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睿
[摘要]目的 探討手術室專業(yè)核心能力的培訓模式。方法 2015年1~12月,圍繞《專業(yè)護士核心能力建設指南》等文件,對我院護士實施個性化、多元化的有效培訓、考核等,與2014年1~12月1年內(常規(guī)培訓)護士專業(yè)能力考核結果以及手術室醫(yī)生、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 培訓后手術室專業(yè)護士在手術配合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顯著提升。培訓前后手術室醫(yī)生對護士的滿意度評分、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展開分組層級培訓可顯著提升臨床護士的綜合素養(yǎng)與能力,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手術室;專業(yè)護士;核心能力;分組層級培訓
[中圖分類號] R4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6(b)-015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 of core competence in operation room.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personalized,diversified,effective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and so on was conducted for nurses of our hospital around the "professional nurses core competence construction guide" and other documents.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of nurses in 1 year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for nurses in operation room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he training,the professional nurses in the operation room ha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nurses.The satisfaction degree score of doctors in operation room to nurses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score of patients to nurse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group level trai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clinical nurse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Operation room;Professional nurse;Core competence;Group level training
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手術室技術部門的技術水平也逐漸趨于完善,手術風險較大,要想保證手術的成功率,要求手術醫(yī)護人員具備專業(yè)技術水平,同時也要密切的配合,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手術風險,對此目前對于手術室護士專業(yè)技能水平以及核心能力等更加看重。實踐證明,在圍繞相關管理規(guī)范展開分組層級培訓,可顯著提升患者的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對此展開深入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手術室研究區(qū)護士共計28人,年齡在22~45歲,平均(29.5±3.1)歲,包括副主任護師1名、護師6名、護士21名等職位護理人員,其中中專、大專、本科學歷護士分別為12、13、3名。納入與排除標準:研究對象均來自我院手術室護士,且層級管理小組,需具備5年以上工作經(jīng)驗,學歷為本科或是以上文化程度,排除中途終止培訓的受訓人員。
1.2方法
1.2.1核心能力培養(yǎng)方式
1.2.1.1一對一培訓 將培訓護士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個負責高層級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當作小組組長,組內成員根據(jù)自評、他評等方式,分成多個等級,高層級護士,有責任帶教低層級的護士學習與培訓工作,受培訓的護士,有問題可以隨時向高層級護士請教[1]。
1.2.1.2培訓計劃 組內成員分級后,可根據(jù)組內各級成員的能力,制定層次化的培訓計劃、目的、內容等,持續(xù)培訓3個月。
1.2.1.3培訓記錄 對各個受培訓護士實施培訓記錄,要求各個護士準備培訓記錄本,指導人員定期對護士培訓記錄情況進行打分、點評,繼而保證培訓效果。
1.2.1.4培訓總結 定期組織各個小組展開培訓交流活動,各個小組各個層級護士,可以將自己培訓中的問題、經(jīng)驗、感受等分享給大家,鼓勵所有人參與到討論中,繼而起到取長補短、了解各個護士想法的效果,及時發(fā)現(xiàn)護士的培訓需求,并隨時給予針對性的培訓指導,為后續(xù)培訓模式改進、晉級提升等奠定良好的基礎[2]。
1.2.2培訓內容
1.2.2.1思想道德教育 要想提升手術室乃至醫(yī)院的護理水平與服務質量,首先是加強護理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繼而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道德型、有責任心的護理人才。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培訓護理人員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使其真正的熱衷于護理崗位,在完成護理工作的同時,能夠保質保量、盡職盡責。將自身的利益、醫(yī)院利益、患者利益、社會利益等合理的排序,在遇到困難時,積極克服困難,一切以患者的利益為主,學會換位思考,為護理事業(yè),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與貢獻,時刻將道德責任心放在護理工作的首位。
1.2.2.2專業(yè)技能培訓 隨著國內外手術技術的不斷成熟,手術室護理學也逐漸的獨立與優(yōu)化,被人們廣泛的重視,作為手術室護理人員,首先要具備主動學習意識,不斷學習新技術、新設備專業(yè)知識,了解行業(yè)的最新發(fā)展,鞏固新舊知識的同時,加強對手術器材的實踐與經(jīng)驗總結,主動掌握手術設施的操作技能,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原則,選派不同護理人員,積極參加專業(yè)技能提升課程,組織護理人員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培訓,或是請專家介入指導,從而保證專業(yè)業(yè)務、技能水平的提升[3]。
1.2.2.3培訓法律意識 隨著我國個人權益等相關法制的不斷完善,人們的法律意識也逐漸提升,為了降低手術室醫(yī)患糾紛,保證患者的合法權益,要求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使其在規(guī)范護理的同時,更要合法保護自己的權益,在醫(yī)療糾紛中,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使手術室護理人員,可通過法律途徑,將護患糾紛損失降到最低。
1.3觀察指標
圍繞培訓手冊內容,對層級培訓護士實施晉級考核,分數(shù)>80分即可晉級。
對比兩組護士培訓前后手術各個考核成績,包括平時抽考、理論考核以及實踐考核成績,以平均分形式比較。
利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手術室醫(yī)生,對護士工作態(tài)度、積極主動性、業(yè)務能力、日常配合、溝通交流能力、臨床實際解決能力、對病患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滿意程度進行評分,每項10分,滿分100分。
利用自制患者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護士護患溝通方面、手術環(huán)境方面護理服務方面、護理技術方面的滿意程度,分數(shù)制同上,分數(shù)>80分表示滿意。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晉級情況
經(jīng)過專業(yè)核心能力培訓,護士在主動配合能力、臨床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顯著提升,自培訓以來,28名培訓人員,從N3級晉級到N2級共計5人,從N2級晉級到N1級共計6人。
2.2培訓前后護士考核成績的比較
培訓后護士平時提問、理論考核、臨床實踐技能考核評分明顯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3手術室醫(yī)生對專業(yè)護士滿意度評分的比較
培訓前后手術室醫(yī)生對專業(yè)護士的的滿意度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4培訓前后患者對專業(yè)護士滿意評分的比較
培訓前后患者對專業(yè)護士的滿意度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對手術室專業(yè)護士展開核心能力培訓,可顯著提升專業(yè)護士的臨床工作能力,提高護士的學習積極性,為自主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層級培訓,可實現(xiàn)對本區(qū)護士個性化、全員化的培訓;另外在培訓過程中,也會面臨一系列困惑。主要在于護士人員多為女性,工作任務重,壓力較大,加上適婚生育的年齡,人力資源調配方面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很多參與培訓的護士,不得不中途放棄培訓。加上受到以往制度的影響,人員方面的調動,新員工的融入等,增加了培訓的難度與工作量,導致部分護士,在尋求培訓理念的主動性方面較差,另外沒有將院內、院外的培訓做到有效的結合,也影響了培訓的效果,對此積極展開層級、分組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實施幫帶培訓形式,實現(xiàn)對新入職護士的個體化培訓,繼而有效保證培訓效果[4-7]。
對于培訓護士的考核與點評必不可少,也是檢驗培訓效果的唯一途徑,對此可以采取互評、自評等方式,實現(xiàn)多元化的點評,繼而保證考核、點評的公正性與科學性,真正實現(xiàn)培訓的目的[8-10]。
培訓對象主要為新畢業(yè)護士、從其他科室調入手術室且具有1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jīng)驗的注冊護士、目前從事手術室工作的護士。經(jīng)過層級培訓后,在接受專業(yè)培訓的護士核心能力的評估的基礎上,對其適當調整,一旦發(fā)現(xiàn)沒有達到考核標準,繼續(xù)延長層級培訓的時間,達標的受訓護士,可縮短培訓時間,實現(xiàn)彈性培訓模式[11-15]。
綜上所述,對手術室專業(yè)護士的培訓,是一個復雜且繁瑣的過程,為了保證培訓效果,更好地提升護理滿意度,在完善相關規(guī)章制度的同時,可廣泛采納護士的建議與想法,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積極開設交流溝通、監(jiān)督與意見反饋平臺,讓護士提出培訓創(chuàng)新理念與模式,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加強調整,讓護士學習到更多、更全、更實用的手術室專業(yè)核心技能,對我國護理行業(yè)技能水平的提升,起積極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鄒瑩,張佳璐,李雪,等.培訓評估圈模式提高眼科手術室護士核心能力的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1):14-17.
[2]唐秀芳.分級專項培訓模式對降低手術室術中護理失誤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12):99-101.
[3]楊青,侯燕,謝紅珍,等.我國手術室??谱o士培養(yǎng)和管理的文獻計量學研究[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6,31(3):419-422.
[4]陳雪莉,謝太普,馬靜.手術室護士對腔鏡??婆嘤栃枨蟮恼{查研究[J].當代護士,2016,(2):27-29.
[5]周亞芬,胡文娟,楊霞.手術室青年護士專業(yè)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與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5):604-608.
[6]彭英,馮迎梅.專業(yè)化分組護理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醫(yī)藥衛(wèi)生:文摘版,2016,8(7):00208.
[7]錢晨,王愛紅,馬茜.手術室護士自主學習能力與核心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8):1071-1075.
[8]蘇惠清,黃淑萍,黃淑蘭.兩種形式的護理查房在護士核心能力培訓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15):133-135.
[9]歐陽冰玉.關于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5,21(21):97-98.
[10]楊譜.人文護理模式在臨床護理人員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18):138-139.
[11]陸云,龔榮花.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基地指導老師選拔淘汰機制的探討[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7,23(1):130-132.
[12]錢晨.手術室護士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分析[J].江蘇醫(yī)藥,2015,41(23):2927-2928.
[13]陳杏秀.RCA(根因分析法)在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13):96-99.
[14]陳銳,李靜,張靜.基于勝任力為導向的手術室??谱o士培養(yǎng)使用與評價[J].全科護理,2017,15(5):597-598.
[15]別逢桂,黃紅友,戴紅霞,等.臨床路徑管理模式在手術室研修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11):1367-1368.
(收稿日期:2017-04-11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