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蘭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7-0146-01
一、聯(lián)系實際談談重視思品課提升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1.初中生的心理和道德認知特點
初中生已開始占主導地位的抽象邏輯思維逐步由經(jīng)驗型向理論型轉(zhuǎn)化,因為處在轉(zhuǎn)折時期,思想和行動還未脫稚氣,所以主觀愿望與客觀現(xiàn)實常常充滿 矛盾,很容易自以為是。 由于發(fā)現(xiàn)了不同于外部現(xiàn)實的內(nèi)心世界, 所以初中時期便產(chǎn)生了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 欲望和能力。他們開始較為強烈地關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據(jù)此確定自己的行動 目標和方式。
2.當前初中生的普遍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和道德問題越來越復雜。擔心學業(yè)失敗、人際關系不良或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 等等。 在人際關系方面,調(diào)查提示,有 22.45%的中學生存在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與同學、老 師、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相處不融洽,不善與人交往,與別人合作有困難;其中,有 3.8% 的中學生人際關系很差,很難與他人融洽、愉快地相處。這些學生給人的感覺缺乏熱情、缺 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歡強詞奪理,不合群、孤僻,或者愛發(fā)脾氣、罵人等等。
3.德育方法單一
長期以來,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一直主要采用灌輸法, 即把一些具體的相對固定的道德原則和美德灌輸給學生,并通過訓練、榜樣、懲罰、考試等方式鞏固和強化灌輸法的內(nèi)容,這雖然對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方法簡單、生硬,易引起學生的 逆反心理而影響教學效果。 思想品德課作為一門育人課程, 如離開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思考和接受是毫無效果的。 由于思品課不受重視,所以老師不講究,不深鉆,苦口婆心、舌干唇燥地硬灌,往往卻 灌出來了學生的厭學。因為他們會感到,如坐針氈,形同受罪,有的就只好昏昏欲睡或伏案 入夢了。
4.學校重智輕德嚴重
由于目前家長“望子成龍”,學校追求升學率,社會要求高學歷。過高的“期望值”讓 學生的心理壓力太大,一些學生越來越厭煩日趨沉重的學習生活。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引導學生疏導心理障礙,提高思想品德課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面對新形勢的要求和中學德育工作的現(xiàn)狀,我認為要強化學校德育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氛圍,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無疑是一條非常好的途徑。校園文化建設是對青少年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陣地,更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引導學生為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出力。讓學生在參與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建設中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質(zhì)。
二、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德育功能的途徑
1.利用校園物質(zhì)文化德育資源
傳統(tǒng)文化長廊,弘揚傳統(tǒng)美德,讓學生學會做人。其一在教學樓七、八、九三個年級所在樓層墻壁上分別精心設置“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和“千字文”等傳統(tǒng)經(jīng)典教育內(nèi)容。其二,以《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千字文》全文為內(nèi)容,分別編寫印制七、八、九三個年級的鋼筆字帖,一則作為美術課和課余時間學生練習硬筆書法用,要求學生每天練字一張,要求學生人人熟讀背誦其內(nèi)容。二則作為傳統(tǒng)美德教育校本教材,要求學生每天早讀課誦讀五分鐘,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其三,從《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千字文》中選擇適合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內(nèi)容字句,組織人員對其進行解文釋義并印制成校本教材,以便班主任和相關老師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并在課間操后通過校園廣播每天解讀一句,讓學生領會精髓、記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其四,結合七八九年級的自律、感恩和責任教育等主題對學生進行深入文明禮儀、文明行為,盡孝心、行孝道以及增強家庭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等傳統(tǒng)美德教育。“狀元文化”長廊,弘揚狀元文化,激勵學生勵志成才。
2.利用校園班級文化德育資源
班級文化是指圍繞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所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價值取向、行為方式、語言習慣、制度體系、班級風氣等集合體。在教室的布置上,黑板報、風采展示板、活頁板,考慮自然與人文兼顧,活潑與莊重兼顧,有序化與個性的提倡兼顧。校園班級文化建設就是從管理和自我管理角度入手,通過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和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不同個性特長的教師,根據(jù)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發(fā)展情況,構建適合自己操作形式并形成某種類型的班級建設模式。
3.利用校園實踐活動德育資源
校園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及泰寧文化的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泰寧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人杰地靈。泰寧素有“漢唐古鎮(zhèn)、兩宋名城”之美譽,曾有“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之盛況,歷史上共出了2位狀元、101名進士、146位舉人。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探索研究泰寧歷史文化、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大舞臺。挖掘泰寧歷史文明禮儀傳統(tǒng)資源,加強中學文明禮儀教育。挖掘泰寧梅林戲、大源儺舞等民間音樂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趣。挖掘泰寧節(jié)日民俗風情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挖掘泰寧豐厚的文化資源,培養(yǎng)學生民族文化的傳承意識。
4.利用思品課堂滲透德育教育
講授初一“建立和發(fā)展真摯的同學友誼”時,出示了這樣一幅漫畫:畫面上一個人對于自己身上的“灰塵”輕輕地試拂,而對別人身上的“灰塵”用撣帚干狠狠地去揍打。現(xiàn)實生活中那種對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輕描淡寫,而對別人的缺點或錯誤則吹毛求疵的形象被刻畫得淋漓盡致。我讓學生討論分析漫畫所蘊涵的道理。通過討論,學生明確了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道理。讓學生在各項活動中進行道德感悟、體驗,實踐道德規(guī)范,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逐步做到使學校的德育由外化走向內(nèi)化。使道德情操不斷提高、不斷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