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摘要: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大學生在面對社會時面臨著很大的挑戰(zhàn),出現了很多問題。大學生應該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與工作中出現的挫折,提高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為此大學應該開展挫折教育,為廣大學生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本文從挫折的含義、大學生挫折心理的行為表現以及有關大學生挫折心理教育的對策等方面對大學生挫折心理教育展開討論。
關鍵詞:大學生 挫折 挫折心理 教育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承受挫折能力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上都至關重要,因此大學教育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挫折心理教育,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態(tài)度,為以后進入社會面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
一、挫折的含義與特征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在需求的推動下,人們就會積極的去為這一目標努力,但是當目標不能實現時,人們就會產生挫折感。挫折分為廣義挫折和狹義挫折,廣義的挫折是一切可以導致人們精神緊張、疲勞,造成心理反應的事件,狹義的挫折是人們在進行有目的的活動中失敗或是受到阻礙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
挫折通常包括挫折情境、挫折認知、挫折反應。挫折情境是人們在進行有目的的活動時,由于一些阻礙不能滿足自身需要時的一種情緒狀態(tài);挫折認知是人們在受挫時內心的感受以及對挫折的評價,挫折認知包括對真實挫折的感受和對自身設想出來的挫折的感受;挫折反應是人們在面對挫折時產生的憤怒、緊張、焦躁等各種情緒以及躲避、攻擊等實際反應。
挫折和其他因素一樣,具有一些明顯的特征,第一,必然性。作為社會的真實存在,人是有需求的,并且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實現目標和追求理想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因素導致了挫折的必然性。第二,否定性。挫折可以打擊人的積極情緒,使人失去勇氣、喪失信息,會對許多事情都畏手畏腳。第三,雙重性。挫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人的自信心,讓人感到緊張、畏懼,但是如果大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挫折,把挫折當作努力過程中檢驗自己不足的工具,那么挫折就能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學生因此也會變得更加優(yōu)秀。第四,差異性。由于個人心理素質、動機的不同,人們在面對挫折時,會有很大的差異性,此外越重要的事情受到阻礙,人們的挫折感就會越強烈。
二、大學生挫折心理的行為表現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出于各種因素的干擾,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挫折,進而做出一些情緒上和行為上的變化,但是由于個體的差異,大學生在面對挫折時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有些學生選擇積極的面對,有些學生因為挫折變得消極,還有一些學生會選擇妥協(xié)的方式來對待挫折。
(一)積極的行為表現。當面對挫折時,有些學生會冷靜的思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這就是積極的行為表現。積極的行為表現主要包括:第一,堅定目標,矢志不移。大學生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遭受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理智的大學生在面對挫折時,會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無謂挫折的去克服遇到的困難。第二,重新定位,繼續(xù)努力。有些大學生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會仔細思考自己,重新定位自己,獎原來設定的不合理的目標舍棄掉,重新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并且為之努力。第三,戰(zhàn)勝逆境,奮起升華。這些學生將遇到的挫折當作自己前進的動力,在挫折中認識自我,從而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消極的行為表現。當面對挫折時,有些學生不能進行自我調節(jié),常常會表現出低落的情緒和不正常的行為,這就是消極表現。消極表現主要包括:第一,攻擊。當大學生受到挫折時,常常會表現的非常憤怒,有時會產生報復心理,對使自己受挫的人和事進行攻擊。第二,焦慮。學生在受挫后,自信心受到打擊,比較容易出現一些緊張不安和恐懼的心理,這些情緒統(tǒng)稱為焦慮。第三,逃避。很多學生在面對挫折后,不敢直視自己的失敗,常常采取逃避的行為來尋求自身安慰。第四,輕生。當學生遇到挫折后,有些極端的人會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這是最極端的行為,學生自殺,會對父母、學校造成很大的損失。
(三)妥協(xié)的行為表現。當面對挫折時,有些學生對挫折既沒有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也沒有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這就是妥協(xié)的行為表現。妥協(xié)的行為表現主要包括:第一,投射。投射表現為大學生在面對挫折時,將自己的失誤轉移到別人身上,以此來減輕自己的內疚。第二,反向。有些學生在遇到挫折時常常以相反的方式表達自己。
三、大學生挫折心理教育的對策
(一)提高對大學生對挫折心理教育的認識。我國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挫折心理教育,使大學生認識到挫折心理教育的重要性,這是符合我國現代化發(fā)展的根本需要。當今世界競爭激烈,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學生應該樹立起良好的信念,積極的應對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在挫折中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己。學生在脫離校園走向社會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的挫折,應該提高學生對挫折心理教育的認識,使其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挫折。
(二)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良好教育機制。學生的挫折心理教育不能單方面的依靠學校,應該積極發(fā)揮家庭、社會的共同力量,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學校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高校應該以此為己任,發(fā)揮出高校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挫折心理教育。同時,家庭也應該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在保證孩子身心良好發(fā)展的同時,作為學校的輔助體,努力幫助學生提高受挫能力。
四、結語
對大學生進行挫折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現在處于校園中,環(huán)境比較單純,當進入社會這個復雜的環(huán)境中后,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在面對挫折時,學生應該培養(yǎng)積極的態(tài)度,將挫折打敗,將挫折當作前進的動力,不斷的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