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濟南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山東 濟南 250102)
探究常見抗菌中藥在病原性細菌中的功效
劉 靜
(濟南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山東 濟南 250102)
本文主要是為了研究常見抗菌重要在病原性細菌中的功效。方法 認真選擇幾種常見的具有抗菌功效的中藥,采用水提法制成溶液濃度為1 mg/L的中藥液,合理利用液體稀釋法檢測中藥溶液中的抑菌濃度(MIC),并比較不同中藥的抑菌作用。結果 通過采用科學的中藥抑菌作用檢測方法不難看出,黃連、大黃以及連翹的抑菌作用較好,其中黃連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結論 本文的中藥抑菌作用檢測方法比較科學,且不同中藥的抑菌作用也各不相同。
中草藥;試驗;抗菌藥;病原性細菌
中藥在我國的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當代的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利用中藥進行抗感染治療不僅對病人的副作用較小,而且價格較低,且藥物來源比較廣,清熱解毒抗菌類的中藥具有較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但是,人們對抗菌中藥的作用及了解較少,也缺少比較有價值的抗菌中藥研究案例,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一個比較統(tǒng)一的中藥抗菌作用評價方法。
1.1 菌株的選擇
菌株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抗菌中藥的抑菌檢測結果準確性,因此我們應該從同一個藥品制品單位采購用于檢測的病原性細菌菌株,即金黃色葡萄球菌株、銅綠假單胞菌株、大腸埃希菌株。
1.2 中藥的選擇
抗菌中藥的選擇也非常重要,本次檢測所用的中藥都是從同一個中藥店采購的,采購的中藥都是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大黃、連翹、生地等。
1.3 中藥的提取
把選擇好的上述幾種中藥放置在恒溫37度的溫箱中烤干,直至容易研磨為止,每種中藥各取50 g分別放置在裝有250 ml蒸餾水的容器中,60分鐘后用小火加熱至沸騰,半小時后把已經熬好的中藥收集起來,通過無菌濾紙進行過濾,再次加水到250 ml,熬制方法同上,半小時后收集中藥溶液。均勻混合熬制好的兩種中藥液,通過加熱使中藥液的濃度控制在1 g/ml。
1.4 科學培養(yǎng)細菌并稀釋
我們需要把選好的病原性細菌菌株放置到瓊脂培養(yǎng)基內24小時,且保持溫度始終在35℃,隨后比較細菌形態(tài)并進行生化反應。細菌溶液的具體配制如下:采用2~3 ml的無菌生理鹽水完成細菌菌落的校正,把其含菌量控制在1.5×108 CFU/L。
1.5 MIC的測定
根據西方國家大力推薦使用的液體稀釋法進行實驗菌株MIC的檢測,采用瓊脂平板抑菌法仔細觀察不同抗菌中藥的MIC數值。
通過上述研究不難發(fā)現,中藥大黃、黃連以及連翹的抗菌性能較強,檢測得到的MIC值均保持在0.049 mg/L以下,經過比較發(fā)現黃連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為明顯,檢測得到的MIC值是0.049 mg/L。其中知母、生地以及苦參的抑菌功效相對較差,檢測得到的MIC值在0.099 mg/L以上,針對不同細菌來說,不同種類中藥的抑菌作用不同。具體見下表1。
表1 幾種常見抗菌重要的MIC檢測結果(mg/L)
盡管抗生素的出現及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人們的細菌感染性疾病,但是由于抗生素的無節(jié)制濫用,出現了大量的耐藥性細菌,影響抗生素的抑菌作用,耐藥性細菌的出現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借助抗菌中藥的力量緩解耐藥性細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還能緩解抗生素供不應求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部分中藥能夠有效抑制一些病原性細菌,當然,中藥抑菌檢測方法比較落后,存在培養(yǎng)基使用不規(guī)范、細菌溶液制備不科學等問題。因此,我們可以采用抗生素敏感試驗的方法彌補傳統(tǒng)方法的不足,能夠進一步緩解培養(yǎng)基的使用問題以及溶液制備問題。在抑菌作用檢測過程中,要想降低中藥液顏色對檢測結果的作用,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MIC檢測方法,可以通過瓊脂平板法觀察細菌受到中藥作用后的生長狀況。經過相關研究可以發(fā)現:常見抑菌中藥中黃連、大黃以及連翹的抑菌作用相對較強,并且對于不同細菌來說,不同中藥的抑菌作用也各不相同,需要我們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
[1] 吳整軍.中醫(yī)藥抗感染治療的探討[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11):1296-1297
[2] 王 嵩.中草藥抗細菌感染的研究[J].北京中醫(yī)雜志,2002,21(4): 249-251.
[3] 陳 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93.67.
[4] 華 娟,周明康,周瓊珍,等.五十種傳統(tǒng)清熱解毒藥的抑菌實驗[J].中藥材,1995,18(5):255-258.
[5] 余園媛,王伯初,彭 亮,等.黃連的藥理研究進展[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9(2):107-111.
本文編輯:吳 衛(wèi)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common antibacterial herbs in pathogenic bacteria
LIU Jing
(Jinan Center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Shandong Jinan 250102, China)
R446
B
ISSN.2095-8242.2017.30.58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