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道坤(山東省沂水縣職業(yè)學校)
文化牧業(yè)
沂蒙名吃:紅燒兔子頭
文│王道坤(山東省沂水縣職業(yè)學校)
沂蒙山區(qū)植被豐茂、野草繁多,農村家庭歷來都有飼養(yǎng)家兔的傳統。過去的家兔在草房子里與人為伴,在土墻根下打地洞,生養(yǎng)了多少小兔崽子,主人都不知道,直到母兔領著小兔出洞覓食,主人才知曉?,F在的規(guī)模化養(yǎng)殖,早就讓家兔住上了舒服的小閣樓,毛兔、皮兔、肉兔,各顯神通,各領風騷。家兔市場的活躍,既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也催生了一種風味獨特的地方小吃——紅燒兔子頭。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沂蒙山區(qū)就開始流行吃兔子頭,那時主要是五香味的,以清煮為主,味道較為清淡。九十年代以后,開始流行濃油赤醬的紅燒。隨著川菜、湘菜向北擴展領地,麻辣成為北方食客爭相追逐的味覺享受,紅燒兔子頭漸漸地以辣味為主了。如今,辣味的紅燒兔子頭,已經成為沂蒙山區(qū)一個特色招牌菜。無論是不太講究的街邊小吃店,還是很上檔次的大飯店,都可以看到“紅燒兔子頭”這道名吃。
一大盤沾滿濃稠液汁的紅燒兔子頭端上桌,本地食客習以為常,外地食客可能感覺有些別扭。盡管兔子頭露出牙齒,形象不太雅觀,甚至有些瘆人,但青的香菜、紅的辣椒、黃的姜片、白的蒜片,散落其間,在色彩斑斕的點綴中,無論兔子頭擺放得規(guī)整還是凌亂,都展示著一種別樣的景致,那就是壯觀、豪爽、粗獷。而在蒸騰的熱氣中,則會飄散出一股特別誘人的香氣,這香氣,有兔肉的濃香,有調料的清香,還有甜醬的醇香,聞起來很美,叫人饞涎欲滴,再文質彬彬的食客,也禁不住摸起筷子,要夾一個試試。
且慢!吃紅燒兔子頭是有講究的,需要先戴上服務員送菜時遞上來的薄膜手套。吃兔子頭更多地考驗著食客嘴上的功夫和手指的技巧程度,不可能像品嘗其他菜品那樣溫文爾雅,不經意間就會弄得兩手油膩,不戴手套必定會讓人有些狼狽。當然,吃兔子頭的過程,也是一個在生猛和粗獷中品嘗美味的過程。先吸吮兔子頭上的湯汁,辣香味入口,爽。掰開下頜骨,撕掉兩邊的兔肉,蘸滿湯汁,細細咀嚼,滿口生香,美。吃兔眼需要咬斷顴骨,其間可能遭遇波折,但將美味送入口中,內心里難免生出過癮的獨特感覺。吃兔腦也需要咬掉枕骨,在吸、舔、咂、品之后,更會感覺回味無窮。
紅燒兔子頭,吃起來講究色、香、味、形、聲,需要動唇、動齒、動舌,還要動手、動鼻、動耳,專注的神情,會吸引旁觀者的目光,可以說是滿身興致,無與倫比。一個兔子頭并不大,但對味覺的刺激卻是多重的,尤其是火烈的辣味,更是叫人欲罷不能。享受美味的過程,很能滿足食客的征服欲,讓人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摘下薄膜手套,邊喝酒邊啜吸幾匙湯汁,品味幾塊蔥、蒜、姜,通體舒暢,享樂無邊,豪邁而滿足的感覺油然而生。
兔子頭的烹飪加工并不復雜,可以概括為十二個字,這就是“文火慢煮,醬辣急炒,加料猛燉”。在烹飪過程中,火候比較重要,但調料更為重要,這是去腥味、提鮮味的關鍵。兔肉營養(yǎng)豐富,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易于消化,賴氨酸、色氨酸、磷脂含量多,膽固醇含量少,是有名的健美食品。但兔肉往往有一種讓人討厭的土腥氣味,一些人本能地回避,有些人吃后可能會有些反胃。紅燒兔子頭的烹飪過程,消弭了不良氣味,讓兔肉更加鮮美。這是紅燒兔子頭能夠吸引大眾并流行的主要原因。
紅燒兔子頭,滋補養(yǎng)顏,健腦明目,經濟實惠,回味無窮,有著沂蒙山的樸實,在粗獷中透射出一點大氣,現已成為沂蒙山區(qū)頗有名氣的小吃,特別流行于沂山前的沂水縣和蒙山腳下的蒙陰縣。沂蒙山區(qū)地貌特殊,民風淳樸,是得天獨厚的旅游目的地,岱崮地貌、地下溶洞,都是天下聞名的自然景觀,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前來觀賞。紅燒兔子頭,滿足了各地游客的味覺體驗,受到游人的交口稱贊。
來沂蒙山區(qū)游覽吧。幾個景點逛下來,喝兩瓶啤酒,吃幾個紅燒兔子頭,讓視覺休息一會,給味覺來一次陶冶,再聽一曲“人人都說沂蒙山好”,說不定還會發(fā)出“不辭長做沂蒙人”的感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