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雅冰 王明清
摘 要: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推動社會、行業(yè)發(fā)展的核心動力。眾所周知,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陣地,是人才的集中地、塑造者,同時其教育發(fā)展對人力資源有著極高的依賴性。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得到了明顯改觀,其組織架構實現了進一步的優(yōu)化,為教育健康、持續(xù)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事實上,受某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依然問題叢生。該文在對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做出分析與論述的基礎上,就其相應的優(yōu)化對策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高校 人力資源管理 聘任制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7(a)-0118-02
長期的實踐經驗表明,治校興業(yè),人才為先;治教興學,唯在得人。由此,人才是高校教育發(fā)展的第一推動力,其核心價值地位毋庸置疑。教師作為傳道受業(yè)者,其綜合素質及能力表現,直接影響了教育實效,繼而關系到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素質教育環(huán)境下,為了實現全面發(fā)展學生目標,高校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尤為重要。因此,學術界對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并做出了諸多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先進、有效舉措。
1 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隨著聘任制的改革與發(fā)展,我國高校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實現了巨大突破,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對推動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從實踐層次上講,聘任制下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依然存在一些較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權責不清
在聘任制下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科學、合理的崗位設置是基礎,決定了此項工作的實施成效。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高校普遍存在因人設崗、人浮于事的現象,崗位設置與編制嚴重不符,導致冗員、超編等一系列問題叢生,既造成了教師資源浪費,又限制了其合理流動。同時,由于崗位設置本身涉及龐大的工作計算和復雜的工作分析,部分高校并未準確定位崗位權責、任務及特點,籠統(tǒng)化的人力資源管理,不具備聘任制應有的激勵作用和導向作用。對于教師而言,過于松懈的人力資源管理環(huán)境,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主觀思想意識,從而產生懈怠等不良心理。合理的崗位設置首要對組織正常需求及發(fā)展需求做出評判分析,繼而確定所需崗位,并通過工作分析明確相關職責,即按需設崗,如此才能人盡其才。
1.2 考核不全
評價是對工作主體表現做出的分析,為后期人力資源管理優(yōu)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據?,F階段,高??v然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做出了改善,但所建立的考核機制仍欠缺全面、客觀,難以真實地反映教師業(yè)務水平和綜合素質,不利于教師與學校的發(fā)展。具體而言,部分高校評價理念混亂,片面強調人本主義內涵,卻往往忽視了教師的個性差異和主觀能動性,單純地以教學績效、科研數量等作為評價指標,且設置的權重過大,而一再摒除了教師額外的付出和勞動,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這種以定量考核為主的評價方式,助長了院內急功近利、浮躁短淺等不良風氣,實際取得的教育成果不盡如意。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聘任制的核心是競爭,而一旦競爭偏離主道,勢必會影響人力資源管理成效。
1.3 激勵不足
嚴格來講,激勵既是對人才的肯定與支持,又是對其他成員的教育,對塑造高校內部良好的教學教育氛圍作用明顯。因而,激勵機制建設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實上,諸多高校已建立了人力資源激勵機制,但關注更多的是物質層面,而精神激勵和人文關懷卻少之又少,與人才成長規(guī)律相悖。如此,容易導致教師過度追求物質利益,而一再忽視學術道德和職業(yè)道德建設,這是素質教育絕不容許的。此外,高校尚未將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有機地結合起來,現實中前者傾向明顯,潛移默化中引導了教師短期功利化行為,于學校、教師及學生發(fā)展都極為不利。面對繁重的聘期考核壓力,教師為了完成崗位目標,追求短期物質利益,不惜抄襲、亂拼文著,嚴重擾亂了校園學術風氣,阻礙了高校教育水平提高。
2 優(yōu)化聘任機制,加強人力資源管理
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對各參與要素有著極強的依賴性。作者結合上述分析,立足于聘任機制優(yōu)化,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加強人力資源管理的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2.1 明確崗位職責
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教育發(fā)展。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需深刻認識到自身面臨的改革緊迫形勢,剖析聘任制下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清晰定位人才培養(yǎng)需求,并結合既有辦學條件,科學規(guī)劃崗位職責,藉此配備相應的師資力量,實現人盡其才。在具體的工作實踐過程中,高校首要明確自身培養(yǎng)目標及發(fā)展方向,把控好人力資源管理需求,甄別不同崗位類別及職責,并掌握好一個合理的“度”,即科學審視教師素質能力水平,在保證崗位職責履行可行性的基礎上,適當提高其挑戰(zhàn)性。簡單來講,就是要求高校實施人力資源分類、分級管理,對高級職務的崗位進行高設置,充分發(fā)揮其經驗優(yōu)勢,而對年輕或初級崗位教師進行合理設置,為其提供充裕的時間打好基礎,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潛力。
2.2 完善考核體系
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資源考核體系建設,既要涵括在職教師,又要針對應聘教師。在此過程中,高校應建立嚴格的選撥制度,依據崗位職責要求,認真審查每一位應聘者的綜合素養(yǎng)及能力,通過互聘、連聘、兼聘等多種形式,借助社會力量擴充人力資源獲取通道,擇優(yōu)而取。同時,對在職教師的考核要更加全面、客觀、細膩,合理設置指標權重,真實地反映教師業(yè)務能力及職業(yè)素養(yǎng),引導他們認知自身不足,營造良好的內部學習風氣。對此,高??珊侠硪敫偁帣C制,激發(fā)人力資源的潛力,使之主動投身到教育改革發(fā)展事業(yè)當中?;诖?,高校還需充分利用考核反饋信息,有針對性地加強組織培訓工作,及時更新教師的思想理念,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分享成功經驗,使之獲得職業(yè)發(fā)展的同時,激勵其利用自己的學識促進學生發(fā)展以及教育發(fā)展。
2.3 健全激勵機制
素質教育背景下,人本主義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滲透至關重要,這是發(fā)揮教師個性及主觀能動性的基本前提。高校需把控好人力資源管理全局規(guī)劃,更新崗位理念,有機地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組織在一起,關注教師的身心長足發(fā)展,保持其良好的工作行為和心態(tài)。在此過程中,高校應在嚴格考核競聘的基礎上,按崗取酬,實行透明化、制度化人力資源管理,滿足教師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時,高校還需根據自身辦學條件,設立崗位津貼、公益補助等激勵項目,解決教師生活中的后顧之憂,使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分配在本職工作上。此外,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陣地,其中不乏有很多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往往安貧樂道、甘于清貧,相比于物質其在情感、精神上的追求更甚,也更加享受信仰滿足。因此,高校還需重視情感激勵,發(fā)揮名人、榜樣效應,給予優(yōu)秀職工更大的崗位晉升空間,肯定他們的付出與努力。
3 結語
總而言之,聘任制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客觀存在,且差異明顯。因此,作者希望高校重視人力資源建設與管理,深刻領悟聘任制的內涵及原則,可結合此文論點,重新審視自身工作實踐不足,在不斷的摸索實踐中積累經驗,并采取更多有效優(yōu)化措施,從而改善內部發(fā)展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羅斌.論高校崗位聘任制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J].學理論,2013(33):332-333.
[2] 董瑋.教師聘任制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J].新遠見,2012(8):92-96.
[3] 張麗娜,夏慶利.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現實困境與對策——基于大數據思維下高校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探討[J].學術論壇,2016(4):157-161.
[4] 張曉明,范世偉.新時期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難點及對策探究[J].企業(yè)導報,2016(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