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淑青
所謂留守兒童就是父母雙方流動到其它地區(qū),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給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親屬的14歲以下兒童。由于留守兒童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關愛,從而引發(fā)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系列問題,影響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
而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家庭教育相對缺失,他們的學習和性格個性的表現(xiàn)都明顯有別與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那么,造成留守兒童有以上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一、父母長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他們以其啟蒙性、長期性、個體性、靈活性、感染性和權威性等特點彌補著學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傳身教給孩子施加影響,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養(yǎng)以及理想抱負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沒有韁繩的野馬,無拘無束,我行我素,無人看管。同樣,一個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等于失去安全感,心里有苦無法訴說。由于家庭教育的相對缺失,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的扭曲,容易產生對父母的怨恨,甚至報復社會的不良心態(tài)。而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家長們的重視或認識不足。甚至有的錯誤地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和老師的職責,只知道每月寄生活費回來,對于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日常行為一無所知,最終變成了屢教不改的問題學生。
二、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
多數(shù)留守兒童是被托付給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們文化素質和思想覺悟都很低,多采用溺愛的方式,較多地給予物質上的滿足,對孩子寬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體弱的監(jiān)護人認為:能讓孩子吃飽、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對于他們的學習、日常行為、心理狀況根本沒有辦法去管教。而留守兒童由其叔、伯、姨等親屬監(jiān)護則稱為上代教育。作為臨時的監(jiān)護人,他們有所顧慮:不是親生兒女,不好嚴格管教。這很容易養(yǎng)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為。同時,留守兒童與監(jiān)護人難以形成情感、語言上的溝通,從而造成性格孤僻。
三、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到位
由于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轉型期特殊的社會群體,學校、老師對他們的家庭背景、心理狀況沒有作全面的、深層次的分析,對他們的認識幾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認識不足,教育方法不當,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從而加重了他們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難以實現(xiàn),對問題兒童難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師對他們失去信心,干脆把責任又推給孩子父母的身上,對他們放任不管。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這是對社會尤其是學校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作為教師有責任教育好這些學生,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我本人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從心理著手,矯正他們扭曲的心理
留守兒童的根本問題就是心理問題,這得從心理入手:①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要對本班的留守兒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們的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性格特征、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學習動機和態(tài)度。為他們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個學生的心理變化,并作詳細記錄,對他們不正常的行為表現(xiàn)及時干預,正確引導,并進行有關心理輔導,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②留守兒童因父母的遠離,使得他們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溝通,缺少父母的賞識,缺少了來自父母的壓力,自律能力相對差,內心孤獨。對于留守兒童和父母之間的這種情感空白,教師應更多地從情感入手加以彌補。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到學生的家庭里中去,經常和這些學生進行情感和語言上的交流,以填補他們缺少父母呵護的空白,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和自悲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③教師要經常利用休息的時間去家訪,了解、關心他們的生活,對生活困難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幫助。同時和他們的監(jiān)護人互相溝通,使其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經常以書信、電話的方式來加強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導他們學會把生活和學習中的苦樂告訴父母,使情感得以抒發(fā)。
(二)教師要引導留守兒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教師在和他們交流過程中要正確引導他們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讓他們懂得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道理,珍惜現(xiàn)在難得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增強他們是非觀、判斷力和責任感,使他們對父母的理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事實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學習任務外還要承擔繁重的家務,照顧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長期的生活中,他們的意志變得堅強起來,思想變得成熟起來,學習也很用功。而這些品質是其他孩子所沒有具備的。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教師要善于發(fā)掘留守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對他們吃苦耐勞、自立自強的精神加以表揚,鼓勵他們將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題班會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話傾訴出來,號召同學們向他們學習。
(三)政府部門要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
不斷加大農村小學基礎建設投資的力度,建立寄宿制學校,吸收留守兒童住校。鄉(xiāng)鎮(zhèn)政府要發(fā)揮愛心作用,把留守兒童列入幫扶對象,切實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問題,鼓勵他們自強自立、努力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總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它需要教師、父母、監(jiān)護人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但主陣地是學校,教師是關鍵,我們要本著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態(tài)度,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給這些心靈最脆弱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