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華
萬達、復星、海航紛紛表態(tài)……
國家支持符合一帶一路、產業(yè)升級和技術進步的跨境并購
責編:趙澤
非理性海外并購風高浪急。
日前國家發(fā)改委、外管局、商務部等監(jiān)管部門紛紛表態(tài),批評某些國內企業(yè)在海外的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yè)、體育俱樂部等領域非理性并購。而關于在監(jiān)管部門要求下,各大銀行摸底排查海外并購高杠桿風險的傳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漩渦之中的民企巨頭急惶惶中不斷爆出消息:匆忙甩賣近700億元資產后,萬達集團掌門人王健林又公開表態(tài)要把投資留在國內;海外資產達萬億的安邦集團董事長吳小暉也因“個人原因暫不能履職”;復星集團從去年開始不斷出售資產,海外并購也已收縮;去年海外并購跑在前頭的海航集團近半年來頻頻發(fā)聲辟謠。
監(jiān)管層整頓非理性海外并購的力度之大,意志之堅決前所未有。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境外并購被叫停。相反,對于符合“一帶一路”、產業(yè)升級等目標的境外并購,政府繼續(xù)鼓勵和支持。
表態(tài)
7月13日,商務部稱,2016年底以來,商務部加強了對外投資的真實性、合規(guī)性審查,非理性的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制。
7月18日,國家發(fā)改委表示,關注這5個領域的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防范對外投資風險,建議有關企業(yè)審慎決策。
7月20日,外匯管理局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如此密集的表態(tài),與2016年底以來對這些領域的態(tài)度保持著高度一致。2016年12月,國家發(fā)改委、商務部、央行、外匯管理局等部門已經聯合定調,高度關注海外非理性投資傾向,防范風險。
今年全國兩會前后,央行行長周小川、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商務部原部長高虎城以及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茍仲文都反復強調了類似的說法。
嚴厲的態(tài)度之下,是全面從緊的實際舉措。房地產、酒店、影城等五大領域的對外并購幾乎全線叫停,并購資金所倚賴的主要方式“內保外貸”基本停擺。這對高度依賴銀行資金的并購“狂人”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
6月中旬,《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核實,銀監(jiān)會于6月7日窗口指導各大銀行,要求排查包括萬達、安邦、海航集團、復星、浙江羅森內里在內的數家企業(yè)境外授信及風險分析,重點關注并購貸款及“內保外貸”的情況。
消息一出,被排查企業(yè)的相關股票、債券均應聲下跌。各相關企業(yè)也急吼吼地出來表態(tài)。
在被監(jiān)管部門點名批評的5個非理性海外并購領域中,萬達集團一個都沒有少。日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萬達6個境外投資項目的銀行貸款已全面收緊,甚至可能停貸。
萬達極度缺錢,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7月21日,在甩賣掉大筆資產后,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主動表態(tài):“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我們決定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而在此之前,王健林對外宣稱其投資是“自己辛苦賺的錢,愛往哪兒投就往哪兒投”。
作為這兩年海外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私營企業(yè),海航集團這半年來也不得不一次次站出來。
7月24日晚,海航集團向員工發(fā)公開信,披露集團股權結構詳情,以前的神秘股東“Guanjun”消失。海航強調,“雖然海航集團是一家私營公司,沒有義務披露股權結構,但我們尊重并認同這方面的信息透明度要求?!?/p>
通過這封公開信,海航澄清其私有企業(yè)的身份,也讓其股權結構更加透明。不過,這封信并未公布海航集團大股東慈航基金的架構。
此前的7月20日,海航集團回應遭美國銀行封殺傳聞,稱美國銀行只是退出了與海航集團旗下一家成員企業(yè)的相關業(yè)務,并非媒體所稱的“暫停與海航一切交易”。海航還否認了其他國際大銀行對其收縮放貸的說法。
復星集團這些日子也不好過。7月5日,同花順一篇名為“傳復星集團董事長失聯,交易所11復星債與10復星債大跌”的文章導致復星概念股大幅下跌。7月21日,證監(jiān)會對同花順傳播虛假消息做出處罰。
然而,市場如此風聲鶴唳,其根子還是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兩年前曾協(xié)助調查,以及近期被重點排查海外并購貸款風險。
安邦集團這陣子倒是消停,如前所述,其“老板”吳小暉被帶走調查結局未卜。
斷腕
高壓與危機之下,往日風頭極盛的巨頭們選擇斷腕自救。
看起來最急切的是萬達。
7月10日,萬達宣布,公司將旗下酒店與文旅項目打包賣給融創(chuàng),總價格632億元。《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得悉,如此龐大的交易,雙方從接觸到談好價格,只花了4天,連盡職調查都沒來得及做,其草率程度讓人咂舌。
孰料,7月19日,這筆交易格局大變。融創(chuàng)438.44億收購萬達的13個文化旅游地產項目;富力地產199.06億接手萬達旗下77家酒店資產包。
三方聯合稱,這是一筆多贏的交易。至于誰賠了,誰賺了,外人不足道也。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萬達的現金流極為緊張。王健林說,這筆交易所得的錢,要用來償還銀行貸款。
標普、惠譽和穆迪這些國際評級機構并不看好這筆買賣。萬達、融創(chuàng)、富力均被列入負面觀察名單。評級降低,這意味著它們在全球獲得資金的成本上升。
復星其實也在“賣賣賣”,只是不像萬達那樣突然和徹底。去年12月,復星宣布53.3億出售上海的一塊資產50%的權益,此時距買進不足3個月;今年5月1日,復星宣布以近30億美元出售美國特種險Ironshore100%股權,這是其2015年底收購的一家企業(yè)。
5月24日,豫園商城公告稱,公司擬以242億元的價格買下復星系17家公司的地產項目。復星集團合計持有豫園商城26.45%的股份,郭廣昌是實際控制人。
除了出售資產,復星還叫停了兩筆合計規(guī)模達百億元的海外并購項目。
從快速買入到大幅賣出,復星稱,出售款項擬用于償還現有貸款以及一般公司營運用途。郭廣昌曾表示,復星不僅會買,也會賣,通過靈活的退出機制來提升資金的利用效率。
海航集團目前還未出現大規(guī)模出售資產的情況。據海航集團披露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海航集團年收入破6000億大關,總資產突破萬億規(guī)模,在快速并購之時,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卻實現“七連降”,從7年前的82%降至59.5%。其資金壓力似乎并不大。
不過,海航一度狂飆突進的并購戰(zhàn)車如今也有偃旗息鼓的跡象。
方向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文化、體育和娛樂業(yè)等海外投資同比下滑超過82%,只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3%。
值得注意的是,大力遏制上述領域非理性投資并不意味著海外并購的全面收縮。
從2010年開始,我國就放寬了對外投資的限制,鼓勵企業(yè)“走出去”。2012年6月,國家發(fā)改委、商務部、外交部等八部委聯合發(fā)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yè)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
國務院此前公布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規(guī)定:無論國企還是民企,只要不涉及敏感領域和地區(qū),10億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資將不再需要送發(fā)改委各級部門核準,只需備案即可。
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fā)文鼓勵企業(yè)采取綠地投資、企業(yè)并購等方式到境外投資,促進部分產業(yè)向境外轉移,支持企業(yè)開展境外品牌、技術和生產線等并購,提高國際競爭力。
這一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超越實際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資,成為凈對外直接投資元年。
那為何要叫停房地產等5個領域的海外并購?除了這些領域高杠桿、高溢價收購,以及擔心資產轉移與外匯流失等風險,還有更重要的因素。
對此,央行行長周小川曾一語道破。他說,“投一些體育、娛樂、俱樂部,對中國也沒有太大的好處”。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屠光紹認為,中國企業(yè)參與海外投資并購時應當遵循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大目標,海外投資戰(zhàn)略的核心是與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互動。
以此為標準,差生和優(yōu)等生就出來了。
真正的海外并購之王非中國化工集團莫屬。迄今為止,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一筆海外并購是中國化工集團超過430億美元的大買賣。
6月27日,中國化工集團宣布,完成對瑞士農業(yè)化學和種子公司先正達的收購。先正達是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第三大種子公司,農藥和種子分別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0%與8%。
僅從財務數據來看,中國化工集團并不比萬達、復星更穩(wěn)健。中國化工今年一季財報顯示,集團資產負債率為80.68%,未分配利潤虧損116億元。并購先正達的430億美元同樣主要來自銀行貸款。
然而,經此一役,不僅中國化工集團大步轉型,而且一舉構筑了美國、歐盟和中國“三足鼎立”的全球農化行業(yè)格局。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也借助海外并購實現轉型突破。在過去8年間,中車株洲所共完成了英國丹尼克斯、德國博戈(BOGE)、德國E+M、英國SMD、澳大利亞代爾克5個海外并購項目,涉及汽車零部件、深海機器人、工程機械等行業(yè)領域,在其2016年318億元的營收中,海外收入占比達25%。
中車株洲所總經理李東林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并購丹尼克斯讓中國成功掌握了大尺寸IGBT芯片核心技術。曾經有國家領導人在視察中車株洲所時表示,無論花多高的成本,都要把這項尖端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英國SMD的深海機器人項目,讓中國中車從軌道交通向海工裝備轉型邁出了一大步,有望使中國進入深海裝備領域的時間大幅縮短。
美的集團也在買買買。今年1月,美的完成對庫卡的收購,耗資276億元。德國庫卡與瑞士ABB、日本安川以及發(fā)那科并稱全球工業(yè)機器人“四大巨頭”,在德國被視作“工業(yè)4.0”的領跑企業(yè)之一。
由此,美的宣布,公司正式完成從傳統(tǒng)家電企業(yè)向科技巨頭的轉型。
這一年多,美的還先后收購日本東芝家電業(yè)務,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yè)Clivet、以色列機器人企業(yè)高創(chuàng)公司,擬助其完成轉型升級。
監(jiān)管層對海外投資的政策方向是清晰的。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楊國中5月發(fā)表的署名文章明確表示,支持符合“一帶一路”等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和能夠促進國內產業(yè)結構升級、技術進步為目的的跨境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