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歌,是有故事的歌;很多人,是有故事的人。有故事的人,一起來聽那些有故事的歌。
《踏歌行》
陳娉舒著,大象出版社,¥36.00
《踏歌行》收錄了陳娉舒發(fā)表于《中國青年報·踏歌行》欄目的音樂隨筆48篇,來自《中國青年報》的《旅游周刊》《屋檐下》副刊和體育版的專欄隨筆6篇。作者以歌名為題目,以音樂為素材,以生活故事為佐料,用情緒浸染,拿心事點睛。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歌曲往往只是一個引子,字里行間涌現(xiàn)出的陽剛與明媚、樂觀與傷感、溫暖與蒼涼等對立融合的情緒,以及作者的感悟、思考才是值得細品的。書中寫到的歌,都是不同時期的流行音樂代表作,折射出“70后”“80后”的成長史與心靈史。不知道她精心制作的這道文字大餐,讀者是否品出了多樣的味道?
《芳華》
嚴歌苓著,人民文學出版社,¥39.00
有過軍旅經歷的作家嚴歌苓,曾經寫過若干軍人題材的小說,新作《芳華》亦在此列。故事開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的四川某軍隊文工團,來自祖國各地的少男少女聚集在此,特殊年代,青春熱血,人性不同側面的閃現(xiàn)……構成鮮明的時代感和強烈的戲劇性。在這個得心應手的題材中,作者用嫻熟的小說技法和流暢的文學語言,將所謂正邪、英雄和凡人、理想和現(xiàn)實、精神與物質編織到真實故事和文學虛構交融的情節(jié)里,用生動細膩的細節(jié)記錄那個時代,也用人物命運的起伏反思著某種荒誕。以“芳華”之名,承載著作者的情懷,是對自己的青春本身以及人性之光的珍惜和懷念。
《海上絲路與鄭和》
丹增著,華文出版社,¥25.00
《海上絲路和鄭和》探尋 “海上絲路”形成的政治經濟技術以及有關民族文化基因。丹增的文字具有自然般的神力,復蘇了一個古老大陸的命運和夢想。他用天真雋永、樸素熱烈的書寫,深情抒發(fā)他對自我的呼喚、對生命的領悟、對永恒的追尋,深情謳歌他對人類命運黃金時代的懷戀和追憶。
《與白云最近的地方》
吉狄馬加著,華文出版社,¥32.00
本書是當代著名作家吉狄馬加關于絲綢之路的散文精選。從蒼茫寂寥的大涼山走到歷史縱橫的古都北京,又從歷史縱橫的古都北京走到靈魂直接天際的青藏高原,吉狄馬加始終堅持自己是一個彝族文化的守望者。他的散文與他的詩歌一樣,視域遼闊,洞察敏銳,語句精妙,蘊含著超凡脫俗的慈愛與悲憫,從而具有了超越種族局限的人類情感,具有了穿越時空暌隔的深邃倫理,具有了史詩的氣質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