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64-01
語文教材是一幅歷史畫卷,如同一首詩、一幅畫、一段旋律,教學中應體現(xiàn)教師個人特色,照本宣科是談不上啟發(fā)性的。只有當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獨到的見解,并有廣博深厚的知識儲備,他在課堂上才能擁有可供發(fā)揮能動性的自由,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指點有方、循循善誘,從而使得課堂教學體現(xiàn)發(fā)散性思維的魅力,吸引學生去求知、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富于個性、富有靈氣的教師善于設疑布惑,誘導學生向著未知領域探幽尋微,把學生帶進"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境,然后或拋磚引玉,或畫龍點睛,或點撥指示,或取喻明理,使學; 生對問題心領神會,如入幽微之境,突見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知識的獲得,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現(xiàn)代社會是終身教的社會?!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奔ぐl(fā)學生興趣,開發(fā)學生智力,使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遠遠勝過掌握知識本身。許多教育專家認為,將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一些沒有學會如何獲取知識,不會自己鉆研問題,沒有預見力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如何關注學生發(fā)展,幫助學生成功。教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是幫助學生成功的人。因此,教師要善于啟發(fā)、激勵、指導學生,要針對初中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夠強、情緒不夠穩(wěn)定、方法還很欠缺這些特點,給予及時有效的、堅持不斷的引導。教師要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盡量讓學生多動手、動口、動腦,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找出方法,養(yǎng)成愿學、會學、樂學的習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那么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1.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經多年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學生學好語文不可缺少的內在動力。教師要想方設法把學生吸引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是一種樂趣,而不是枯燥泛味的苦役。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會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首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語文的目的,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以此激發(fā)學習興趣。如運用典故引導學生明白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學好我們的母語——漢語(語文)。另外可利用先進事跡或表揚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作為教師,要特別注意那些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生,他們平時很難聽到老師的表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對他們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給他們關心和愛護。學生的做法如果能得到老師的及時而中肯的評價,學生就會感到被欣賞、重視,才會愉快,積極,增強自信心;反之則會情緒低落、被動,喪失自信心。
2.善于抓住學生心理進行學法指導
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币虼耍鳛榻處熞寣W生學好語文,除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外,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抓住學生心理指導他們使用正確的方法學習。教學中,教師要變教學為“教思”。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yè)、解惑",而且要教會學生思考。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渠道越來越多,有的學生,有的知識,教師不講,他們可能早就明白了,如果教師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還要不厭其煩地講下去,那么便會使這一部分學生“倒胃口”,使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信心,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但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溝通學生新舊知識和各種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無疑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使他們愛上語文。這樣就可以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了。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將會使學生受益終身。在語文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定要養(yǎng)成以下良好的習慣:認真書寫、勤查字典、詞典、積極思考、質疑問難、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課前預習、課堂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及時復習、課文批注、做筆記、記日記、修改作文、沉著冷靜、積極應考等習慣。
4.加強課外積累,拓寬視野
知識如海洋,厚積薄發(fā)是首選?!拔覀冎挥衅綍r準備好一桶水,才能保證將來在需求時的一滴水”。因此,在平時學習中遇到的各種語文知識,你不能只考慮考試有沒有用,而需要的是你必須小到一個字,大到一篇文章逐個弄懂弄通,日積月累,集腋成裘,“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同時,我們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從電視、廣播、網絡上獲取信息,并有條理地分類做下筆記,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tài)。積累知識,豐富生活,你的語文素養(yǎng)與語文水平就會在學習這些不起眼的點滴知識中逐漸積累而得到提高。
5.強化寫作訓練,提高能力
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對好的文章的精彩片段最好能背誦,可廣泛地根據(jù)你的興趣接觸有關中國文化的其他東西,遇到好的書刊名著,細細品味,悟其真諦,知其妙處,咀嚼作者的語言特色,寫作特點,努力取其優(yōu)點為我所用。從而使寫文章時,不會腹內空空,無話可說。除此之外,還應多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寫日記,或用隨筆的形式記載生活中的有感而發(fā)的點點滴滴; 每周一篇作文,不論何種文體,均要選材得體,立意深邃,不落俗套。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聽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或讓老師幫自己制定一個寫作訓練計劃,堅持寫、多寫、多練多問,不斷反思總結寫作中的不足,最終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