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模擬媽媽子宮環(huán)境的“人造子宮”在網(wǎng)上傳得沸沸揚揚。
這款名叫Par-tu-ri-ent的人造子宮乍一看像個溫箱,目前還是一個概念產(chǎn)品,由來自荷蘭ArtEZ藝術學院的一群學生設計。Par-tu-ri-ent讓媽媽告別十月懷胎和分娩的艱辛,同時,它還可以幫助早產(chǎn)兒進一步發(fā)育。通過透明罩,父母可隨時觀察胎兒的成長情況,胎兒長成后打開蓋子即可出來。
Par-tu-ri-ent帶有語音設備,父母可讓孩子聽到自己的聲音,也可以為孩子播放音樂。它還帶有一個背帶,媽媽將其背在身上可感受胎動,而媽媽的撫摸也可傳遞給胎兒。
違反了自然規(guī)律,會削弱父母和孩子的感情;還有網(wǎng)友表示擔心,萬一停電了孩子是不是就掛了?一直以來,人造子宮是國內(nèi)外科學家們不斷探索研發(fā)的一項技術,至今無論是早產(chǎn)羊羔在人造子宮中得以存活和發(fā)育,還是新概念產(chǎn)品的發(fā)明,都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本期“聲音傳遞”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本刊觀點:未承受過分娩之痛的女性,對于未來可能會面臨的這個問題還是有點兒恐懼的,如果說真有一天這種人造子宮實現(xiàn)了,希望它可以做到正確、合理的供給真正有需要的家庭使用,不要讓其便利成為影響社會的弊端。
支持聲音
美國康奈爾大學華裔女博士劉洪清———
人造子宮所帶來的問題并不是在于科技進步,而在于人的具體操作上,怎么利用法律去限制這項科技成果被濫用。如果把這項科技轉(zhuǎn)換成醫(yī)學上的成果來解決患者的問題,那么將給人類帶來福音。這些問題應該由法律專家去解決,而不能讓科學家自己去解決。
《泰晤士報》———
人造子宮對早產(chǎn)時間過早的嬰兒來說意義重大,它可以讓早產(chǎn)兒離開母親子宮后繼續(xù)在相似的舒適環(huán)境中汲取營養(yǎng),直到完成孕期,長成一個足月的寶寶。此外,人造子宮還可幫助那些受精卵不易著床或著床之后容易流產(chǎn)的、甚至是那些因疾病而摘除子宮的女性解決生育上的困擾,圓她們的媽媽夢。
網(wǎng)友“Andrew灝”———
這項技術能夠?qū)⑴詮膽烟シ置涞拿\中解放出來,有利于降低社會對女性員工的歧視和不公正待遇,既降低女性的生育風險,又能夠促進男女平權,有什么更有力的理由來禁止這種技術的發(fā)展呢?
網(wǎng)友“獅子座”———
這種概念很好,有些國家人口增長率低,這點能很好地改善這個問題。女性可以有自己的事業(yè),不會影響工作,有些家庭想生也可以自己生啊,科技就是為了方便人類的。
反對聲音
俄克拉荷馬大學斯科特·蓋爾芬德博士———
那樣會帶來真正的問題,一些女權主義者擔心,人造子宮的到來意味著男人可以將女人趕出這個星球,而人類的繁衍不會受到影響。雖然這種觀點未免杞人憂天,然而,人造子宮肯定會引起一些激烈的情緒反應。
倫敦皇家學院醫(yī)學倫理學學生理查德·什克羅夫特———
如果媽媽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一個人造子宮里生長的話,那么她們會覺得自己與新生兒有聯(lián)系嗎?還是只把他們當成“日用品”?用人造子宮培養(yǎng)孩子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孩子呢還是制造孩子?
網(wǎng)友“夏天的風”———
懷孕生產(chǎn)固然痛苦,可是從一個容器里拿出一個生命說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對他產(chǎn)生天然的感情,雖然后期也能培養(yǎng),但如果連懷孕的痛苦都不能忍受,帶孩子的過程又怎么能甘之如飴?懷孕是一個為人母的適應過程,雖然對生理有損傷,但在心理方面還是有必要性的,如果真的要推廣不能不考慮這些。
網(wǎng)友“蘿卜-DH”———
感覺生命會更不值錢,尤其是“盒子里”的小生命,想后悔就后悔,生命的誕生是一個美麗而神圣的過程,因為不易,所以才會更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