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玲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人民醫(yī)院門診三樓針炙理療科,廣東 廣州 51066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哮喘臨床研究
吳春玲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人民醫(yī)院門診三樓針炙理療科,廣東 廣州 510660)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哮喘的臨床效果。方法:68例分為兩組各34例。兩組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穴位貼敷組加用穴位貼敷治療。結果:穴位貼敷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西醫(yī)組(P<0.05),穴位貼敷組頭暈、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西醫(yī)組(P<0.05),治療后穴位貼敷組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標較常規(guī)西醫(yī)組改善幅度更大(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哮喘臨床效果較好,控制哮喘發(fā)作,改善肺功能,減少不良反應效果更好。
哮喘;中西醫(yī)結合;對照治療觀察
本研究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哮喘臨床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68例,均為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4例。穴位貼敷組男23例,女11例;年齡3~78歲,平均(46.34±2.23)歲;重度哮喘12例,中度哮喘10例,輕度哮喘12例。常規(guī)西醫(yī)組男22例,女12例;年齡3~77歲,平均(46.10±2.47)歲;重度哮喘12例,中度哮喘11例,輕度哮喘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反復發(fā)作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多與接觸變應原、冷空氣、物理、化學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運動等有關。②發(fā)作時在雙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以呼氣相為主的哮鳴音,呼氣相延長。③癥狀可經(jīng)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④癥狀不典型者(如無明顯喘息或體征)應至少具備以下1項試驗陽性。a.支氣管激發(fā)試驗或運動試驗陽性;b.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1s用力呼氣容積(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絕對值大于200mL];c.最大呼氣流量(PEF)日內變異率或晝夜波動率大于等于20%。⑤排除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氣急、胸悶和咳嗽。
兩組均常規(guī)進行抗感染、祛痰治療。同時口服鹽酸妥洛特羅片(陜西渭南華仁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54940)1mg,每天2次,治療1個月。
穴位貼敷組加用穴位貼敷治療。用細辛、延胡索、法半夏、甘遂、白芥子各50g研磨后制作成為相同大小藥餅,并置于邊長4cm×6cm紗布中心,貼敷于雙側脾俞、肺俞、腎俞、大推、膻中、中府和天突等穴位上貼敷,并用膠布固定好紗布,每次貼敷4~6h,3天1次,治療1個月。
兩組治療期間避免辛辣、生冷、刺激食物。
顯效:胸悶、氣促、咳嗽和喘息等癥狀和體征徹底消失,哮鳴音消失,哮喘得到控制。有效:胸悶、氣促、咳嗽和喘息等癥狀和體征均改善,哮鳴音減少,哮喘發(fā)作次數(shù)和頻率減少50%以上。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用SPSS18.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常規(guī)西醫(yī)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用力肺活量(L)穴位貼敷組(n=34)組別時期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L)呼氣峰值流速(L/min)治療前1.82±0.324.35±0.212.52±0.40治療后2.12±0.42*5.15±0.94*2.45±0.52*治療前1.81±0.314.34±0.232.51±0.40治療后2.84±0.71*△6.61±0.59*△3.21±0.86*△常規(guī)西醫(yī)組(n=3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哮喘屬于常見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咳嗽、胸悶、氣促和喘息等為主要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和面色蒼白。哮喘患者痰液一般為無色黏稠液體,包含大量嗜酸粒細胞,若顏色變黃說明出現(xiàn)細菌感染[2-3]。
哮喘屬中醫(yī)“喘證”范疇。肺為水之上源,主宣發(fā)和肅降,肺失宣肅則水道無法調通,可形成痰飲;腎為水臟,腎虛可導致水液不化,凝而成痰;脾主運化,水濕內停則積聚成痰。治療以扶助正氣和理氣祛痰為原則。
穴位貼敷用細辛、延胡索、法半夏、甘遂和白芥子,其中白芥子溫中散寒、利氣豁痰,延胡索活血散瘀、寬胸化痰,法半夏可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甘遂逐水飲。諸藥合用,共奏扶正祛邪、祛痰理氣之功。取肺俞可止咳平喘理氣,腎俞可平喘納氣、補腎助陽,脾俞可健脾益氣、助運化痰[4-5]。
穴位貼敷治療哮喘臨床效果較好,可更好控制哮喘發(fā)作,改善肺功能,且可減少不良反應。
[1] 劉莉,李慧,孫學剛,等.“冬病夏治”方藥穴位貼敷治療哮喘豚鼠的尿液代謝組學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15):180-183.
[2] 路金華.穴位貼敷治療哮喘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6,12(18):109-110.
[3] 王燕,石來軍.中醫(yī)綜合護理干預對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哮喘緩解期患兒的增效作用[J].西部中醫(yī)藥,2015,28(12):126-128.
[4] 溫靜,李晶,郭建麗,等.穴位貼敷療法治療哮喘臨床運用特點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6,40(4):12-15.
[5] 閆佩峰,王春楊,范月霞,等.不同時期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哮喘233例臨床療效[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2,34(12):1326-1327.
R562.25
B
1004-2814(2017)06-0654-02
201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