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律廷
奶奶姓“付”,街坊四鄰都尊稱她“付婆婆”。叫久了,奶奶便有了“富婆”的外號。奶奶有7個孩子,每個都有體面的工作和寬敞的房子。然而,奶奶從不麻煩子女,她一個人居住,把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
奶奶總說:“我家農(nóng)場豐收了,你有空來拿點(diǎn)菜吧?!逼鋵?shí),農(nóng)場就是閣樓外40平方米的露臺。奶奶請工人鋪上防腐木,又搬來營養(yǎng)土,開辟出不同的農(nóng)作物區(qū)域。
當(dāng)我首次參觀“農(nóng)場”時,簡直驚呆了。生菜剛冒出綠葉,空心菜和長豆已經(jīng)采過一茬,還種著薄荷、迷迭香和玫瑰花。奶奶將狗、貓和寵物龜都放出來曬太陽,八哥和黃鸝也在籠子里唱個不停。比起其他人家的晾衣露臺,這里簡直是沙漠中的綠洲。
奶奶廚房的鍋碗瓢盆都是精挑細(xì)選。她吃得簡單卻極其考究。晚餐總是小餛飩,卻用小蔥熬油裝在一個圓碟里,把香菜、胡蘿卜碎、紫菜、蝦皮、枸杞等擺在一個個小方碟里。每次去奶奶家,即使是吃一碗餛飩,我都感覺像在高檔酒店吃大餐一樣莊重。
我讀中學(xué)時,經(jīng)常跟父母吵架。奶奶家成為我的避難所,其他的孫輩們受委屈也來找奶奶。有時,奶奶家里還有街坊里受氣的媳婦、惱怒的婆婆、需要暫時管飯的兒童……奶奶從不多問,不安慰,她只按部就班地喂狗、貓、鳥和烏龜??粗鷦游飩兞奶?,用漂亮的茶具沏茶,大家跟她做點(diǎn)取悅自己的事情,沒多久就豁然開朗了。
我讀高中時,奶奶身體日益衰弱。子女們爭著要接她去家里,她沒有接受,而是將房子出租,用租金和退休金住進(jìn)一所價格不菲的養(yǎng)老院。每周,她都請美發(fā)師上門,把一頭白發(fā)吹得卷曲有型。
后來,奶奶去世,家人為她辦了一場追悼會。來送別奶奶的人很多,養(yǎng)老院的老人們、奶奶以前的同事、街坊四鄰們都來了——大家含淚訴說奶奶對自己的幫助,很多事情我們聞所未聞。比如,奶奶出資修了老家的一座橋,奶奶多年資助貧困的鄰居孩子讀書等。
奶奶走后,子孫們認(rèn)領(lǐng)她的寵物與植物們,按著她的遺愿好好照顧。我申請繼承了奶奶廚房的家當(dāng),整整裝了7大箱。
無論加班多晚,我都喜歡在廚房里忙一會兒,用精致考究的碟盤筷勺,享受食材的花樣翻新。我一直覺得,奶奶在天上也有這么一間廚房。她仍宴請著疲憊受傷的鄰居們,照顧著花花草草小動物,播撒著溫暖、美感、慷慨等真正的貴族精神。
(摘自《女子世界》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