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翠紅
(哈爾濱市松雷中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摘 要: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學習的核心,創(chuàng)新也是實驗的靈魂。化學是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實驗教學 高中化學 應用
一、高中化學探究實驗教學的流程
在高中化學探究實驗中,學生是整個實驗的主體,整個過程都是由學生完成的。而教師則在一旁起到指導和輔助的作用。在進行實驗的時候,首先教師需要對實驗有整體的設計和掌控,防止探究實驗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偏離。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就要根據老師的問題展開假設,并且自己動手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觀察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便是對實驗報告的書寫。因為在書寫實驗報告的時候,學生可以將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再仔細的回想一遍。這個過程是一個總結反思以及提高的過程。從這個流程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探究性實驗的主體正是每一個學生本身,他們通過親自動手實驗融入到了這個課堂之中,鍛煉自己能力的同時也掌握并鞏固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接觸實驗時是非常感興趣,并且樂意去做的。這就在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作為支撐,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一定會事半功倍。[1]
二、探究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1.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探究實驗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學生能夠自己動手實踐,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而且我們也知道了興趣對學生學習的巨大作用。所以在進行探究實驗的時候,教師也要在提高學生積極性上下功夫。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日常生活實例來創(chuàng)設探究實驗的情境。因為日常的生活實例會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和生活是十分貼近的,越是接近學生的生活,越是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2]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學習氯氣的性質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二戰(zhàn)的一個實例進行導入。在二戰(zhàn)期間,德軍采用了一種黃綠色的氣體,英國士兵在吸入這種氣體之后開始出現咳嗽、胸悶等狀況,一些身體較弱的士兵甚至當場死亡。就讓學生通過教師的這一番敘述,找出氯氣具備的基本性質,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并且教師要適當的啟發(fā)學生,采用什么辦法可以避免這一黃綠色氣體的傷害。
2.通過探究性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凡是做實驗就離不開觀察,而觀察能力指的就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發(fā)現實驗現象之中隱藏的本質,一些觀察能力較為敏銳的學生能夠指出實驗現象中的特征,并且得以運用。比如說,在進行一些鑒別液體的實驗中,有些學生就能夠結合以前所學的知識,很快的聯(lián)想到選擇合適指示劑來進行鑒別。舉個較為詳細的例子,在鑒別苯、乙烯、甲苯三種液體的時候,有些學生會按部就班的用常規(guī)的指示劑進行鑒別,而那些觀察能力以及應用能力較強的學生卻能夠聯(lián)想到被酸化的高錳酸鉀。這無疑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在教師組織探究實驗教學的時候需要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思維模式的養(yǎng)成。這樣慢慢的學生對化學現象的感覺就會越來越敏銳,在感覺的指引之下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思考。更加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鼓勵學生對實驗進行延伸和擴展
教師使用探究實驗的教學方式也是為了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為探究實驗不同于驗證實驗,有著固定的流程。探究性質的實驗相對來說開放性較強,因此學生在進行探究的過程中,也會增強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探究實驗的基礎之上,如果教師再對學生加以要求使他在原有的實驗基礎之上進行延伸,這無疑是更大的進步。因為學生不僅僅要對本實驗有著充分的了解,對實驗本質已經完全掌握。還需要具有一定的遷移能力和實驗技能。在這種延伸擴展的過程之中,學生需要自己去分析、推理實驗過程,這是困難的,但同時又兼具挑戰(zhàn)性,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享受到更大的樂趣。
比如在將乙烯通入溴水之后,溴水會褪色。那么很多同學就會認為是乙烯的因素導致溴水褪色。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因為在生產乙烯的時候純度并不是百分之百,還存在著一些二氧化硫,它同樣可以使溴水褪色。所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探究究竟是什么因素導致溴水褪色。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擴展實驗。這個時候學生已經不是為了學習而去學習,學生學習的動力變成了自己的求知欲,渴望去解決這個問題。這種人才才是社會將來需要的人才。
4.實驗的創(chuàng)新。在學生們能夠熟練地進行實驗操作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們自己適當地去發(fā)揮一下,自己設計實驗,這樣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舉一個簡單的、大家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蘋果在削皮一會以后,如果擱置的時間過長,那么蘋果的顏色會變深,那么這是什么原理呢?有的學生們認為是蘋果中所含的鐵元素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氧化后的結果,但是有的同學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認為可能是蘋果的表面進行了變化,造成的光的反射以及其他原理的改變。而有的同學也認為可能是因為蘋果在空氣中擱置的實間較長,因為表面沒有了表皮的吸收,導致了蘋果吸收了空氣中的雜質所發(fā)生的顏色的改變。其實,對于這樣的問題,老師沒有必要去講解其中的原理,可以讓同學們自己進行實驗設計,來明白到底是怎樣的情況所發(fā)生的反應。我們可以在保證學生們的安全情況下,讓學生們寫出所需要的實驗材料,以及讓學生們寫出實驗步驟以及可能的結果,把這些東西拿給老師去看,在老師的指導或者建議之下,去進行探索實驗。[3]
結語
綜上所述,實驗其實就是要讓學生們自己充分的發(fā)揮想象,獨立地去動腦思考設計,如果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思想設計順利地完成設計,并且順利的完成實驗,那么證明這名學生已經學會了獨立的思考方式,對于老師來說也是自己本身教育成果的一個展現,并且這樣不僅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會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讓師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有用的知識。
參考文獻
[1]熊德鑫.物理創(chuàng)新實驗在教學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2016(24)
[2]盛芳劍.創(chuàng)新實驗: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J].湖南高中物理.2015(01)
[3]吳寶平.創(chuàng)新實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