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旺齊碩王文軍文蘭
·教學法研究·
PBL教學法在心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實踐
胡子旺1齊碩2王文軍1文蘭1
目的探討PBL教學方法在心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1—10月我院臨床實習的學生中隨機選取心內科臨床實習學生共100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PBL)50人,對照組(傳統(tǒng)教學)50人。實驗組組采用PBL+LBL教學方法,對照組則采用LBL教學方法。兩組分別進行相同題目的入科考試及出科考試,同時均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方法,對兩組教學效果及教學模式進行評價。結果兩組學生在理論知識考試部分成績水平持平,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是實驗組學生在病例分析、基本技能及綜合成績等部分成績高于對照組。PBL+LBL教學方法在教學滿意度、對學生臨床知識掌握、興趣培養(yǎng)、臨床思維培養(yǎng)、綜合分析能力、理解和記憶能力及團隊精神等方著高于LBL組。結論 PBL+ LBL 教學方法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醫(yī)學生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心內科臨床實習中引入PBL教學是有意義的探索。
PBL;LBL;心內科;臨床教學方法
臨床實習教學是心內科教學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有限的臨床實習時間內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心內科臨床思維能力,將臨床理論知識與醫(yī)療實踐能力最大化結合是臨床教學一直在探討的問題[1]。為此,本文在心內科臨床實習教學實踐中引入PBL教學法[2],將其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結合并與以往舊的教學方法相比較,增強了心內科臨床實習教學的效果, 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激發(fā)了實習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積極性、自學能力、建立了獨立思維[3]。
1.1 研究對象
通過簡單隨機抽樣法隨機抽取100名2016年1—10月在我院實習的臨床醫(yī)學五年制本科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選取50人為實驗組進行PBL+LBL教學模式的教學,另外50名同學為實驗對照組進行LBL教學,每位學生實習2月。其中實驗組50人,男24人,女26人,平均年齡(22.16±0.73)歲。對照組50人,男25人,女25人,平均年齡(22.08±0.80)歲。學生的年齡、入學成績、性別對比,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為了減少實驗誤差,將100名同學按實驗組和對照組隨機分配給實驗組及對照組的6名教師,他們均為碩士以上學歷,并至少具備3年以上的帶教經(jīng)驗,全部為主治醫(yī)師,所有帶教老師均進行教學前統(tǒng)一培訓,他們采用統(tǒng)一教案,保證教學內容一致。均熟練掌握LBL和PBL教學方法。學生分布情況如表1。
表1 2組實習生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2組實習生一般資料比較(±s)
實驗組 對照組 P值年齡(歲) 22.16±0.731 0 22.08±0.796 0 0.314 9入科考試成績(分) 76.02±9.377 6 77.28±10.287 9 0.523 6
1.2 教學及研究方法
1.2.1 按照臨床醫(yī)學本科專業(yè)心內科實習大綱要求統(tǒng)一編寫實習教案,并分發(fā)至參與實驗教學的6位教師,以保證教學內容一致;并在實驗開始前統(tǒng)一對6名教師進行PBL及LBL教學方法培訓,以保證實驗組、對照組的分組教學方法明確;6名教師來自心內科的2個不同病區(qū),每個病區(qū)3名教師,其中一個病區(qū)教師負責LBL教學,另外一個病區(qū)教師負責PBL+LBL聯(lián)合教學,病區(qū)在床位分配、患者分配上是隨機的,保證了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實習期滿后將由實驗組外的1名教師進行全部學生的統(tǒng)一考核,保證了評分標準的一致。
1.2.2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LBL),帶教教師首先對授課內容進行常規(guī)講解,保證講解內容大致與實驗組相同,并結合多媒體教學方法,組織學生觀看教學視頻、課件、示教部分病例等進行課堂授課。再帶領學生查看患者,詢問病史及書寫病歷,讓學生分別進行常規(guī)體格檢查并指導,教師提供檢查結果及診治方案[4]。通過2個月反復的訓練,對心內科實習教案內容逐一掌握并逐步提高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實習結束時由專門老師組織考試,并上交病歷作業(yè)同時統(tǒng)一接受體查及理論考核。
1.2.3 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方法同時結合LBL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帶教教師在備課中,首先要根據(jù)授課的內容查閱相關教材、文獻、臨床資料等,然后根據(jù)實際病歷或編寫病例提出幾個開放性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課前1~2天發(fā)給實驗組每位同學,并帶領學生初次接觸患者,使其對要討論的疾病表現(xiàn)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要求實驗組同學根據(jù)所提問題充分通過校園網(wǎng)絡所搜相關材料及文獻,并進行課下分組討論,對病歷所涉及的疾病加深認識。進入教學討論階段后,實驗組學生將自己所得資料做簡要匯報,教學時由教師組織展開學生進行討論,教師認真聽取學生的匯報及討論,不足之處再由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補充,最后教師對本節(jié)重點和學生回答模糊的問題做出小結。在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將自己搜索的信息及討論的過程和教授傳授的信息進行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從而得出問題的最終答案。在2個月內通過這個教學方式的反復訓練,讓學生對心內科實習教案內容逐一掌握并逐步提高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實習結束時由專門老師組織考試,并上交病歷作業(yè)同時統(tǒng)一接受體查及理論考核。
1.3 評估方法
1.3.1 教學效果的評估 在組織2個月臨床教學學習活動結束后,分別采用理論考試、技能考試、病歷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組織考核,總分記為學生的綜合成績共設100分,理論考試、技能考試、病歷分析分別占總成績的30%、30%、40%。理論考試試卷由心內科教研室根據(jù)實習大綱統(tǒng)一命題,實驗組組和對照組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考試,均為閉卷考試,并采取統(tǒng)一閱卷。技能考試為心血管內科的常規(guī)體格檢查,為了保證公正性和公平性消除人情分,由6位帶教老師以外的老師統(tǒng)一安排,并打分。病例分析中要求學生回答診斷及診斷依據(jù)、主要的鑒別診斷、下一步檢查安排及治療原則。
1.3.2 教學模式評價 通過問卷調查,對兩種教學模式進行評價,預先制定好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是否對該教學模式滿意、課堂氣氛、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臨床思維培養(yǎng)、綜合分析能力培養(yǎng)、理解和記憶能力、團隊精神等各方面效果的比較,并采用Satty 5標標度法,衡量尺度劃分為5個等級,分別是差、較差、一般、良好、優(yōu)秀,分別對應1、2、3、4、5的數(shù)值[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兩組學生的年齡、入科考試成績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 綜合成績
在為期2個月的實習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綜合考核,保證考試題型、難度系數(shù)一樣的前提下,安排一個老師負責學生的病歷討論及體格檢查考試,以減少實驗室誤差,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教學結束后考試中的綜合成績及各部分成績見表2。實驗組總成績?yōu)椋?9.54±7.849 1)分,最高91分,最低61分;對照組總成績?yōu)椋?5.34±8.189 3)分,最高90分,最低60分。兩組間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理論考試
理論成績采取30分制,實驗組平均成績?yōu)椋?3.2±2.227 1)分,對照組的平均成績(22.5±1.889 4)分,P=0.093 2,兩組學生在理論考試上成績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2組實習生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2 2組實習生考核成績比較(±s,分)
評估項目綜合成績 理論成績 技能操作 病歷分析實驗組 50 79.54±7.849 1 23.2±2.227 1 23.58±2.254 7 32.76±5.644 7對照組 50 75.34±8.189 3 22.5±1.889 4 22.72±1.600 5 30.12±7.224 t值 2.618 1 1.694 8 2.199 3 2.036 2 P值 0.010 2 0.093 2 0.030 2 0.044 4分組情況 n
2.4 技能考試
技能考試主要考查學生在心血管系統(tǒng)的常見體格檢查,成績采取30分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技能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5 病歷分析
實驗組平均成績?yōu)椋?2.76±5.644 7)分,高于對照組的平均成績(30.12±7.224)分,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 2組實習生對各自教學方式認知情況比較(±s,分,n=50)
表3 2組實習生對各自教學方式認知情況比較(±s,分,n=50)
評估項目分組 統(tǒng)計實驗組 對照組 t值 P值教學模式滿意度 3.02±0.812 2 2.68±0.785 8 2.127 3 0.035 9課堂氣氛 2.76±0.813 9 2.38±0.771 8 2.395 6 0.018 4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96±0.823 7 2.58±0.776 9 2.373 1 0.019 5學習興趣培養(yǎng) 3.38±0.797 2 2.94±0.732 4 2.873 9 0.004 9臨床思維培養(yǎng) 3.26±0.912 4 2.6±0.979 8 3.485 8 0.000 7綜合分析能力 3.14±0.774 9 2.78±0.701 1 2.435 9 0.016 6理解和記憶能力 3.56±0.697 4 3.12±0.765 2 3.004 9 0.003 3團隊精神 3.4±0.721 1 2.84±0.731 0 3.856 2 0.000 2
2.6 教學模式及學生綜合能力評價
在臨床實習結束后,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問卷調查,共回收調查問卷100份,有效問卷100份,總回收率為100%。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見表3。結果顯示采用PBL+LBL教學能提高臨床實習教學滿意度活躍課堂氣氛,對學生臨床知識掌握、興趣培養(yǎng)、臨床思維培養(yǎng)、綜合分析能力、理解和記憶能力及團隊精神等方面有明顯幫助。
臨床實習是醫(yī)學生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是醫(yī)學生由學校走向工作崗位的橋梁,是培養(yǎng)一名合格的臨床醫(yī)師、形成臨床思維的關鍵時期,是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臨床實習質量的好壞將直接關系著醫(yī)學生今后的工作與發(fā)展[6]。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地方仍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臨床實習授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LBL)是老師通過自定講課主題,授課主動權全部在講授的老師。老師定了講課的主題后,就按照課程綱要,系統(tǒng)的介紹這個題目的重要知識,它雖具有系統(tǒng)架構完整、速度快的優(yōu)點,但這種教學方法極大地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的發(fā)揮,越來越不適應當代的教學。由于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通常學習效果較差,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7]。
為改變傳統(tǒng)式的主題式教學,取代填鴨式教學,醫(yī)學教育更重視自主學習,為提升醫(yī)療品質。而以問題導向式學習(PBL)則是最新的教學方式。而所謂問題導向式學習(PBL),是以現(xiàn)有臨床案例的實際情境為腳本,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由案例中練習如何發(fā)掘問題、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PBL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終身學習,培養(yǎng)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最重要的是醫(yī)師、患者與社會的互動學習,因人文社會層面和人際互動是醫(yī)學教育的重點,透過小組溝通討論,培養(yǎng)溝通協(xié)調能力。借助處理問題的過程,自行搜尋資訊,而學到了必要的知識。以這種方法所取得的知識,印象深刻,記憶良久,將來實際行醫(yī)面臨類似的臨床問題時,舊知識即時涌現(xiàn)。即使舊知識不足以解決當時的問題,學生所擁有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仍然終生受用。因此,以問題導向式學習(PBL)最適合醫(yī)師終生學習的需要,可以補足傳統(tǒng)教學法(PBL)的不足。還有研究表明,此種教學法對培養(yǎng)和形成醫(yī)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培養(yǎng)醫(yī)學生系統(tǒng)的科研思路及科研能力[8]。
由于我國的現(xiàn)實醫(yī)學教育情況,醫(yī)學教學及醫(yī)學生的素質在各地區(qū)之間不平衡,單純推廣應用PBL教學法時在教學資源、教師及學生的接受能力上遇到了很多問題。因而,能建立一種適合我國現(xiàn)實醫(yī)學教育情況的教學法是臨床教師需要研究的一個重大問題。在一些院校的醫(yī)學理論教學中,有些教師采用了PBL聯(lián)合LBL的教學方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9-10]。因此,將此種聯(lián)合教學的方法應用與在臨床實習教學中,進行臨床教學研究。聯(lián)合應用2種教學方法能克服很多問題,在我校臨床醫(yī)學認證迎檢時,我院引進并發(fā)展了PBL教學模式,并在我院心血管內科的臨床實習教學中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LBL聯(lián)合PBL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LBL 教學方法比較,出科成績有顯著提高,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進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團隊精神。所以聯(lián)合PBL+LBL教學模式在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可以提高醫(yī)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了當今社會對醫(yī)學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可以在有條件的院校進行推廣應用。
[1]達娜,崔蘊文,梁杰. PBL教學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16):7-8.
[2]陳國棟,匡睿,姚楠,等. PBL聯(lián)合SP教學法在醫(yī)學生醫(yī)患溝通教育中的應用[J]. 西北醫(yī)學教育,2015,23(5):749-752.
[3]王錦達,張華巍,陳思,等. 情景式PBL教學在心內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及探索[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23-25.
[4]于述偉,王玉孝. LBL、PBL、TBL教學法在醫(yī)學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 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24(5):100-102.
[5]陸媛,王朝昕,王明虹,等. 基于層次分析法全科臨床師資標準的構建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19(4):442-446.
[6]郭曉華,竇忠. 淺談醫(yī)學生臨床實習前教育[J]. 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2,25(2):41-42.
[7]陽甜,李宏,陳天君,等. PBL與LBL教學法在內科學查房教學中的臨床對比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6,16(29):5793-5796.
[8]胡子旺,齊碩,陳國棟,等. 臨床醫(yī)學認證背景下醫(yī)學生科研能力培養(yǎng)途徑的探討[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6):32-34.
[9]寇惠娟,韓振華,董新,等. PBL和LBL教學法在臨床醫(yī)學五年制內科學教學效果的對比研究[J]. 西北醫(yī)學教育,2015,23(4):688-692.
[10]孫冬冬,高好考,張明明,等. LBL及PBL教學法在心內科實習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20):3176-3178.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HU Ziwang1QI Shuo2WANG Wenjun1WEN Lan11 Teaching Office,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1, China; 2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Methods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16, students of clinical practice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linical practice students, a total of 100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PBL) 50 peopl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teaching) 50 peop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PBL and LBL teach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LBL teaching method. The two groups were the same topic in examinations and the exa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adopt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eaching mode of two groups.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in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est part of the results were fat,P>0.05,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u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cores of case analysis, basic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BL+LBL teaching method is higher than the LBL group in 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 the student clinical knowledge grasping, the interest training, the clinical thinking training,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ility,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memory ability and the team spirit. Conclusion PBL+ LBL teaching method is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study, and is helpful for 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t is meaningful to introduce PBL teach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of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PBL; LBL;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linical teaching method
G642
A
1674-9308(2017)16-0015-04
10.3969/j.issn.1674-9308.2017.16.007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16]202-371)
基金項目:湖南省衛(wèi)生計生委科研基金(B2017052)
基金項目:南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改革項目(2016XJG-YY01)
基金項目:南華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基金(2015XGY04)
1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教學辦,湖南 衡陽 421001;2肝膽外科
文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