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白毛女”60載中國情
時值中日邦交正?;?5周年。5月19日,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了該團歷史上的第15次中國巡演。舞劇編導清水哲太郎說:“用芭蕾舞《白毛女》給中國觀眾帶去感動,這就是我們?nèi)毡救说内H罪?!?/p>
5月19日晚,人民大會堂,松山芭蕾舞團主演、69歲的日本“喜兒”森下洋子身穿周恩來總理送的舞蹈服,第一次站在這個舞臺上。
演出結(jié)束后,在到訪淮安周恩來紀念館時,她捐出了這套衣服。原物“奉還”,這一舉動非同尋常,雖然是松山芭蕾舞團表達對周恩來一份敬意的心情,但也更讓人感受到另一層的意義——這很可能是森下洋子最后一次表演《白毛女》了。
這是松山芭蕾舞團的第15次訪華之旅。而森下洋子的婆婆,日本第一代“喜兒”扮演者松山樹子,也早已將衣缽傳承。
白毛女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歌舞劇、影視版《白毛女》感動了幾代人,其中也包括日版《白毛女》的創(chuàng)作者、松山芭蕾舞團創(chuàng)始人清水正夫和松山樹子。
1952年,周總理向日本贈送一份電影《白毛女》拷貝,清水、松山夫婦觀看后大受感動,創(chuàng)作出世界上第一部芭蕾舞劇《白毛女》,由松山擔綱出演第一代“喜兒”。
1955年,松山樹子首次訪華,當時周總理對她說:“下次帶著《白毛女》,大家一起來。”正是這句囑托成就了日版《白毛女》首次在華公演。
1958年3月,在中日尚未恢復邦交的情況下,松山芭蕾舞團頂著壓力,作為日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成立以后第一個訪華使節(jié)赴京。此后,松山芭蕾舞團幾度赴中國演出。多年“芭蕾外交”,松山芭蕾舞團與中國積攢下深厚情誼。
第一代“喜兒”松山樹子1955年在天安門城樓觀看閱兵時,自始至終激動得淚流滿面。她后來回憶,“大家都在慶祝國慶節(jié)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淚流滿面……我想,這一定是由于我演了《白毛女》的緣故”。
首次訪華歷時近兩個月,回到日本正逢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松山芭蕾舞團隨即投身紀念活動,打出“早日恢復日本與中國邦交”的標語。這是日本民間團體主張恢復日中邦交的最早文字記錄。
3年后,松山芭蕾舞團的《白毛女》先后在北京、重慶、武漢、上海舉行了公演,所到之處均引起巨大反響。70年代,甚至出現(xiàn)過一批不遠萬里前來、深夜排隊買票的“松山粉”。
上世紀70年代,清水正夫當時留著一把大胡子,據(jù)說他曾發(fā)誓,不目睹中日邦交正常化就不把胡子刮掉。圖為清水正夫與夫人松山樹子
時光流轉(zhuǎn),由松山樹子、森下洋子婆媳倆傾情演繹的《白毛女》已走過60多個年頭。
在最新改編的芭蕾舞劇《白毛女》中,清水正夫之子、編導清水哲太郎加入多名“白毛女”,與森下洋子共同起舞,以堅定舞姿控訴著舊社會的殘酷不公。
芭蕾舞劇一開場,一群“喜兒”哭喊著涌上舞臺,她們的悲慘與痛苦跨越舞臺,在觀眾席上蔓延開來,瞬時把人們帶回那個年代。松山芭蕾舞團的《白毛女》一直以來都以強烈的感染力著稱。觀眾看完經(jīng)常飽含淚水、起立鼓掌。這也是松山芭蕾舞團沖破各種阻力,在日本各地公演《白毛女》的動力。
雖然日本歷史上也有遭遇壓迫的勞苦大眾,具備理解《白毛女》的基礎(chǔ)??蛇@畢竟是一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故事。為此,舞團的成員必須克服重重困難,理解孕育這個故事的中國革命,了解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的時代背景,才能真正讀懂喜兒、讀懂大春、讀懂中國老百姓,讀懂中國老百姓的苦難和希望。
演出這樣一個中國故事,“同理心”尤為重要。森下洋子和丈夫清水哲太郎一直致力于讓年輕的團員了解當年的日本侵略史,從而理解中國革命,理解《白毛女》。
在排練中,清水哲太郎感到演員情緒不到位,沖到飾演老百姓的演員面前高聲嚷到:大春回來了,情緒,情緒!盧溝橋事變已經(jīng)發(fā)生了!日本開始侵略中國了!情緒、情緒!他也轉(zhuǎn)向“大春”,指著他的八路軍袖標說:這是什么,這是責任,責任!
當舞蹈最后,八路軍解救出喜兒,劇情走向最高潮時,伴隨著“太陽就是毛澤東,太陽就是共產(chǎn)黨”的歌聲,臺上的演員熱淚盈眶,臺下的觀眾也感動不已。
“沒想到一個日本劇團能把白毛女演得這么細致?!毖莩鲋x幕后,觀眾許先生感慨。
“我是抗戰(zhàn)期間出生的一代,是伴隨《白毛女》的故事長大的,田華的第一代白毛女,上海排的芭蕾版《白毛女》,我都知道?!痹S先生說,了解《白毛女》的演出脈絡(luò)之后,再看松山芭蕾舞團版《白毛女》尤為感慨,“他們畢竟是日本人,演得中國鄉(xiāng)村的味道很濃,情感把握也很到位,看了很感動”。
演出結(jié)束后,松山芭蕾舞團的一眾演員,用中文喊出“我們?nèi)毡救?,究竟何時喊出我們的感謝和謝罪”,現(xiàn)場爆發(fā)出最為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
“我們堅信,正因為我們是真正的日本人,在這里上演芭蕾舞劇新《白毛女》有著巨大意義?!眱擅缮桨爬傥鑸F演員的開場詞語氣堅定。
“一切為了中日友好,這是感謝、謝罪。”森下洋子說。在前輩們工作過的地方表演,她感到無比幸福。
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總代表清水哲太郎說:“通過我們?nèi)毡救俗龅倪@臺《白毛女》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我們想通過芭蕾舞來表達出歉意,那些曾經(jīng)在戰(zhàn)爭中給中國人民帶去傷痛,而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中想說又不知如何表達的心情?!?/p>
松山芭蕾舞團創(chuàng)始人清水正夫曾這樣定義自己,他說:“我是最愛中國的日本人,我也是最愛中國文化的日本人,我更是向中國人民謝罪的日本人。”
1972年,上海舞劇團200余人帶著芭蕾舞劇《白毛女》訪問東京,給日本帶來了轟動。
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引發(fā)了日本文藝愛好者爭唱“北風吹,雪花飄”的熱潮。就在芭蕾劇院的走廊中,中日友協(xié)副秘書長孫平化與觀看演出的日本自民黨、社會黨、公民黨代表等政府重要人士展開了“走廊外交”。
但在中國團員落腳的酒店和排練場周圍,經(jīng)常有右翼團體騷擾抗議。為了防止有人扔燃燒彈破壞演出,松山的年輕演員穿著戲服、拿著浸濕的毛毯等在臺側(cè),隨時準備沖上臺撲滅燃燒彈。
在清水正夫的影響下,松山芭蕾舞團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塊高地。他的夫人、第一代白毛女的扮演者松山樹子表示,“日本文化的源頭在中國,我們要向中國學習”;第二代白毛女的扮演者、芭蕾舞大師森下洋子也說,“昔日之恩,無以為報”。
1975年,北京藝術(shù)團在日本演出時,右翼分子威脅用定時炸彈破壞演出,清水正夫凜然不懼,出資聘請日本少林寺為中國北京藝術(shù)團保駕護航。不僅如此,每當松山芭蕾舞團來華訪問演出時,他們都主動前往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延安等中國抗日圣地,并代表日本懺悔謝罪,與當?shù)氐娜嗣窠涣髀?lián)歡。
這就是松山芭蕾舞團,一個對中國人民深懷真摯情感,并崇尚中國文化的藝術(shù)團體。走進松山芭蕾舞團的練功廳,映入眼簾的,首先是掛在墻上的中國老一代領(lǐng)導人周恩來和夫人鄧穎超的照片。半個世紀中,中國幾代國家領(lǐng)導人都觀看過松山芭蕾舞團表演的《白毛女》。清水正夫幾乎每年不止一次來中國訪問,1995年,他實現(xiàn)了第100次訪華。
2008年6月25日,清水正夫仙逝。而此前的5月份,他帶領(lǐng)清水哲太郎和森下洋子及全團演員到中國大使館吊唁汶川地震罹難者,并送上團員們的捐款。
這是清水正夫的最后一次公務活動。他用一生證明,自己就是那個“最愛中國的日本人?!彼南乱淮^承他的遺志,呵護著中日人民的友誼。
如今,松山芭蕾舞團和她的《白毛女》確實如清水正夫所愿,已經(jīng)成為了中日友好的象征。
(《人民日報》2017.5.2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