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霏
我總是很焦慮,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也許這與我不善于管理時間有關(guān),看了《時空錯覺》及類似的幾篇文章,才知道,原來與我相同感覺的人還真的不少。美國學者伯納德·伯倫森,這位“文藝復興”美術(shù)史權(quán)威在他90歲生日前夕,回答他的朋友:“我最珍惜的是時間。我愿意站在街角,手中拿著帽子,乞求過往行人把他們不用的時間扔在里面。”
我看不慣一天到晚趴在麻將桌前的人,不喜歡一天到晚沉溺在酒局中的人,也不贊成一天到晚廝守在電視機前,我認為人生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值得去做。當我聽到有人說無聊沒事做的時候,總覺得很驚訝,這么奢侈,能不能分給我一點?不過什么才是有意義的事,也許各人自有定論。
讀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頗有感慨,這么悠閑,輕輕松松就可以寫出如此美的詩句。還有“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閑來輕啟朱唇,卻吐一片芬芳”“閑敲棋子落燈花”等等,好一個“閑”字,淡定、逍遙,頗具靜氣、散氣。古人的生活節(jié)奏很緩慢,沒有飛機,沒有汽車,進京考試,路上就要花去半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沒有電話,沒有手機,傳個話要跑好遠的路,但他們生活得很純粹,不焦慮,可以看好書,游山水,訪摯友,送別也可長亭接短亭,他們創(chuàng)作的唐詩宋詞不可超越。白居易:“出去為朝客,歸來是野人……此外皆閑事,時時訪老陳?!边€有陶淵明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蔽乙尚乃麄冞^的是神仙的生活。
在父母親的年代,家務多得不可勝數(shù),每一樣都得親歷親為。除了日常買菜做飯洗衣,還要挑水,養(yǎng)雞鴨,還要做年糕包湯圓,還有換季的洗曬,還有幾個小孩的穿衣吃飯,沒有風扇,夏天天天擦洗竹涼席,沒有熱水器,冬天必須不停地燒熱水……難以想象,難以想象啊。我真的感激他們,佩服他們。
我們好像生活在一個高效率的時代,洗衣服有洗衣機替代,家務活有鐘點工幫忙,很多東西都可以買現(xiàn)成的,但我們很忙很忙,我們的時間哪里去了?
可能是,被雜事淹沒了,被閑人侵犯了,被煩憂占據(jù)了,被焦慮吞食了。為稻粱謀,我們必須上班,為了得到好一點的社會資源,我們要做一定的努力,為了聯(lián)絡感情,親朋間要有一定的走動,為了,為了……總有太多的原因讓我們大把大把地犧牲自己的時間,還有,無形的焦慮把我的時間劃得支離破碎。而我們真正想做的事,被擠兌得幾乎為零。于是心中總是歉疚,什么時候能聽一聽內(nèi)心的聲音,撥一點時間給自己?一日,忽然想到“再不去看杏花,我們就老了”,不禁長嘆:時間究竟是如何飛逝的,現(xiàn)在的時間和幾個世紀前的時間到底有沒有區(qū)別?
當我可憐時間不夠用的時候,只好舍去與父母相聚的時間。每當想起《?;丶铱纯础愤@首歌時,總覺得愧疚不已。
想想古人,想想父母親的年代,我們真的很幸福。這已是最好的年代最好的生活,讓我們且行且珍惜,不要讓“踏遍青山人未老”變成“未踏青山人已老”才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