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法律并未直接明文規(guī)定生育權,而是通過法律法規(guī)對于義務的確定來體現(xiàn)。墮胎的決定權歸屬,這一問題兩大法系國家有著不同的規(guī)定。英美法系國家認為丈夫不享有妻子墮胎的決定權,而大陸法系國家規(guī)定墮胎需要配偶同意才可繼續(xù)進行。根據(jù)我國法律規(guī)定,婚姻關系中夫妻之間平等地享有生育權,但根據(jù)《婦女權益保障法》第51條之規(guī)定“婦女有不生育的自由”,丈夫行使生育權的同時應該尊重妻子的不生育權。
關鍵詞:生育權;不生育自由;平等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人們的法律意識也在增長,生育權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因生育權引起的糾紛和訴訟也逐漸增多。作為一項基本人權,生育權是指一定歷史條件下公民基于合法婚姻基礎而享有的決定是否生育子女,如何生育子女,何時生育子女的自由。而生育權在我國還是一項尚存爭議的權利,我們對于生育權這樣一項權利還不是很清晰,對于許多問題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尤其是如何協(xié)調(diào)、平衡和保護婚姻關系中的生育權的問題。下文將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我國生育權的法律規(guī)定
我國法律沒有直接明文規(guī)定生育權。關于生育問題的法律規(guī)定首先是通過義務的方式體現(xiàn)的。1980年《婚姻法》第12條規(guī)定:“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下文簡稱《憲法》)第49條規(guī)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于2002年頒布并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下文簡稱《婦女權益保障法》)首次從權利角度確認生育權。該法第51條規(guī)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p>
我國在法律上全面確認公民生育權的法律,是200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法》(下文簡稱《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本法第17條規(guī)定“公民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依法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夫妻雙方在實行計劃生育中負有共同的責任?!薄度丝谂c計劃生育法》對公民的生育權利和義務進行了規(guī)定,明確了公民的生育權利受到保護。
解讀以上法條可知,從積極角度來說,權利人可以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享受生育帶來的利益;從消極方面而言,權利人可以憑自己的意愿拒絕生育,并且要求任何人不得強制其生育。
二、國外對于生育權的法律規(guī)定
1.英美法系
在美國的法律規(guī)定中,生育權是隱私權的一個部分,屬于“自決隱私”。對于生育權的權能以及兩性生育權沖突的協(xié)調(diào),主要是通過司法實踐來推進的。美國的一些判例規(guī)定,男方?jīng)]有否決妻子墮胎的權利。美國向婦女的生育權傾斜的政策也體現(xiàn)在1992年家庭計劃中心訴凱西案中,因為在該案中法院裁定:丈夫沒有要求妻子在墮胎前必須告訴他的權利。
在英國,法律規(guī)定婦女墮胎需符合法定條件并征得醫(yī)師的同意,而不是丈夫的同意。這在發(fā)生于英國1979年發(fā)生的帕頓訴英國懷孕咨詢服務人的案子中可以體現(xiàn)出來,丈夫根據(jù)《1967年墮胎法》的相關規(guī)定起訴妻子要求其在未經(jīng)他允許的情況下不得接受墮胎手術。但是喬治·貝克爾爵士認為他沒有這樣的權利,因為在《1967年墮胎法》并沒有這樣的規(guī)定。因為在歐洲,墮胎往往被作為一個健康問題看待,而不是權利。
在澳大利亞[1],昆士蘭州最高法院的法官威廉斯在1983年凱訴特案件中認為妻子墮胎是自己的權利,丈夫無權干涉。在加拿大,20世紀90年代的特里布雷訴戴格勒案件中,法庭同樣否決了丈夫的此類請求。
2.大陸法系
在日本[2],法律不承認婦女有最終決定權,要求墮胎必須征得配偶同意,依據(jù)1948年《優(yōu)生保護法》的相關規(guī)定,墮胎須履行一定的手續(xù),夫婦雙方同意,由專門的醫(yī)師實行等。
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優(yōu)生保健法”第9條規(guī)定:因懷孕或生產(chǎn)都有可能影響婦女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正常生活,如果因為這些原因而婦女想要墮胎的話,需經(jīng)過丈夫同意才能進行。
三、生育權的法理探析
生育權作為一項人身權利,任何機構和個人,非依法律規(guī)定,不得剝奪婦女的生育權。對于生育問題,夫妻雙方享有同等決定權,但生育權的實現(xiàn)需要夫妻雙方的協(xié)商一致,如果夫妻雙方協(xié)商不一致,則任何一方也不得強迫另一方違背自身意愿生育或不生育。男性雖然有生育權,但這個權利不能隨意行使。針對婦女已經(jīng)懷孕的情況,在婚姻存續(xù)期間,妻子有依照法律規(guī)定生育子女或不生育的權利。生育是一種自然行為,女性的生理功能決定了一旦受孕,胚胎就自然而然成為婦女身體里的一部分。無論是生育抑或終止妊娠,除了女性自身外,他人無法通過合法方式進行控制。此時,丈夫的生育權的實現(xiàn)只有通過妻子才可實現(xiàn)。如雙方生育意見一致,則丈夫的生育權得以實現(xiàn)。但如果雙方未能達成一致,丈夫的生育權則無法實現(xiàn),同時任何人也不能干涉妻子對于生育權實行的意愿,否則很容易對婦女造成生理及心理上的傷害。因為此時,是否生育屬于妻子的人身自由權,更與妻子的生命健康權息息相關。丈夫不可因自身生育權的行使,而侵害妻子的人身自由權。從這個角度進行分析,懷孕后是否生育子女,要憑妻子的自身意愿所決定,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干預。
針對夫妻雙方生育權是否相阻的問題,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頒布實施日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頒布實施之后,根據(jù)后法優(yōu)于先法的原則,身為丈夫的男性只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其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17條當然的享有生育權,而且其享有的生育權受法律保護。故此,婦女的生育權保護并不構成男性生育權行使的阻力。
《婦女權益保障法》第51條中強調(diào)了婦女的不生育自由,通觀我國法律,沒有條文對男性不生育自由給出規(guī)定,這是否違背了平等對待原則?不可否認,由于人類自身身體特征的限制,在積極行使生育權時需要夫妻雙方的支持和共同決定,但是《婦女權益保障法》似乎忽略了男性的積極生育權,這一點必須從立法意圖上加以理解,此規(guī)定是多方利益衡量的結果。作為對等的待遇,女方在實現(xiàn)生育權時承受了孕育過程中的種種痛苦和不便,這是男性所不能替代的,法律據(jù)此賦予了女性在生育權上更大的話語權。反之,如果男性擁有同樣對等的話語權,將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一系列強制墮胎的局面,嚴重損害婦女的身體健康。因此,婦女的生育意志更應得到法律的尊重。
四、針對生育權實施的建議
婚姻關系存續(xù)中夫妻之間平等地享有生育權,就生育問題,夫妻雙方應當通過平等協(xié)商的方式加以解決。生育是一個家庭得以延續(xù)的重要基礎,也是絕大多數(shù)男女結合后的一個必然選擇,有生理原因,更有社會原因。因此,就生育問題如針對生育的時間、生育子女的個數(shù)乃至生育與否應當通過協(xié)商溝通加以解決,但任何一方都不允許采用強迫方式來促使另一方采取積極作為的方式完成生育的目的。因為法律一旦允許強制,將會使女性重新淪為生育的工具,那樣的話,《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五十一條規(guī)定的“婦女有不生育的自由”將成為一句空談。畢竟,生育并非婚姻的目的。
雖然丈夫不能強迫妻子生或者不生孩子,但是男性的生育權并不是一句空話。其實,法律既然規(guī)定了男性的生育權,就會賦予男性一定的權利作為保障的手段。如果妻子不愿意生育孩子,丈夫卻想要孩子,夫妻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無法通過溝通達成一致,那么丈夫可以以此作為請求離婚的理由與妻子離婚,法院會把這個理由作為判決其離婚的依據(jù),通過這種方式丈夫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生育權。但是如果妻子想要孩子,而丈夫不想要孩子,妻子生下孩子后,丈夫不能以生育權為理由,拒絕履行父親對孩子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
五、結語
生育不僅是每個家庭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同時,它也是在延續(xù)親屬關系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從民事角度規(guī)定親屬之間的生育權糾紛如何處理,這將是以后民法典和婚姻家庭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雖然法律對男性、女性的生育權都作了規(guī)定,但是,生不生孩子畢竟是夫妻兩個人的事情,由哪一方單方面決定都會對家庭關系、夫妻感情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所以,為了家庭夫妻的和睦,夫妻雙方還是應當盡量通過溝通對生育子女的問題達成一致。相互理解才是幸福家庭的根本。
參考文獻:
[1]張克克.《對“墮胎”的幾點法學思考——以生育權和出生權以及二者的價值沖突為視角》[J].學理論,2009(12).
[2]馬也.墮胎問題的法學思考[J].知識經(jīng)濟,2009(5):14-15.
作者簡介:
劉剛,男,四川同興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共黨員,雅安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