痛自我調節(jié)以及健康知識。術后早期實施康復治療,內容如下[2-3]。
(1)急性期:術后0周到6周對患者修復后和受損結構進行保護,予以消腫、止痛以及適當的活動訓練。將患肢抬高,術后取三角巾、支具或者輕型石膏托進行予以60°功能胃固定,關節(jié)間斷制動,非制動情況下指導患者進行肘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訓練結束后于最大屈曲角度實施局部加壓冰敷。術后對未受累的關節(jié)實施活動訓練。
(2)亞急性期:術后6周到12周對患者肘關節(jié)活動訓練、肌肉力量訓練、適當輕度牽伸、肌肉收縮-放松訓練進行指導。指導患者實施患肢輕度日常生活活動,指導患者通過本體感染神經肌肉強化訓練。
(3)功能期:術后12周到24周持續(xù)進行肘關節(jié)訓練、肌肉力量訓練以及強化功能活動訓練。在患者耐受范圍內對持續(xù)被動終末牽伸、循序漸進力量訓練以及耐力訓練進行指導,實施作業(yè)療法、日常生活訓練、機體有氧耐力訓練以及功能性活動訓練等。
1.3 觀察指標
采用肘關節(jié)視覺模擬評分(VAS)對患者肘關節(jié)疼痛情況進行評估,采用活動度(ROM)以及HSS功能評分對患者關節(jié)功能進行評估。同時對兩組患者的VAS、ROM以及HSS分值進行分析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運行SPSS 14.0對采集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表示為率;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表示為均數±標準差。數據比較存在較大差異,證實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則P<0.05。
2.1 兩組患者的VAS分值比較
兩組患者的肘關節(jié)VAS分值差異不明顯,證實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VAS分值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VAS分值比較(±s,分)
組別 n 術后12周 術后24周實驗組 30 1.24±0.22 0.63±0.21對照組 30 1.22±0.12 0.66±0.15
2.2 兩組患者的ROM分值比較
實驗組的肘關節(jié)ROM分值較高,與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證實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ROM分值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ROM分值比較(±s)
組別 n 術后12周 術后24周實驗組 30 106.21±10.41 118.42±19.24對照組 30 87.9±8.25 104.85±10.92
2.3 兩組患者的HSS功能分值比較
實驗組的肘關節(jié)HSS功能分值較高,與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證實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HSS功能分值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的HSS功能分值比較(±s,分)
組別 n 術后12周 術后24周實驗組 30 82.72±8.25 90.25±9.33對照組 30 70.19±4.51 82.39±7.82
肘關節(jié)是一種常見骨折類型,發(fā)生率相比其余關節(jié)更高。肘關節(jié)解剖結構復雜,因此骨折后容易出現功能障礙[4]。肘關節(jié)骨折患者臨床上多實施手術治療,手術方式較多,然而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患者功能恢復也受到影響,術后制動時間、康復開始時間是影響患者功能恢復的關鍵因素[5-7]。
關節(jié)制動是導致患者肘關節(jié)創(chuàng)傷后功能障礙的重要因素,骨折患者因對于早期康復訓練認識不足,認為可引起骨折移位、再骨折甚至骨愈合畸形,從而要求制動,繼而引起肘關節(jié)僵硬、肌肉萎縮,引起功能障礙[8-10]。研究指出,關節(jié)制動可導致患者肌膚縮短,產生纖維脂肪結締,且可侵入關節(jié)腔[11]。持續(xù)加重,可導致關節(jié)周圍疏松結締組織更為致密,引起軟骨退行性病變。因此要求患者縮短關節(jié)制動時間,推薦應用間斷制動,并盡早實施康復訓練[12-13]。肘關節(jié)功能恢復與康復時間關系密切。研究指出,越早實施康復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肘關節(jié)活動度,且有效預防肌肉萎縮、關節(jié)粘連,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4-15]。
我院研究得出,實驗組的肘關節(jié)ROM、肘關節(jié)HSS功能分值較高,與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證實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肘關節(jié)VAS分值差異不明顯,證實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可見,對肘關節(jié)骨折患者術后早期實施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關節(jié)功能,且減輕了疼痛,降低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推薦。
[1] 陳朝清.早期運動康復對肘關節(jié)骨折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14):60-61.
[2] 馬 剛.肘關節(jié)骨折患者采取早期運動康復訓練的臨床意義[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29):115-116.
[3] Schnetzke M,Fuchs J,Vetter S Y,et al.Intraoperative 3D imag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lbow fractures -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indications,intraoperative revision rates,and implications in 36 cases[J].BMC Medical Imaging,2016,16(1):24.
[4] 王僅僅.肘關節(jié)骨折患者采用早期運動康復對其術后功能恢復情況調查[J].健康前沿,2016,25(11).
[5] FAN Xiao-hong,WANG Mei-lin.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racture of Elbow Joint Fracture and Its Effect on Prognosis[J].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
[6] 馮顏杰,謝友明.早期康復對肘關節(jié)骨折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2):30-31.
[7] Lai H Y,Jun-Ying L,Huang X Y,et al.Clinical trial of sufentanil combined furbiprofe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6.
[8] 吳麗梅,陳紅衛(wèi).早期綜合康復護理對復雜肘關節(jié)骨折術后功能恢復的干預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13(24):89-92.
[9] 趙 烽,張 武,李甲岳,等.康復訓練在肘關節(jié)骨折術后的應用[J].西部醫(yī)學,2013,25(8):1168-1169.
[10] Wu Y,Chen B,Guan S,et al.Clinical study for the treatment of monteggia fracture in adult[J].Chinese Journal of Shoulder & Elbow,2015.
[11] 吳利和,陳月卿,徐淑芬.早期綜合康復對肘關節(jié)骨折術后恢復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3(6):1470-1472.
[12] 馬 蘭,馮 玲,陳 芳.肘關節(jié)內骨折內固定術后早期康復的臨床意義[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4(17):21-22.
[13] 王少娟.對肘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3).
[14] 馬 燕.肘關節(jié)骨折術后早期康復的臨床療效觀察探微[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7):46-46.
[15] 曹晶晶,唐金樹,周謀望,等.肘關節(jié)骨折術后早期康復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2016,5(3):194-198.
本文編輯:吳玲麗
R683.4
B
ISSN.2095-8242.2017.025.48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