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軍
摘要: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使得教學中的重點從單一的知識點灌輸轉向多維度的滲透,特別是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增加了關注。
關鍵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教育也在不斷變革,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使得教學中的重點從單一的知識點灌輸轉向多維度的滲透,特別是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增加了關注。在信息技術課程方面,新課標強調理解信息技術的技術思想,要求學生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技術觀和價值觀,對信息道德、信息倫理、信息文化產生感悟與內化,養(yǎng)成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習和改善生活的意識和態(tài)度,積極、負責、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術。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如何更優(yōu)化地實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筆者認為需要通過課堂中的教學實踐來完善。
利用學科優(yōu)勢挖掘教材資源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知識點,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將信息技術知識中顯性與隱性的興趣點充分挖掘,使學生能夠被吸引,產生學習的動機與強烈的興趣,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例如,在學習《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時,教材要求學生了解物聯網技術的定義、定位、作用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知識點分為感知物體、信息傳輸與智能應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日常生活中一些常用的物聯網系統(tǒng)進行體驗,使學生通過親身參與來說出日常生活中物聯網的應用特點,評價物聯網的應用優(yōu)勢,及其對社會與生活的幫助。在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教師應讓學生真實接觸到實驗器材,了解各類傳感器給生活帶來的便捷,讓學生了解多元化的世界,并從實踐中增強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同時,教師可以開放網絡,讓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某些知識點,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興趣度,使其能夠借助各種軟件解決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的問題,并養(yǎng)成良好的信息技術應用習慣,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利用問題驅動教學方法
以問題驅動課堂,學生在問題研究中不斷產生需求,可以促使其更為主動地學習,在問題中學習,在研究中成長。教學過程中以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作為主線,其中可用到任務驅動法、討論探究法、總結歸納法等教學策略,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小組合作、探究任務與交流匯報。
例如,在教學《WPS表格制作》時,綜合利用WPS表格所學知識點進行探究。教師以早餐營養(yǎng)為主線,詢問每位學生“早餐吃了什么”,并讓學生填寫一份調查問卷,再綜合全班的早餐數據進行匯總與整理。教師提出“早餐是否夠營養(yǎng)”“如何研究早餐是否營養(yǎng)”“用什么工具研究該問題”等問題,讓學生思考得出研究方法并明確課堂任務。學生分小組探究該問題,利用知識技能公式、函數、排序與篩選等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通過數據表、圖表呈現,然后相互交流、匯報總結,最后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優(yōu)化思想、多元表達思想,不僅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感悟到了信息技術的價值。
● 充分利用知識遷移教學方法
知識遷移法是一種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情境,在做好鋪墊的情況下,使學生能夠在新知識點與已學會知識點間建立聯系。
例如,在學習辦公軟件時,Word與Excel有相似的部分,學生在學會Word的基礎上學習Excel時,內容相同之處就可能通過自主學習來解決,如表格、插圖等內容。充分利用知識遷移的教學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重要教學策略之一。
● 競爭與合作相結合的教學手段
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的速度是有區(qū)別的,有的學生能夠很快領悟,但有的學生卻需要一段時間的思考才能領會。而此時教師若布置任務,完成的速度就會有差異,速度快的學生覺得內容太簡單,沒有挑戰(zhàn)性,而速度慢的學生覺得難度太大跟不上,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在這個時候,競爭與合作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就體現出了它的優(yōu)勢。
例如,在教學《制作電子小報》時,學生分組完成小報后,互評并說出優(yōu)缺點,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其挑戰(zhàn)性與積極性;同時在組內,已掌握知識點的學生可以幫助還處于思考階段的學生,形成“小先生制度”,共享搜索資源,互相協(xié)作完成電子小報。在完成作品后,教師可以對完成較好的小組進行獎勵,提升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競爭與合作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實現的重要教學策略。
合理設計整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是否能夠體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與教師的課程設計是否合理密切相關。教學需要精心設計,其合理性、針對性以及教學的循序漸進,都是影響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教學《網站的制作》這一課時,教師首先對Dreamweaver的軟件進行講解,當學生學會了建立站點后,再指導學生使用表格布局的方式進行頁面設置,最后給網頁增加動感效果、制作具有交互的網頁、設計超鏈接等。這一節(jié)課是由粗到細,由整體到細節(jié),由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展示。教師只有一步步充分講解、精心設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繼而實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統(tǒng)一。
初中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從低層面到高層面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關注信息技術知識的技巧與操作,讓學生仔細體會,即經歷層次;其次,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所學內容產生認同感,即反應層次;最后,在這兩個層次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討論評價,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并能夠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也就達到了領悟層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