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文物的研究也在逐漸深入。對于文物而言,無論是哪一個時期的,都擁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意義。文物,作為人類文化的產(chǎn)物,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發(fā)展的載體,是歷史上祖先改造世界的體現(xiàn)。文物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以及藝術價值都擁有一定的隱蔽性,需要進行文物鑒定才可以將其揭示出來。本文在分析文物鑒定的基礎上,通過文物鑒定若干問題的探討,希望可以對文物鑒定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關鍵詞】文物 鑒定 技術 內容
文物是文化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遺存物。就文物保護工作而言,文物藏品的鑒定非常重要,也是相關業(yè)務得以開展的基礎。在文物藏品內涵不斷擴展、文博事業(yè)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在面對五花八門的文物時,如何才能夠掌握文物鑒定的基本方法,就成為現(xiàn)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也只有掌握了文物鑒定的方法,才可以不斷地提升人們對于古代藝術品的鑒賞能力,確保具有東方古老韻味的藝術品能夠綻放出永久的光芒,并且在現(xiàn)階段的世界藝術之林占據(jù)極高的地位。
一、文物鑒定的概念、特征
(一)概念
文物鑒定是一項通過傳統(tǒng)的方法或者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對文物的年代、質地、真?zhèn)蔚冗M行鑒定的一項工作。文物鑒定本身屬于博物館學和文物學的范疇。一般來說,對于考古地層中出土的文物,基本上不需要辨別真?zhèn)?,一般利用類型學、地層學等就可以進行文化遺存的判別[1]。
(二)特征
第一,文物鑒定本身屬于主觀認識的一種活動。就目前的文物市場來說,文物的鑒定主要取決于道德素質以及鑒定人的認識能力。文物鑒定專家在進行文物鑒定的時候,主要是依靠自己的道德良知以及自身的鑒定經(jīng)驗,這主要是因為文物市場過于混亂造成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定客觀條件的限制。
第二,文物鑒定需要利用科學的方法。在理論界以及實務界,都存在是基于“肉眼”來進行鑒定還是基于科學鑒定的爭論。
第三,文物鑒定的結果就是形成一種結論。這一結論主要包含鑒定文物的名稱、質地、真?zhèn)巍r值等諸多內容,一般形式為專家出具的鑒定書。雖然書面結論對于文物的保護、收藏、定級有關鍵性作用,但是不能起到?jīng)Q定性作用,只能夠成為一種參考,是否承認完全取決于當事人以及相關的組織[2]。
第四,文物鑒定與文物考古的關系。很多人對于文物鑒定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認為文物鑒定屬于文物考古范疇。甚至很多專家都是利用考古學的方法與特征來對文物進行鑒定,以假當真、把真作假,最終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文物鑒定和與文物考古其實是有較大區(qū)別的,其主要表現(xiàn)在對象和責任兩個方面。考古的主要對象是原始的古跡或出土的文物,其本身都是真實的文物,不需要進行真?zhèn)蔚呐袛?,只需要在評級和斷代的基礎上,確保其保管的完整性。然后再進行研究,將其歷史背景、藝術價值、民俗風情以及科技工藝水平等挖掘出來。文物鑒定的對象呈現(xiàn)出真真假假、魚龍混雜、難以辨別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部分文物,首先需要進行的是真?zhèn)蔚谋鎰e,然后再進行價值的判斷、評級以及斷代等。如果文物本身無法進行辨別,考古專家不需要做出相應的結論,就算是存在爭議,甚至是出現(xiàn)了錯誤,都不需要承擔相應的風險或者是經(jīng)濟責任。但是文物的鑒定卻有所不同,雖然目前的責任機制還不夠完善,但是就鑒定專家而言,完善責任機制,尤其是經(jīng)濟責任與法律責任的完善,還需要解決制度這一個問題。相比文物考古來說,文物鑒定需要從事鑒定工作的專家擁有更高的判斷力和水平。
二、文物鑒定的工作性質、對象和內容
文物鑒定主要是對文物的時代、產(chǎn)地、真?zhèn)蔚冗M行辨識,從而揭示文物的價值以及內涵,并且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史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這樣不僅可以做好文物的保護,同時還能夠提高人們對古代藝術品的研究能力和鑒賞能力。文物鑒定是開展文物保護的基礎,只有通過鑒定,才能夠將文物真正的價值揭示出來。在進行文物鑒定的時候,鑒定對象又包含了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如文物藏品、文物遺址、流散文物和遺跡等。文物鑒定主要內容包含了辨?zhèn)?、評定價值以及斷代等。
(一)辨?zhèn)?/p>
在文物收藏中,尤其是傳世品,存在很多偽品。在陳列、研究與保管之前,需要將偽品辨別出來。對于真?zhèn)蔚谋鎰e,主要是針對流散文物和館藏文物。針對文物史跡,只需要辨別其中的一部分。建筑物上的附屬品被毀壞之后,會按照原本的形狀重新進行雕刻,同建筑物本身并非同一個時代,如果不能有效地辨別,很容易造成混亂[3]。
(二)斷代
文物的斷代是鑒定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在具體鑒定中,需要有效地辨別那些因為作偽而導致文物年代混亂的現(xiàn)象。同時,針對沒有紀元的文物,則需要鑒定其年代。
(三)評定價值
文物本身擁有歷史價值,同時也可以成為有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的文化遺存。在還沒有將其確定為文物之前,需要對其價值進行合理地評定。這需要在具體的鑒定環(huán)節(jié)中,能夠基于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做好具體的分析,鑒定文物本身的歷史地位、內容以及制作工藝等。
(四)評定等級
評定等級也是文物鑒定的重要內容,按照文物相關法律法規(guī),就可以對文物自身的價值加以鑒定。評定等級是主要的鑒定任務。按照國內文物法規(guī)的具體規(guī)定,按照文物價值的高低,可以將流散文物以及館藏文物劃分成為一、二、三這三個級別;對于文物史跡區(qū)則需要劃分成為不同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并且由人民政府進行審核。
三、文物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文物鑒定本身的專業(yè)性很強,部分專業(yè)的研究者才能對文物的真?zhèn)我约皟r值進行辨別。目前社會上存在個別機構和專家職業(yè)操守有問題,他們所出具的文物鑒定結論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很多收藏者將贗品當作“寶物”,因為他們相信了專家的判斷與鑒定,這都是因為利益的驅使。一般來說,市場中文物鑒定的費用是文物本身價值的10%,所以,文物價值越高,鑒定費用越高,專家所獲取的收益也就越多。另外,個別不法分子與文物拍賣公司相互勾結,聯(lián)合欺騙消費者[4]。
出現(xiàn)文物市場問題原因主要是:第一,投機分子惡意炒作。文物市場的運作與股票有點類似,首先是收購一定時期的文物,然后將價格炒作起來,然后進行“放水”。如乾隆時期的青花瓷,就曾出現(xiàn)過被壟斷的現(xiàn)象。由于文物市場本身聯(lián)動性強、交易時間長,所以,很難識破惡意的炒作。第二,因為文化冬季或者是政治,國外的政府有時候也會參與到中國文物市場。例如,1996年,韓國政府投入資金收購高麗青瓷,原本價格只有數(shù)千元的高麗瓷最后被炒到數(shù)十萬元。第三,拍賣行與媒體的炒作。對于文物收藏而言,拍賣行和媒體起到一定的推波助瀾的作用。例如,上海市拍賣行就將10片甲骨文抄到482萬的天價,在業(yè)內人士嚴重,這是完全不符合規(guī)律的。
四、文物鑒定的方法
在進行文物鑒定的時候,不同類別的文物所選擇的鑒定方法會有所差異。同類的文物也需要做好相對應的比較和辨別,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做好文物的鑒定工作。
(一)基于不同類別的鑒定方法
在實際鑒定工作中,不同的文物類別,選擇的方式也會存在差異。所以,在鑒定文物之前,首先就需要完善文物本身的分類工作。具體而言,就是能夠按照地質,做好文物產(chǎn)品本身的合理劃分,之后再對其價值、真?zhèn)我约皶r代做好相對應的研究。在具體的鑒定環(huán)節(jié)中,雖然鑒定方式多種多樣,但是在具體的分析中,可以將其劃分成為傳統(tǒng)鑒定法和現(xiàn)代鑒定法兩種。
第一,傳統(tǒng)鑒定法。一般來說,文物鑒定都會選擇這一種方式,選擇觀察的方式來鑒定文物。在文物鑒定過程中,完全是依靠鑒定者的經(jīng)驗和積累,才可以將相應的觀察完成。通過文物本身的觀察,就可以及時地做好文物的鑒定。在使用傳統(tǒng)鑒定法的時候,基本上都不會有差錯,這主要是因為關于文物方面的著作很多都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這給現(xiàn)代社會開展文物鑒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支撐,對于文物鑒定工作的健康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二,現(xiàn)代化的科學技術鑒定??茖W技術的發(fā)展,使人們在文物鑒定時使用的方法也越來越先進?,F(xiàn)階段,科學技術已經(jīng)成為緣故社會創(chuàng)造生產(chǎn)情況、復原人類歷史生活背景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在進行文物鑒定時,主要偏向于成分的分析、年代的評定等多個方面。由于很多文物的鑒定使用傳統(tǒng)的方式難以取得成效。在文物鑒定過程中使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所能夠選擇的方式很多,包括:X射線熒光分析法、中子活化法、電子探針法、熱釋光測定法、放射性碳素測定法等諸多方式[5]。
例如,在對陶瓷器等文物進行年代評定的時候,如果沒有參照物,就只有使用現(xiàn)代化的熱釋光測定法進行處理。又如,在對銅器的產(chǎn)地、礦產(chǎn)來源以及制造工藝進行鑒定的時候,很難依靠傳統(tǒng)的方法完成。所以,在具體的鑒定中,就需要利用金相分析法來進行鑒定。
現(xiàn)代技術的合理運用,可以將文物鑒定的準確率和可靠性全面提升。但是與傳統(tǒng)的鑒定方法相比,使用現(xiàn)代化的科學技術,不但其本身需要的成本費用偏高,在鑒定環(huán)節(jié)還可能出現(xiàn)文物損壞的問題。尤其是針對石質的文物或者是在明清時代之后出現(xiàn)的陶瓷器等,如果在鑒定的環(huán)節(jié)通過現(xiàn)代化的科學技術來進行,其本身會受到局限。在鑒定年代相對久遠文物時,很容易出現(xiàn)誤差。
(二)比較與辨別同類文物
文物鑒定中可以采取比較的方式,或者利用同類文物辨別的方式,其具體的操作如下:
第一,比較。在對文物進行鑒定的過程中利用比較方法進行,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都是非常常用的一種方式。在具體的文物鑒定過程中,需要選擇年代相同或者已經(jīng)知道真?zhèn)蔚奈奈镒鳛槠渑袛嗟臉藴?,然后做好相對應的分析和對比處理,這樣才能夠鑒別文物在花紋、質地以及工藝等方面出現(xiàn)的異同,分析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做出科學的判斷。
第二,辨識。對文物的本身進行合理的調查與考證,利用科學檢驗的方式來進行合理的辨識,利用概括、理論思維以及抽象的作用,形成這一類文物最普遍的概念。然后再通過邏輯的推理,合理地概括以及具體的抽象,就能夠滿足對文物的識別處理,這樣所獲取的鑒定結果本身也擁有一定的科學性。
五、結論
總而言之,文物作為歷史文明的有效載體,也是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過程的集中體驗。圍繞文物,逐漸出現(xiàn)了文物保護以及文物市場兩個社會主題,這是基于文化傳承的需求。文物的保護逐漸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這樣對于文物鑒定的重視度也在逐漸提高,相對應的,對文物鑒定的要求也會逐漸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文物鑒定中,還需要針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合理地分析與理解,這樣才能夠滿足現(xiàn)代化文物鑒定工作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岳峰.文物鑒定與文物鑒定學略論[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1(11):148-156.
[2]苗建強.對文物鑒定與鑒賞的探討[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10):240.
[3]邵維秀.文物鑒定的科學檢測方法[J].科技視界,2015(17):308.
[4]華海鷗,王萱.文物鑒定制度的建立與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4(13):41-42.
[5]涂師平.文物鑒定與修復方法[J].東方收藏,2012(0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