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亦安冉
家吳中
看吳中人如何把日子過得無比風雅
記者 亦安冉
溫山軟水,人杰地靈,自古以來,吳中人就一直把日子過得風雅。有過一個說法,蘇州城就是吳中孕育而出的,吳中的背書又是太湖。吳中依仗太湖之美形成了它獨特的自然景觀,天造地設(shè)的東西養(yǎng)育了吳中人的文化性格,這些性格也被帶到尋常生活里,把日子過出無數(shù)的風雅。喏,去看一下現(xiàn)代的吳中人是怎么過日子的,就會知道這塊土地有多不尋常。
什么東西最能代表蘇州以前的生活?
當然非蘇州園林莫屬。
在西山縹緲峰下,有個稗珠園,濃縮了園林精華。稗草是一種野草,可以結(jié)出小小的果實,之所以取名“稗珠園”,寓意這個小小的庭院,就像是草籽一般大小的一顆珍珠。園子建好后的某一個黃昏,園主楊先生坐在書房里,靈光一閃想到了這個名字。
小小的園林,可以代表蘇州經(jīng)典的生活方式
珍珠般的園林稗珠園,在西山縹緲峰的南坡,曾被評價為“可以代表蘇州以前的生活”,在這里所有的蘇州元素都能看到,是小巧卻充滿古典園林韻味的庭院。
占地2.7畝的稗珠園,地面建筑全部加起來大約1600平方米,亭臺樓閣,鏤窗峰巖,古建的大門仿造將軍門的樣式,進門有門當,二進上有互對,四面廳,文房軒,有東廂房有西廂房,有環(huán)通的廊,每一個柱子的提梁上都有內(nèi)容,開門見喜,喜鵲臨門,四面廳的跨梁都是雕花的。第三進,在半亭的引入下,進到生活區(qū),滿目紅木和紫檀雕刻的家具,第四進里面,看得到老灶頭還有現(xiàn)代的廚房,這里還有地下室,也有文人墨客的書畫作品。
這樣一個小園,亭臺樓閣廊榭,小橋流水荷花池,鏤窗峰巖磚雕門樓……蘇州園林的文化都在這些元素里,也都在這個小小的園子里。
為什么要建這樣一個園子?
園林的主人楊先生說,總想,將來能讓我們的后代看一看,什么叫住宅文化,什么叫雕刻文化,什么叫庭院文化,什么是一進兩進三進??墒俏幕且环N漸進的過程,要慢慢來,要有文化積淀的時候才能體會到園林的好,現(xiàn)在年輕人看不懂的,會在有了歲月的沉淀之后慢慢有所體會。
建造一個小園林,也是學習古人的過程。楊先生和太太經(jīng)常到拙政園的半亭里去喝茶,去看那些橋啊廊啊岸啊,會發(fā)現(xiàn)哪里放置一塊石頭都是有講究的。蘇州園林是一個整體的傳統(tǒng)文化的概念,并不是一個凳子一個磚雕就有傳承了。
傳統(tǒng)文化要在自己的這個園子里有所體現(xiàn),夫妻倆想到在西墻上作了一幅24孝的首孝圖,孝敬長輩圖,然后還在園子里建了佛教八寶。
楊先生說:“那些真正美的東西,不是摩天大樓,是一塊磚雕,一扇花窗, 一條小徑,園林跟現(xiàn)代生活是有距離的,唯有達到一定層次,有了那種懷舊感,才會感知到它的美?!?/p>
縹緲峰下多了一處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園
2005年,新農(nóng)村建設(shè)如火如荼,縹緲峰下有一處鄉(xiāng)村閑地,因緣巧合,被楊先生和太太施女士相中,并萌生了在此建造園林的想法。
在施女士看來,與其給后輩留金錢,還 不如給后輩留一些文化遺產(chǎn)。而文化遺產(chǎn)里,蘇州人最熟悉的當然是蘇州園林了。
稗珠園的中式家具陳設(shè)也都為園主自己設(shè)計制作
靠著線纜生意起家的施女士,也醉心于紅木雕刻,她和丈夫楊先生一起,決定把所有的積蓄用來建造一個小園林。夫妻倆20年的積累,沒有投在股票里、房子上,而是多半投到了這個園子上。
夫妻倆都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對園林建筑的理解就是,園林不是豪華的,而是用來傳承文化的。兩人沒有請外人來參與,而是自己動手開建。先去看蘇州大大小小的古典園林,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一個個看過去,走個遍。
家具全部自己打造,施女士做紅木雕刻,只做來自己觀賞,并不對外售賣,前不久在江蘇大劇院展出引起轟動的紅木雕版《姑蘇繁華圖》,就是出自她的靈巧之手,用了整整11年!稗珠園里的家具陳設(shè)也全部自己手工打造。園子一建就是6年,楊先生說,其實到現(xiàn)在還沒有結(jié)束,很多東西還沒有完全弄好,夫妻倆想到一點就添進去一點。要說建這樣一個園子過過日子也是極好的,不過夫妻倆真還沒有什么時間去,住的地方還是上世紀90年代的老房子。圓子林花廊日曬雨淋,不用兩年就要好好維修了,工人的工資,園子的修繕,一年少說也要十幾萬。不過,這些對比要傳承文化給后代的他們來說,可以接受,也許生活有時候就是這樣吧,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住在老房子里,心卻在太湖邊的稗珠園里。
園林不是用來享受,而是用來傳承文化
在太湖東西山,還有著不知道多少風雅的園子,比如把太湖環(huán)抱其中的席家花園,比如西山的涵園,比如東山的醉石山莊,比如……每一個園子,其實背后都有無數(shù)風雅故事。我們就來說說那個醉石山莊,一個不適宜耕種的荒山頭,經(jīng)過著名金石篆刻藝術(shù)家蔡廷輝的打造,成為了一處既可眺望太湖無邊美景,亦可享受東山田園風光,更重要的是可以欣賞各種摩崖石刻的所在。園主人打造這個園子,是為了將500首詩詞都鐫刻在石頭上,漫步其中,不可多得的山水樂趣,又平添了許多篆刻書畫,自然與人文呼應,好一幅古典園林的現(xiàn)代風情畫。
吳中的風雅,還在那些別具一格的主題民宿里,越來越多人帶著把日子過得跟詩一樣的夢想,走進吳中的山里湖邊,把陳舊的老宅打造成各式各樣的特色主題民宿,刮起一陣清新的風潮,讓外人見識了吳中人風雅浪漫的小資情調(diào)。
假若沒有一雙巧手和文藝的心,絕玩不轉(zhuǎn)這樣風雅的人文生活方式。在吳中這塊土地上,山水和人文呼應,形成一個能量循環(huán),文化精神的能量,自然山水的能量,在吳中生生不息,循環(huán)激蕩,風雅而又氣滿神足。
在吳中這塊土地上,山水和人文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