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治德
太陽既不會夸大,也不會縮小,有什么就照出什么,是什么樣子就照出什么樣子。
——高爾基
【編輯解讀】
世間好看事盡有,好聽話極多,唯求一真字難得。這個“真”不單是對他人,還要對己心。在這個紛繁復(fù)雜的世界,人們很多時候都在違背自己的本真去迎合大眾,有些迎合了所有人,卻獨獨冷落了自己的真心,別讓自己的真心淹沒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
鼓掌,古謂之拊掌,所謂“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今稱之拍手,表示高興的肌體語言。隨著自古以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鼓掌也摻進了不少雜質(zhì),衍生出了多種效用。
鼓掌代表的是某種認同,心聲借兩個巴掌的擊打傳達。鼓掌雖然也制造響聲,但是輔以嘴巴的運動,那效果更佳。反清義士張昌水,臨刑前要最后看看西湖美景。囚車架著他,湖邊走一圈,他鼓掌高呼:“好山色!”這是歷史里最動人的鼓掌。
中國文學(xué)里有“三言二拍”,拍案驚奇,大有鼓掌的成分。拍手稱快,就是贊賞認同的鼓掌。有的場合,需要的是普遍認同,在鼓掌的需求上,企盼的是長時間熱烈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表明認同感強,擁護率高。
鼓掌可以墮為溜須拍馬之技巧。馬屁專家某,連閻王也知道他的令名,酆都報到之際,閻王拍案喝問:“你為什么一生專門拍馬?本王最恨這種人!”馬屁鬼叩頭回答:“因為世人都愛拍馬,不得不如此。大王公正廉潔,明察秋毫,誰敢說半句恭維話?”說罷,啪啪一串掌聲。閻王心頭樂得花兒開,連說:“是啊是啊,諒你也不敢!”
馬屁專家敢于到酆都推廣拍馬學(xué)問,一則說明這種學(xué)術(shù)市場前景寬廣,二則他學(xué)有專攻,讓接受者在沾沾自喜的糊涂中,就送上了一陣掌聲。雖然是鬼話,卻折射著社會道理。有時你要在圈子內(nèi)混,必須掌握這門技術(shù),否則可能自食其果。汲黯是漢武帝駕前的直臣,當(dāng)然沒有選修馬屁學(xué),當(dāng)群臣都鼓掌稱頌武帝時,唯獨他指責(zé)武帝“內(nèi)多欲”。一句大實話,前程全泡湯??梢?,要得混,還得學(xué)會鼓掌。違心鼓掌更不可少,吾人命以術(shù)語,曰“糊涂掌聲”。比如我去開會,知道那會可有可無,待報告結(jié)束,睡眼惺忪里噼里啪啦奉獻一陣掌聲。這樣,天王老子也不會指責(zé)我態(tài)度不端正。
中國的人情社會,給糊涂掌聲提供了無限空間。糊涂掌聲以手為工具,嘴巴輔助,指揮這兩個器官的是大腦。什么環(huán)境掌聲應(yīng)該響起來,掌聲應(yīng)該飛到什么人的耳朵里,掌聲送去換來點什么,等等,指揮中心全息監(jiān)控,一目了然,清晰萬分。
糊涂掌聲貌似單調(diào),咀嚼起來其味無窮。它是全心全意的支持和頌揚,它是無可奈何的敷衍和屈從,它是口是心非的附和跟隨,它是表里不一的諂媚和嘲笑。糊涂掌聲伴隨著清醒表情,與眼睛、嘴巴、鼻子、軀體協(xié)同,構(gòu)成一幅幅生動圖畫。
【賞析】
我們一生拍了多少次手?誰也沒記過,也沒想過。雜文《漫談鼓掌》就在我們司空見慣的日常里厘清了掌聲的優(yōu)劣。作者寓莊于諧,以夸張、戲謔的手法,對有主觀企圖的拍技掌聲、客觀無奈的糊涂掌聲的荒唐可笑進行了嘲諷和挖苦。這種諷刺與幽默比批評說教效果要好,因為它更具有沖擊力,教化的功能更大。鼓掌以手為工具,指揮的是大腦,以拍手為語言,表達的是高興。不高興,不認同,不贊賞,鼓掌從何來?
【寫作方向】
虛偽與真誠;表里如一;由衷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