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籌/胡桃 文/喃喃 圖/來錢
食/在/廣/州 氤氳于小資氣息中的市井美味
統(tǒng)籌/胡桃 文/喃喃 圖/來錢
在國內(nèi),要說起美食,廣東自要論一論。大家都戲言:飛禽走獸,沒有什么是廣東人不敢吃的。雖說這多少帶著些夸張,不過廣東人對美食的愛好卻可見一斑。這樣的食府圣地于我而言極具誘惑力,趁著元旦便去體味一番。
冬季的廣州,天空湛藍,將南京霧霾籠著我的陰郁一掃而光。陽光明媚又溫暖,灑在身上配著迎面拂來的微風,舒爽的好似春天。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又讓整個城市都綠油油的,一切都顯著出游的美好。
在廣州的第一餐,便循著當?shù)赜讶说耐扑],在住宿地附近嘗一嘗地道的粵式煲仔飯。沿著街邊走,不起眼的小店面,門口的板凳上坐滿了三三兩兩的食客,拿著號牌,悠閑地嘮著家常。抬眼一看五個字——好彩煲仔飯。我依著喜好點了一份排骨加臘腸,配一份例湯。一直認為煲仔飯的精髓在于砂鍋滋拉作響的余溫中,是油和米流暢的協(xié)奏曲。湯匙攪拌,將醬油努力均勻地拌開在飯中,長粒米味硬的口感,通過牙齒的咀嚼,釋放出更長足的香氣。廣式臘腸的咸甜與嫩滑的排骨相搭配,倒也有著微妙的和諧感。當然煲仔飯最不可言說的經(jīng)典是貼著砂鍋的一層鍋巴,焦脆噴香,充滿生活的味道。二層樓的小店,里里外外都充滿著絡繹不絕的食客,吃煲仔飯急不得,煲的時間久,等捧到眼前了,吃急了又容易燙,因此吃煲仔飯的人都帶著些不急不忙的淡定氣質(zhì)。
有一個朋友這么和我說: “糖水是幸福的真諦?!?在深圳工作的他也會趕來廣州,只為喝一碗糖水,感受幸福的慰藉。這么高的評價對我來說簡直是極致的誘惑。廣州的友人帶我去經(jīng)典的 “百花糖水” 品味幸福,我點了芝麻糊與鮮奶燉窩蛋。
芝麻糊的味道堪稱驚艷,或許是因為江南的基因,決定我的味覺習慣喜甜。芝麻糊中融合了芝麻與核桃的香氣, 核桃的微苦又誘發(fā)出芝麻糊甜味的層次感來,綿密柔和的甜味暖暖地順著食道滑進胃中,是幸福的滋味。
而鮮奶燉窩蛋,奶味醇厚,燉蛋嫩滑,流質(zhì)蛋黃帶著些鮮咸,均和了牛奶本身的微甜。真真是吹彈可破的甜美甜品,很適合喜歡流質(zhì)雞蛋口感的妹子。
廣東飲食文化中,燉品可謂是不可不提的一筆。家家戶戶從春到秋,有著千萬種的燉品在等著你。挑一家品質(zhì)穩(wěn)定的老字號對我這樣的游客來說最合適不過了,文明路上的達楊燉品則必然不可錯過,一盅招牌的椰汁雞湯徹底俘獲了我的心。將烏雞直接放入整個椰子中隔水蒸,椰汁的清甜吊出雞肉的鮮香,經(jīng)過長時間的蒸煮,雞肉已軟爛脫骨,淡鮮而不柴,味美可口。吃完肉、品完湯,我忍不住挖了幾勺椰肉塞入口中大力咀嚼。椰肉脆硬,有著鮮明的纖維感,也保留著清甜香,將整盅湯的基調(diào)都調(diào)和的清爽不油膩。
廣東一帶的早茶文化,帶著點聞名不如見面的味道,讓我很是期待。廣州的早茶店遍布大街小巷,每一家都人頭攢動,有著自己的特色與韻味。每天清晨,爺爺奶奶們便在早茶店門口排隊等待開門。這倒將早茶文化襯得有趣和神秘起來,為什么早茶這么受人追捧呢?我決定探看一番。
點都德早茶
這么多的早茶店,我該如何選擇呢?是經(jīng)典老字號?還是新式改良早茶?真是令我難以取舍。最后在朋友的引領下,選擇了有著良好口碑的新式早茶連鎖品牌:點都德。從早茶字面意思上來看應該是趕早喝茶的意思,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早茶也順應潮流從早做到晚,讓難以起早的年輕人也有了品嘗美味珍饈的機會。而點都德的名字則更有意思,是 “點都得”的諧音,寓意自家菜品齊全,可以滿足食客的各種需求,因此也體現(xiàn)了其創(chuàng)新意識。
我到達點都德時,已近中午時分,上下三層樓卻仍舊賓朋滿座。甫一落座,服務生便先讓我們選茶,我選了羅漢果,茶包備好,先品茶。羅漢果泡茶甜甜的,很易入口。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靜候我們的茶點上桌即可。
一例黃金流沙包,松軟渾圓的外形,蒸騰而上的熱氣散發(fā)著隱隱的面點的香氣,夾起一個咬一口,咸甜適中的蛋黃餡迫不及待地流入口腔,沙質(zhì)口感在舌尖微微摩擦,面皮松軟微甜,很好的包裹住流沙。
金沙鮮蝦紅米腸,米腸薄而韌,中間夾的脆面炸得酥酥的,鮮蝦則飽滿鮮嫩,脆和柔、彈與糯的口感交融的特別美好。
沙嗲蒸金錢肚色澤柔亮得一上桌就引得我口水直流,一筷子塞入口中,那鮮美Q彈溢滿口腔,大肆咀嚼的快感,讓人吸收了一整天的美意。
作為申請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點都德,從規(guī)模到出品都可以滿足一個旅人的腸胃,還是很推薦你到廣州去嘗嘗這個“有求必應”的早茶店喲。
逛完沙面后想要尋一尋附近的吳財記面家,看看這家人人稱道的面館究竟有何魔力。穿過狹窄曲折的巷陌,一陣七拐八彎之后找到了這家看似名不見經(jīng)傳的吳財記。一碗云吞面、一份炸云吞外加一盤耗油生菜,讓我的味蕾來探探路。未曾想到,這幾道家常至極的菜品卻另我十分驚喜。簡單的云吞仿佛被施放了魔法一般,云吞皮薄而香,內(nèi)餡飽滿,咬下去竟還滿含著汁水,肉餡Q彈,上湯中若隱若現(xiàn)的蝦米味又為云吞額外增添了些許鮮香。
而炸云吞這種古法菜肴,更是將時間瞬間拉回到1958年的廣州,被炸得通體金黃的云吞,論起來是沒什么顏值可言的,吃起來卻別有一番滋味。云吞皮酥脆,面香經(jīng)過高溫的淬煉更濃郁,并且油溫鎖住了肉餡的汁水,外皮脆硬,一口下去肉餡卻仍舊鮮嫩多汁,配上甜辣醬有種市井的幸福感。而每桌上放置的看似不起眼的辣椒罐,卻香氣滿溢,稍一點,辣椒的香與辣順著舌尖滋溜竄進胃部,登時從胃部散發(fā)出暖意傳至周身,在溫暖的廣州街頭,一碗極簡的云吞面便使人通體舒暢,實在是快意。
廣州的魅力不僅在于享譽全國的舌尖美味,更因它也是一座有著歷史底蘊的城市。相較于深圳,廣州的韻味顯得更豐富別致些。而說起廣州的人文與歷史變遷,東山口、沙面不得不說。
東山口,也就是新河浦一帶有廣州市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中西結合低層院落式近代住宅建筑群。有"廣州八大名園",幾乎每一座別墅都留存有一個望族或政要名人的故事。這些都是廣州的記憶?;谶@樣的歷史背景,我選擇將廣州人文之旅的第一站,放在東山口。
日光慵懶的工作日午后,我閑適地穿梭在民國華僑別墅區(qū),這昔日的富豪聚集區(qū),那一棟棟別致的院落依舊,卻不再冷漠地拒人千里之外,而是滿布家常的生活氣息。信步走過這尋常巷陌,便覺得歲月靜好。紅磚瓦黛,曲折迂回的街巷,往來間有著清晰可聞的腳步聲。我愛透過一個個緊鎖的鐵欄向里張望,猜測、揣度這空間中的歲月流轉。時間的腳步都變得緩慢起來。但凡是敞著門的建筑,便輕聲走進去探看一番,那屋體構造是故人的痕跡,那景觀陳設是今人的生活折射。這一看便滿心歡喜起來,覺得自己闖進了他人的生活中,個中奇妙滋味卻只有自己知道。這些或許只是新河浦居民日常的一天。
偶露的陽光透過葉的縫隙灑下來;擦鞋油的奶奶仰起頭和街坊輕快地打了聲招呼;自行車后座的女孩歡快地踢起一條腿;傍晚時分,沿街的屋中傳出有節(jié)奏的案板聲;還有放學后的年少男女青澀曖昧的互動……這一切美好的畫面都定格凝固,揉進時光里,變成看客眼中的一個個故事。
廣州租界史——駐足沙面
沙面,歷經(jīng)百年,曾有十多個國家在這里設立領事館、外國銀行、各種洋行。各國的建筑風格在這個小小的沖擊沙洲矗立,經(jīng)歷歲月淘洗、時代變遷,仿佛是一部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沿路高大的榕樹垂下來,碧綠著,襯著藍天、白云和暖陽,那一片片綠葉、一根根垂條,都見證了什么樣的歲月?當我閑坐在“最美星巴克”中,駐足在破敗的前蘇聯(lián)領事館前,誤闖進一個地下美術館后……大約那些歲月都沉淀成了塵埃,飄散在陽光下,成為一段歷史,和各式建筑在夕陽的余暉下熠熠生輝。
24小時書店——1200bookstore
1200書店是廣州的24小時書店,作為一座文化的港灣,還有提供給背包客的免費住宿,和一個提供水餃的喜食堂。這個書店不僅慰藉了游子的身體與靈魂,連必須投喂一日餐的腸胃也予以照拂。暖橘的光照著每個來客的面龐,每個人都折射出朦朧又溫和的光暈。就像1200本身的存在一樣,是廣州城中一盞守護的燈。更有趣的是,在喜食堂點單是需要完成一套文學常識題的喲,雖然你也可以百度,不過用這樣的方式提醒你多讀書也是別致極啦!不過,摸著我的胃誠實地說,情懷滿滿的喜食堂,菜品味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喲!
廣東美食的博大精深自然不僅僅局限于我們所周知的廣州,在相距不遠的潮汕,也是聲名遠播。為迎接我的到來,廣州的一眾好友趁著元旦假期特意組了潮汕吃貨團,暴走兩天,一天15頓,也未能將當?shù)孛朗骋痪W(wǎng)打盡,這遺憾只能留待下次再去彌補了。不過這一趟吃貨之旅著實令人意猶未盡,在這沿海小城,民風淳樸,循著食材的本味,將美食文化發(fā)揚光大,征服了五湖四海的味蕾。
海記八合里牛肉火鍋
牛肉火鍋,南北皆有。但論到最精細者,則莫過于汕頭。汕頭人最好吃牛肉,而且非黃牛不吃,與水牛肉相比,其肉香而滑嫩,尤其是在牛骨湯里涮兩涮,可真是連神仙都要下凡塵。在汕頭吃的黃牛肉都是即日新鮮屠宰的,因此肉味飽滿,一咬之下,那種帶了點點牛膻的香便在舌尖噴薄而出。
既然到了汕頭,當?shù)刈钣忻暮S洶撕侠锱H饣疱伣^不可錯過!仗著人多勢眾,兩桌人馬將牛的各個部位均點了兩遍!吃到扶墻而出才罷休。那牛肉鍋的清甜鮮美,至今仍念念不忘!
汕頭人吃牛肉,對部位分得極其細致,而且名稱更是與其他地方的叫法大相徑庭,譬如吊龍、脖仁、匙柄、五花趾、三花趾、匙仁、胸口油……乍聽到,幾乎以為他們吃的不是牛,而是外星生物。抓來服務生翻譯,才知道,趾非走路的腳趾,而是指牛的小腿肉,有時也說是前腿的肩胛腱肉。其中以五花趾較難得,所以老板常常會將它留給熟客。但說到最能吃出肉甜味,匙仁就是首選,它是肉眼位置,據(jù)說是匙柄中最好的部位,嫩滑無渣,甜美之極。若是說到當?shù)厥晨屯瞥绲模褪遣比?。它指的就是牛脖子上那塊最經(jīng)?;顒拥娜?,香嫩異常,叫人一試難忘,而且是沒有渣的。不過看起來最考膽的,卻是胸口油??粗袷且欢逊矢鄩涸谀抢?,令人望而生畏。實際上,它吃起來非但不油膩,還會爽脆醇香兼具,令人直呼過癮。
好的牛肉要配好鍋底。汕頭牛肉的鍋底無非就是牛骨湯。將一整頭牛的骨頭敲碎后,加入少許南姜去異味,再加些許蘿卜、玉米增其香甜。熬足6小時而成,湯色濃而不濁,湯味清而不淡。
飽餐一頓后才得空環(huán)顧四周,海記牛肉店看著毫不起眼,馬賽克磚地板,不銹鋼桌椅,簡單到可說是零裝修,但人立于店內(nèi),就可以聞到濃濃牛肉香,后面的廚房里晝夜不停地煲著一大不銹鋼桶的純粹濃稠牛骨湯,表面那層牛油厚得可以浮起勺子。海記最早是從賣牛肉粿條湯開始的,從一家小店,做到現(xiàn)在的兩間店面。給個小貼士:滋味雖好,食客眾多,如果你到汕頭要去他家吃牛肉,最好6點前就過去,否則沒座概率極大。
有生以來吃過最特別的豆花在汕頭,位于公園路人民廣場附近的老牌豆花是當?shù)赜讶祟I我們?nèi)サ模镜厝硕假澆唤^口就是它的口味保障。這碗豆花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的口感與味道和我們平時吃的很不相同,糯糯的,口感綿密厚重,帶著些麻薯的口感。并且與水豆花不同,廣場豆花有著濃郁的豆香,上面撒上滿滿的紅糖花生碎,香味與甜味留戀于口齒間,一碗下肚,飽腹感極強,卻又欲罷不能地將其一掃而光。
走在潮州的街巷中,隨意瀏覽時,眼神突然被一塊破敗隨意的招牌吸引:自釀甜米酒。沒有檔口,沒有招攬生意的人,只有敞著的庭院門,兩只貓?zhí)稍谠褐虚g慵懶地曬著太陽。我遲疑地走進去: “有米酒喝么?”“有!”女主人熱情地招呼我坐下,家常的八仙桌,一勺酒釀打底,一勺開水化開,竟是一碗熱酒釀。南方的米不似江南軟糯,細長的酒米,嚼起來有些許粗糙,卻很回甘。燒酒一線滑入胃中,酸與甜的交匯,暖意瞬間占領了全身。女主人熱切地詢問是否好喝,那種質(zhì)樸的家常食物,溫情更有余味。
粿是米粉漿制成,各種不同的制作方式與烹飪手法,讓粿有著不同的形態(tài)與滋味。印象最深的是潮州街頭的一碗粿汁,已是酒足飯飽后,卻眼饞粿汁,好奇這尋常巷陌遍布的小食滋味,為了一探究竟。拉著同伴一起:“我們分一碗吧!”
隨即叫了一碗熱騰騰好像粿條般滑口的粿片,淋上淺棕色的鹵汁,再點些鹵豬腸、鹵蛋、鹵肉、豆干或菜尾等,這就是粿汁了,粿汁要趁熱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粿汁有著清新的米香,汁不濃不稀,而各式鹵味進行甜咸調(diào)和,肉、動物內(nèi)臟與豆制品的香氣混合,更增加了人間煙火氣,不同食物在嘴中又交雜出不一樣的口感,韌性十足的鹵蛋、汁水四溢的豆干,鮮香開胃的豬腸,又將粿汁的口感層次豐富起來。吮吸完最后一口粿汁,我心滿意足地摸摸滾圓的肚皮,民以食為天吶!
不論從廣州還是到潮汕,用口腹之欲去推動的這場舌尖上的旅行, 不僅只滿足了我這凡人的脾胃,更是用足跡、眼睛與心靈去體味了一番這粵地的文化。歷史滄桑變遷,平常百姓的智慧都濃縮于一蔬一飯間,歷史都融進一幢幢房屋,一條條街道中。你我均是旅人,帶著一顆好奇心,踏入這靜好的歲月中去,盡情地用舌尖品味這市井美食,相信,你也會像我一般得到耳口舌心的極致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