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字,且不說它代表著最偉大的文明之一,就說它的象形字體,清晰明了,簡明易懂,一看就明白,還十分生動有趣,常常讓人一笑之余就記得十分清楚。比如那個“懟”。
懟,這個字以前很少用到。從象形字的角度來看,比較容易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心與心相對,基本上就是鬧別扭的意思,一看就明白。好像是從某國新總統(tǒng)就任開始,這個“懟”,就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各式文字以及語言當中了,大有成為世界流行文化大趨勢的勢頭。特別是很多那位大BOSS出席的場合,言談舉止之間,好像用啥詞形容都不貼切,只有“懟”才對。
上個周末,德國漢堡召開的G20峰會剛剛結束,美國政治漫畫網(wǎng)上就登出了一幅漫畫,一個很像他們國家總統(tǒng)的人,氣呼呼站在畫面當中,一團怒氣不斷從身上冒出來,左右各有三個筆挺西褲裙裝、穿著锃亮皮鞋的腳在踢他。西班牙《國家報》網(wǎng)站一篇報道的第一行字就這樣寫道:“19比1,這就是G20漢堡峰會的結果,美國越來越嚴重的自我孤立已經(jīng)如此顯而易見?!边@篇報道還寫道:“漢堡峰會展現(xiàn)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對比形勢:一邊是美國,另一邊是其余所有成員?!?/p>
這樣的感覺和評論,好像并不是孤例,似乎還是一個共識。著名的德國《法蘭克福匯報》,一篇G20峰會報道的題目是《美國被孤立》。作為一張有影響的大報,它含蓄地說:“二十國集團領導人費盡力氣才就長達17頁的最終公報達成一致。這比什么都沒達成強,畢竟也有根本無法就共同文本達成一致的可能。盡管如此,美國的特殊地位被寫入了公報當中。這在G20峰會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p>
《匯報》講的是公報中的一段話:“‘知悉美國退出了《巴黎協(xié)定》,其他國家都明確表示支持迅速貫徹該協(xié)定?!边@確實有點19對1的感覺了,或者換句話說,是1“懟”19的感覺。
特朗普先生無疑是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是美國歷史上很有個性的一個人,當然也是美國歷史上很有個性的一位總統(tǒng)。就像G20新聞不能不寫美國與其他國家19:1的關系一樣,他與其他人的意見不合、美國與其他國家的意見不合,越來越成為這個世界的顯著特點了。那樣的場合那樣的場景,要十分生動而貼切地表達出事情的精髓,大概只能借助于偉大的中文了,借助于那個非常生動與鮮明的字了。對了,就是“懟”。
按照美國人自己的“民主原則”,19:1的話,應該說那個1,就要“服從”19作出的決定了。但是剛才也講過,遇到某些人物,情況就不一定說得準了。某些總統(tǒng)個性鮮明,他才不管有多少人跟他有不同觀點,只是認為世界就是應該順著他的思路走,哪怕你是19:1,或者是1“懟”19,都是無所謂的。
不過這樣的做法常常會帶來另一個不良后果,就是把他們時常掛在嘴上的的“民主”招牌,比較結實地搧了一個嘴巴,讓大家看到,所謂的“民主”,不過是要看自己心情如何,才決定用或者不用。
更何況,《巴黎協(xié)定》并不是一個討論稿,需要討論之后投票再做決定的事,而是一個已經(jīng)簽署了正式協(xié)定文本,各個國家必須執(zhí)行國際責任的事情。退出或者不執(zhí)行《巴黎協(xié)定》,這是一個不遵守國際承諾、在國際上背信棄義的事情。
G20峰會的要義,是在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環(huán)境里,地球人能更好地合作、協(xié)調、共贏。所謂“一人向隅”帶來“滿座不歡”,那就跟合作共贏的大方向格格不入了。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利益所在與關注焦點,但是國家間合作所能得到的益處,可能會遠遠超過單打獨斗所獲得的收益,這就是合作的精髓和本質。這個時候,心態(tài)就變得十分重要,是合作獲得更大的收獲,還是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冷“懟”世界,既考驗一個人的判斷能力,更考驗一個人的胸襟與智慧。
個性是一件蠻有意思的事情,它讓人類豐富多彩而熱鬧非凡;個性又是一件充滿意義的事情,它測驗著人類自身的責任和擔當。
從這個意義上講,“懟”,既是一件有趣的事,也是一把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