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全新NSX值不值330萬人民幣?我不知道。只勸大家20年后看見NSX不要舔屏就好。本
田是技術流公司,不善于講故事,我們嘗試用自己的話替他們總結一下。
Sport Hybrid SH-AWD究竟是什么
NSX車上這套SH-AWD實際上是一套全時四驅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沒有分動箱,直接安裝在前部的兩個電機,分別驅動左右輪。后部驅動單元是由一臺最大輸出35kW的電機,輔助V6雙渦輪發(fā)動機驅動后輪。
在起步階段、EV巡航以及全力加速時,前橋的每顆單獨電機都能夠提供最大27kW的功率。Sport Hybrid SH-AWD可以很智能地通過車內多個傳感器獲得需要的動力,從而讓外側輪胎輸出更大的功率,讓車輛轉彎更順暢。
編輯點評:
譚德凱:這套智能傳動系統(tǒng)的工作其實非?!半[蔽”,即使你很激烈給油出彎,外側輪額外的動力輸出也并不明顯??梢哉f,大部分駕駛者都不知道系統(tǒng)其實做了很多工作。
雙渦輪與i-VTEC的關系
VTEC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控制進氣流量來提高車輛動力表現。利用第三根搖臂和第三個凸輪實現氣門升程變化。當發(fā)動機在中、低轉速時,三根搖臂處于分離狀態(tài);當車輛需要激烈駕駛時搖臂穿成一體,高角度凸輪將會頂起第三根搖臂,帶動氣門達到原本達不到的最大行程。更大的行程代表汽缸可以接受更多的空氣,以及壓縮行程,使汽車在激烈駕駛時發(fā)動機極限更高。
VTEC就像個狂暴戰(zhàn)士,能夠一直瘋狂輸出永不疲倦。但由于排放限制令本田都開始研發(fā)渦輪技術的時候,NSX也只好“認慫”,使用兼顧低轉效率的i-VTEC。在較低轉速時,穩(wěn)定的渦流為雙渦輪提供穩(wěn)定動力,保證NSX在相對緩和駕駛時的動力表現。而當車輛進入激烈駕駛模式的時候,氣門將保持最大開合。如果僅僅搭載VTEC而非i-VTEC,渦輪的效率將會打折扣。
編輯點評:
何宇龍:在NSX身上使用渦輪,正代表本田對渦輪技術的認可。對于渦輪,不管是欣賞也奸,妥協也罷,本田再也不是從前那個桀驁不馴孤身走我路的本田了。譚德凱:NSX的發(fā)動機輸出是同級超跑里最全面的,低扭在電機和i-VTEC的幫助下,充盈的扭矩一下子就讓車子跑起來了,300@rpm往后的動力就更爽,雙渦輪的加持讓車子從低轉往高轉都有令人贊嘆的加速力。
消融鑄造技術打造高強度鋁制車身
全新NSX并不像其他頂級超跑一樣使用碳纖維車架,究其原因大概是受成本限制。1725kg的重量實在不輕,算上沉重的電機電池等設備,全新NSX的鋁質車架并未如上一代那樣發(fā)揮巨大減負功效。有傳聞稱,全新NSX的車身剛性要比法拉利458強悍不止一丁半點。
鋁制車架有一個最大弱點在于焊接部位十分脆弱。這種脆弱不僅僅是發(fā)生碰撞時車身的完整度,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車架在顛簸路面及彎道里的動態(tài)表現。因此本田花了更多心思用于清除弱點,并帶來“消融鑄造”的新技術。
消融鑄造技術融合了傳統(tǒng)鑄造方法和急速冷卻技術。通過配合具有能量吸收特性的沖壓材料,實現剛性高的框架結構。消融鑄造技術可以解決鋼材本身脆、不容易塑型的缺點。至于脆弱焊接位則由鋁合金沖壓材料插入消融鑄造節(jié)點上的插口。焊接工序中,通過采用疊焊技術減輕了制造工序中的熱變形,提高了空間框架的尺寸精度。
編輯點評:
何宇龍:誰不想直接用碳纖維車身呢,可是那高昂的成本會讓NSX萬劫不復。1725kg讓NSX沒有繼承上一代車身的輕盈優(yōu)點。
譚德凱:實際駕駛時并不覺得車子有1.7噸,駕駛感很輕巧,這跟它的動力輸出以及靈活操控不無關系。
兼顧散熱和穩(wěn)定性的動力設計
相比初代NSX,全新NSX外觀的變化是巨大的。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武裝到了牙齒的空動套件。這樣的設計主要考慮到三大作用:散熱、提供下壓力、降低風阻。
雖然NSX的發(fā)動機采用后中置布局,前橋仍安裝了兩臺小型電機,加上前剎車,散熱壓力并不小。因此前保險杠除了兩側保留通風槽外,中網正中也留有巨大通風槽。包括前部雙電機、雙渦輪增壓V6發(fā)動機、驅動后輪的電機、9速DCT在內的動力傳動系統(tǒng)中,共采用10個空冷式熱交換器。
為了增加車輛穩(wěn)定性,技術人員制作了包括吸排氣口、發(fā)動機室主要部件及冷卻器等小尺寸模型,進行全面風洞測試后,根據數據才進行全尺寸風洞實驗,最終定案。底盤下部的擴散器將引導亂流有序從尾部排出,而車頭及車尾部產生的向上渦流也會將車子牢牢按在地面。
編輯點評:
何宇龍:不僅僅是擁有巨大進氣,車輛尾部同樣設計巨大的出氣口,讓發(fā)動機的熱氣可以第一時間散出來。細心對比,你會發(fā)現NSX在這方面要比許多超跑都好。
譚德凱:NSX車身上的每一個開口、每一根線條都是為散熱和提供下壓力考慮的,科技感前衛(wèi)的車身設計兼顧了功能性和美觀,這一點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