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秋飚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著名的“踢貓效應”: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fā)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里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zhí)拥浇稚险靡惠v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系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fā)泄的最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反觀我們的校園,雖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但這種現(xiàn)象卻屢禁不止。除了正當?shù)呐u,一些教師的情緒失控,不少是“踢貓效應”的反映,并不是真實內(nèi)心的流露。眾所周知,教師是一個極其煩瑣過于辛苦的職業(yè),不僅勞力費神,還背負著來自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壓力,當教師遭到領導的批評,與同事、家人之間產(chǎn)生矛盾,或生活上遇到難題時,如正趕上上課,學生往往成了出氣筒,輕則陰云密布,重則電閃雷鳴,似乎每個學生都不順眼,學生就成了最終的那個受害者。
“踢貓效應”有害無益。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人們在享受現(xiàn)代生活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神經(jīng)經(jīng)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好像張滿的弓弦,稍有裂紋就會崩斷。此時此刻,就需要我們正確對待和處理,學校也應理解和疏導,甚至可以通過推行人性化的“情緒假”來有效調(diào)控教師的情緒。
教育事業(yè)對教師來說,不是消耗本身而是豐富自我。研讀教材文本,我們暢享讀書的樂趣;和學生朝夕相處,我們分享脈搏一起跳動的快樂;漫步書墨芳香校園,我們品味教書育人的崇高。用淵博學識為學生解疑釋惑,用愛心點燃學生的興趣,是我們的幸福;學生像小鳥,羽毛漸漸豐滿起來,飛向廣闊藍天,是我們的幸?!?/p>
當看到孩子們因為我一個關愛的眼神而莫名感動,因為我一個撫摸而漲紅了小臉,因為我一句親切的問話而高興雀躍,因為我一個小禮物而興奮半天時,我陶醉了,陶醉在他們甜蜜的笑臉和歡快的笑聲中。
當我嗓子嘶啞時,一雙小手送來了含片、熱茶;當我批改作業(yè)手酸背疼時,立即就有一雙小手在我背上輕輕捶打;教師節(jié)來臨,雪片般的賀卡堆滿了桌兒。是的,我因為愛而幸福,也因為被愛而幸福著!
是的,當教書育人帶給教師的不再是壓力,而是一種幸福感時,學校生活就能夠遠離功利,師生關系才會變成愛的傳遞與互動,工作的壓力也會變成動力。教師也就不再拖著疲倦的身軀乏味地穿梭在教室和學生之間,而是面對如朝陽般可愛的學生,智慧進發(fā),活力十足,充滿了職業(yè)的成就感和認同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