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姜紅兵
教育傳承文化,文化潤澤生命。幼兒園園所文化是幼兒園發(fā)展的根。作為武漢市一所具有五十余年悠久歷史的示范性幼兒園,我們始終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營造“家”的溫馨和樂,凝聚人心攜手前行。
秉承“用心做教育 用愛育成長”的辦園理念和“求真崇愛 樂育尚和”的主體精神,我們確立了以“群體和諧、家園和樂、博愛育兒”為核心的“家”文化,并努力將文化與課程有效融合,讓課程彰顯園本文化的價值,讓文化成為課程持續(xù)延伸的生長點,真正實現(xiàn)文化育人,特色發(fā)展。
搭建課程脈絡 完善課程體系
隨著《家園共育健康領域策略研究》課題的深入研究,區(qū)機關幼兒園開始同步構建以“家”文化為主題的園本文化課程。以“讓每個幼兒在‘家的愛、和、樂氛圍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和諧發(fā)展”的理念為支點,進行課程文化建設的思考、調整和延伸。
深入反思課程內涵,建立課程脈絡。努力挖掘“家”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價值,并由此確立了“家之愛”“家之和”“家之樂”的三個分支課程?!凹抑異邸背珜О褠坌慕逃凉B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讓幼兒從愛自己、愛家人擴展到愛周圍的人和事,在愛的搖籃里快樂健康成長?!凹抑汀绷⒆惚就廖幕?,提煉優(yōu)秀健康的本土文化內容,讓幼兒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凹抑畼贰钡慕逃繕耸桥囵B(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開闊幼兒視野,讓幼兒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歷練、探究發(fā)現(xiàn)、自主收獲,增強對自我能力的認同和自信。
年組課程分解生長,班級課程蓬勃發(fā)展。立足幼兒年齡特點和成長發(fā)展需要,我們著眼“小家”展望“大家”,對“家”文化課程進行進一步分解:小班著重“家之愛”。寶寶初次來到幼兒園,讓他們在“愛家”“愛友”“愛園”“愛玩”的氛圍中更好地融入新環(huán)境,開啟快樂生活。比如,“愛家”主題課程包含:我的家庭—甜蜜時刻—在家也能干;“愛友”主題課程包含:我的小伙伴—我會交朋友—我來幫助你……中班組教師突出“家之和”。較之小班幼兒,中班孩子成長了。教師確立了具有武漢本土特色的班級文化,讓孩子們在“和麗楚城”“和順人文”“和悅變化”“和美飲食”的環(huán)境文化中關注家鄉(xiāng)事物,學習良好的禮儀習慣,學會生活,學會交往。比如,“和麗楚城”主題課程包含:武漢我的家—足行千里—楚城美景;“和悅變化”主題課程包含:童年大不同—家鄉(xiāng)新變化—未來大武漢……大班強調“家之樂”。大班孩子視野更加開闊,即將走入大社會。大班組教師以“大中國”為背景,創(chuàng)設了“樂賞民俗”“樂品國粹”“樂探天下”等主題課程,形成樂賞、樂品、樂思的良好氛圍,引導孩子關注祖國的民俗、國粹、科技。比如,“樂賞民俗”包括:民俗節(jié)日樂事多—民俗風俗知多少—民俗特色大聚會;“樂品國粹”包括:我是小戲迷—神奇的功夫—有趣的中國畫……
從小班到大班,我們注意每個階段課程的承接性、層次性,讓幼兒全方位立體感受理解“家”文化的內涵,促使幼兒視野不斷擴大,自我意識不斷發(fā)展,情緒情感不斷成熟、適應能力不斷提升。
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完善課程體系。以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為主,強調課程實施中幼兒、教師、家長的主體能動作用,發(fā)揮家、園、社區(qū)三位一體資源優(yōu)勢,全面建構包含“共同性課程、特色課程、選擇性課程”三種形態(tài)的課程框架。共同性課程包含在基礎課程中,通過幼兒在園的生活、運動、學習、游戲活動等將“家”文化課程內容滲透其中。幼兒在教師的支持和引導下感受、發(fā)現(xiàn)并提升認知;特色課程以家園合作的形式進行,在特色節(jié)日課程、特色紀念日課程、特色親子課程中將“家”文化課程內涵拓展到家庭、社區(qū);選擇性課程以幼兒社團活動、專用活動室活動為基本形式,在材料提供、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方面融入“愛”“和”“樂”的精神主旨,讓幼兒在自主選擇、學習與探索中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三種課程形態(tài)彼此支持、互為補充,促進 “家”文化課程體系不斷完善。
以特色活動為載體,延展課程內涵
節(jié)日活動感受“愛”。讓孩子在節(jié)日里體會特別的情感,傳遞“愛”和“關懷”,學習付出和給予,體驗幸福和滿足。二月迎新春,“傳家訓·立家規(guī)·揚家風”,讓孩子們在賞燈、舞龍、猜燈謎、分享新年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感受民俗,分享喜悅;三月 “親親媽咪的愛”系列感恩活動,讓孩子們用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五月“傳端午民俗·秀楚韻風采”主題活動,讓幼兒在共品、共賞的過程中感受家鄉(xiāng)楚風楚韻特色;九月“童心頌國慶,家園送祝?!被顒?,讓孩子們用特別的方式表達心中濃濃的愛國情懷;十月“敬老愛老 傳承美德”重陽系列活動,幼兒在敬老孝親的親子活動中,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十二月“甜蜜圣誕周”活動,孩子們和老師扮演圣誕老人,進行分享和感恩活動。
紀念日活動傳遞“和”。世界問候日、國際寬容日、雷鋒紀念日……孩子們聆聽教師的講解,學習寬以待人、無私助人的高尚品格;全國安全教育日、全國愛耳日、全民健身日、世界糧食日、世界水日……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邀請家長和孩子在國旗下同臺展示,親子互動、倡議簽名,強化幼兒行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親子活動分享“樂”。教育源于幼兒園和家庭兩個方面,當兩者同步而行時,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我們開展互動式親子活動,讓每個家庭都成為課程實施的主體,通過“融”和,實現(xiàn)“樂”育。聚焦孩子身邊實事,開展特色親子主題活動:“玩具淘淘樂 六一愛滿心”親子愛心義賣行動、“經(jīng)典潤童年·協(xié)同助銜接”親子特色活動、“童心書香滿園飄·換享閱讀樂成長”圖書換閱活動、“健康生活·環(huán)保小天使”主題活動、“講中華傳統(tǒng)故事 共筑愛之家園”活動……在共同策劃與參與中,讓孩子感受陪伴的幸福。
社會實踐活動煉能力。將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納入特色課程:“大手拉小手參觀民族博物館”活動,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和體驗硚口文化,了解硚口歷史和發(fā)展進程;“地鐵六號線之旅”帶孩子們感受地鐵文化,了解地鐵出行的各項安全知識,分享文明出行禮儀;“超市小當家行動”讓孩子們走進生活課堂,自己做主,學會處理生活中簡單的問題;“野趣—鄉(xiāng)間行”領孩子們探尋植物生長奧秘,感受農村傳統(tǒng)民俗文化……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鍛煉了幼兒綜合能力。
社團活動重個性。在積極構建園本文化課程中,著眼于幼兒興趣的發(fā)展和自主性的發(fā)揮,為更好地將幼兒的個性特點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實現(xiàn)幼兒情感、社會性、認知與動手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我們利用有限的空間創(chuàng)設多個開放的活動區(qū)——“星秀演藝吧”“奇趣科技室”“巧手創(chuàng)意屋”“閱不同·悅相同閱讀室”等。同時開展“小巧手”“哆來咪”“舞蹈之星”“飛翔足球”“快樂體操”等特色社團活動,這些活動采取幼兒自主選擇、自愿報名的形式,在家長顧問的協(xié)助下,與周邊資源相結合,自主生成活動主題。豐富的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與人交往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愛”、在協(xié)同合作中分享“和”,在自主展示中表現(xiàn)“樂”。
經(jīng)過近三年的發(fā)展,“家”文化課程已具雛形。但課程建設是一個推陳出新的過程,只有不斷實踐,自我完善、更新、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良好的育人目標。我們將努力讓園所“家”文化課程富有生命力、蓬勃生長,同心攜手繼續(xù)“家”文化建設之路!
(作者單位:武漢市硚口區(qū)機關幼兒園)
(責任編輯 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