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19日開幕。據(jù)香港媒體報道,今年有600余家展商參加,打破去年紀錄。但許多人慨嘆,今年書展幾乎與閱讀、文化無關(guān),快要變成“旅游展”。
香港書展由香港貿(mào)易發(fā)展局主辦,自1990年起每年7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是亞洲最大書展之一。由于入場費便宜,書類廣泛,香港書展每年都吸引大批香港市民和游客進場,成為香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第28屆香港書展由本月19日起,于灣仔會展舉行7天。今年共有來自37個國家與地區(qū)的670家展商參與,以“旅游”作主題,展出9名香港旅游作者的著作、攝影作品以及周游列國的紀念品,希望讀者即使未能“行萬里路”,也能“讀萬卷書”。
開幕當天,不少市民一早在場外排隊輪候,很多孩子家長帶行李箱,準備花數(shù)千甚至萬元港幣購買書籍。但據(jù)香港《都市日報》20日報道,有書商表示,本屆人數(shù)較往年少,消費力低,比往年首日下跌30%-40%?!艾F(xiàn)在人去書展不一定買書,只是當個活動逛逛而已。”
香港《星島日報》指出,今年書展文化氣息不復往年。報道稱,本屆書展大會表示可以“接觸極地絕嶺,走過烽火大陸”、“通過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及其反復沉淀雕琢的文字”得到不同視野,增廣見聞。然而有香港教師參觀書展的“文藝廊”后大感失望:“雖然展出了作家游歷各地的攝影作品及紀念品,但卻沒有反映它們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guān)系。”
報道稱,以往教師鼓勵學生參加書展,可以跟作家親身接觸,交流互動。然而近年來香港書展有所“變質(zhì)”,逛書展已經(jīng)跟逛花市差不多,很多攤位只標榜大減價或新書推介。本屆有書商在旅游主題下大推旅游書,“乍看還以為去了旅游展”。有教師認為,最理想的書展應該是雅俗共賞,但今年予人感覺卻是偏向普羅大眾,而忽略了文學藝術(shù)推廣。
《星島日報》認為,香港書展在商業(yè)考慮之余,亦宜在教育與文學推廣上多加著力,否則參觀者以“趁機”或“血拼”的心態(tài)入場,得不到文化啟迪與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