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軍張鋒張翔胡揚
1北京體育大學(xué)(北京 100084)2山東泰安第一中學(xué) 3浙江越秀外國語學(xué)院
改良CO吸入法測試血紅蛋白總量對最大攝氧量的影響及其恢復(fù)的實驗研究
汪軍1張鋒2張翔3胡揚1
1北京體育大學(xué)(北京 100084)2山東泰安第一中學(xué) 3浙江越秀外國語學(xué)院
目的:對受試者進行改良CO吸入法測試血紅蛋白總量(tHb)后,在不同時間點測試最大攝氧量(VO2max)和無氧閾(AT),分析其變化趨勢,并對CO在體內(nèi)的代謝情況進行研究。方法:10名網(wǎng)球?qū)m棿髮W(xué)生,19~21歲,肘靜脈取血測試血紅蛋白(Hb)等基礎(chǔ)值,直接測試法測試VO2max;連續(xù)3周對所有受試者進行CO吸入法測試tHb后,在不同時間點(第1周即刻、第2周6小時和第3周12小時)測試受試者VO2max和AT,觀察這些指標(biāo)隨時間的變化曲線;第4周,在10名受試者吸入少量CO后的6 min、3 h、6 h、9 h、12 h測試受試者呼出氣CO和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HbCO)的濃度變化曲線,其中5名受試者在吸入CO后進行2小時網(wǎng)球運動,另外5名受試者安靜休息。結(jié)果:在CO吸入法測試tHb后,所有受試者VO2max和AT顯著下降達9.4%左右(P<0.01),在第2周的6 h時間點開始恢復(fù),但仍然低于基礎(chǔ)值(P>0.05),在第3周的12 h時間點才完全恢復(fù)。呼出氣CO和血液中HbCO濃度在CO吸入后即顯著升高,在6 min達到最高點后即開始下降,直到6 h時間點才基本恢復(fù)正常,其中運動組CO在體內(nèi)的恢復(fù)速度要快于安靜組。結(jié)論:CO的吸入會在短時間內(nèi)(6 h)顯著降低受試者的VO2max和AT等反應(yīng)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標(biāo),在6 h之后開始逐漸恢復(fù);CO吸入后,呼出氣CO濃度和血液中HbCO濃度的上升會經(jīng)過正常代謝而排出體外,適當(dāng)運動有助于體內(nèi)CO代謝速度的提高。
CO吸入;血紅蛋白總量;最大攝氧量;恢復(fù)
血液興奮劑是自行車運動員、長跑等有氧項目經(jīng)常使用的一類興奮劑[1],其檢測手段也主要使用運動員生物護照(ABP)[2-5]。但生物護照使用的指標(biāo)有些受到血漿量的影響[6],而CO吸入法(optimised CO-rebreath?ing procedure)測試全身血紅蛋白總量(total haemo?globin,tHb)是由德國運動科學(xué)家Schmidt&Prommer[7]于2005年建立,可以測試全身tHb,而不受到人體血漿量多少的影響。該方法主要測試原理是根據(jù)人體在攝入少量CO前后,呼吸氣CO濃度和血漿中碳氧血紅蛋白(HbCO)濃度變化差值來計算人體tHb。該測試方法也隨后被進一步改良、細化,最終該測試方法以及測試結(jié)果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在興奮劑檢測領(lǐng)域也有初步使用[8]。
測試方法需要受試者攝入一定量的CO,而影響運動員的運動能力。本人前期研究結(jié)果認為該測試方法可以降低最大攝氧量(VO2max)5%左右,但對反復(fù)沖刺能力(RSA)沒有影響[9]。但該測試方法究竟對VO2max影響多長時間,以及CO在體內(nèi)的代謝速度如何?對該問題的解答是興奮劑檢測領(lǐng)域急需要解決的。本研究測試了受試者在tHb測試過程中,對VO2max和無氧閾(AT)的影響以及恢復(fù)情況,CO吸入后在體內(nèi)的代謝情況等,希望該方法為血液生物護照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實踐依據(jù)。
1.1 實驗對象
10名健康青年男性,北京體育大學(xué)教育學(xué)院網(wǎng)球?qū)m棇W(xué)生,無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自愿參加本實驗。所有受試對象有規(guī)律運動鍛煉習(xí)慣,至少每周5次網(wǎng)球?qū)m椨?xùn)練。所有受試對象基本情況如下:年齡20.5±0.5歲,身高179±3 cm,體重72.1±4.9 kg,BMI 22.5±1.3 kg/m2。本研究方案獲得學(xué)校倫理委員會批準(zhǔn),并與所有受試對象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實驗方案
基礎(chǔ)指標(biāo)測試:在兩周內(nèi)分別測試所有受試者VO2max和AT兩次,取兩次結(jié)果平均值為VO2max和AT基礎(chǔ)值。兩次測試間隔一周而且都是在下午5~8點完成,防止人體生物周期因素的影響。肘靜脈取血測試受試者血液常規(guī)指標(biāo),包括血紅蛋白(Hb)濃度和紅細胞壓積(Hct)等。
CO吸入后VO2max的影響及恢復(fù):該實驗分3周完成。第1周所有受試者下午進行CO吸入法測試tHb后,即刻測試VO2max為即刻組;第2周所有受試者在上午進行CO吸入法測試tHb后,在下午(間隔6小時)測試VO2max為6小時組;第3周所有受試者在早晨進行CO吸入法測試tHb后,在下午(間隔12小時)測試VO2max為12小時組。其中受試者tHb和其他血液指標(biāo)如人體全身血液量(BV)、紅細胞總量(ECV)和血漿總量(PV)基礎(chǔ)值取這3周測試結(jié)果平均值。
CO代謝實驗:第4周所有受試者在早晨吸入少量CO(1 m l/kg體重)后,在接下來的不同時間點測試所有受試者呼出氣CO濃度和血液HbCO濃度(6 min、3 h、6 h、9 h、12 h),而且隨機選取5名受試對象在CO吸入后進行2小時的網(wǎng)球訓(xùn)練,而另5名受試對象不進行任何運動訓(xùn)練,分析運動對CO代謝的影響。
1.3 實驗具體操作方法
1.3.1 tHb測試方法
改良CO吸入法測試tHb:首先測試受試者呼出氣CO濃度(Fluke CO-220)和手指末梢血HbCO濃度(Ra?diometer ABL 725),接著令受試者吸入少量CO(1 ml/kg體重)和3 L氧氣的混合氣體2分鐘,當(dāng)CO氣體在體內(nèi)與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充分結(jié)合后,4分鐘時測試受試者呼出氣CO濃度,8分鐘時采取手指末梢血測試HbCO濃度。根據(jù)受試者在CO混合氣體吸入前后呼出氣CO濃度和血液中HbCO的濃度差,考慮周圍氣壓、溫度等和人體身高體重等基本參數(shù),利用公式計算人體血液tHb、BV、ECV和PV。具體測試程序和計算公式參考Durussel[8]測試方法。在整個測試過程中,還要密切注意受試者CO中毒情況,如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1.3.2 VO2max和AT測試方法
VO2max采用氣體代謝儀(metalyzer 3B)和電動跑臺測試,整個測試程序嚴格按照最大攝氧量直接測試法完成。受試者采用逐漸遞增負荷的方式,先進行5 km/h的速度熱身3分鐘,然后開始正式實驗。跑臺坡度為0°,起始跑臺速度為9 km/h,然后每分鐘增加1 km/h,直至受試者力竭或達到最大攝氧量評價標(biāo)準(zhǔn)。測試結(jié)束后,受試者以5 km/h的速度繼續(xù)整理活動休息5分鐘,然后結(jié)束測試。其中無氧閾(AT)采用V-slope方式判斷。
1.3.3 血液基礎(chǔ)指標(biāo)測試
血液血紅蛋白濃度(Hb)和紅細胞壓積(Hct%)等采用肘靜脈取血,血細胞計數(shù)儀測試。人體BV、ECV和PV在測試tHb過程中通過公式推算。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平均數(shù)±標(biāo)準(zhǔn)差表示,統(tǒng)計軟件用SPSS17.0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其中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P<0.01表示差異有非常顯著性。
2.1 受試者基礎(chǔ)最大攝氧量和無氧閾測試結(jié)果
所有受試者在正式實驗前進行VO2max和AT的測試,其中最大攝氧量絕對值VO2max(l·min-1)為4.13±0.50,相對值VO2max(m l·kg-1·min-1)為57.17±5.78;無氧閾絕對值A(chǔ)T(l·min-1)為3.08 ± 0.48,無氧閾相對值A(chǔ)T(m l·kg-1·min-1)為 42.67 ± 5.75。達到無氧閾時最大攝氧量百分比AT(%VO2max)為75.0±12.3。從結(jié)果可以看出,受試者身體健康狀況良好,有氧工作能力處于較好的水平。
2.2 受試者tHb以及其它相關(guān)血液指標(biāo)測試結(jié)果
改良CO吸入法測試所有受試者血紅蛋白總量、血液量、血紅細胞量和血漿量(相對值為絕對值/體重);血細胞計數(shù)儀測試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壓積,其結(jié)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受試者tHb及其它血液指標(biāo)測試結(jié)果
2.3 CO吸入后不同時間段VO2max和AT測試結(jié)果
CO吸入法測試tHb后不同時間段,測試VO2max及其相關(guān)無氧閾指標(biāo)(即刻、6小時和12小時)。發(fā)現(xiàn)CO吸入后即刻會顯著降低最大攝氧量,其中最大攝氧量絕對值下降約9.4%,相對值下降約9.3%;而在6小時之后,最大攝氧量絕對值和相對值都有適當(dāng)回升,稍微低于基礎(chǔ)值,但差異沒有顯著性(P>0.05);通氣無氧閾也在CO吸入后即刻顯著下降,而在6小時組雖然有適當(dāng)回升,但仍低于基礎(chǔ)值,在12小時組,無氧閾指標(biāo)又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達到無氧閾時的最大攝氧量百分比雖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與基礎(chǔ)指標(biāo)相比差異沒有顯著性(P>0.05)。不同時間段相關(guān)指標(biāo)的影響如下表2所示。
表2 受試者tHb測試后不同時間段VO2max和AT等指標(biāo)測試結(jié)果表
2.4 運動對體內(nèi)CO代謝的影響
表3示機體在CO攝入前后及不同時間段血液Hb?CO濃度及呼出氣CO濃度,其中在CO攝入前,血液Hb?CO%為1.1,呼出氣CO為14.5 ppm,當(dāng)CO攝入后6 min,血液和呼出氣中CO濃度及顯著上升(P<0.01),在3 h和6 h時間點,血液中HbCO和呼出氣中CO濃度及開始顯著下降(但仍高于初始值),在9 h和12 h才開始慢慢恢復(fù)到正常水平。表4示CO攝入后,即進行正常網(wǎng)球訓(xùn)練2小時,發(fā)現(xiàn)受試者血液中HbCO和呼出氣中CO濃度下降更加快速,在3 h和6 h組下降比無運動干擾組明顯,雖然較CO吸入前的值要高,但統(tǒng)計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9 h和12 h組下降已經(jīng)接近初始濃度。
表3 tHb測試后受試者機體CO正常代謝
表4 tHb測試后運動對機體CO代謝的影響
3.1 受試者tHb及其它血液指標(biāo)
CO吸入法測試全身血紅蛋白總量,避免了血紅蛋白濃度測試會受到血漿量的影響,在血液興奮劑檢測領(lǐng)域以及在醫(yī)學(xué)領(lǐng)域有較大的實踐應(yīng)用價值。該測試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CO作為一種標(biāo)記物,與血液中的Hb結(jié)合,在吸入一定量的CO后,其與Hb結(jié)合的濃度百分比差值可以計算血液中Hb的總量,但是CO不是全部與Hb結(jié)合,還需要考慮與肌肉肌紅蛋白結(jié)合的量和肺內(nèi)殘余的氣量,因此該測試方法需要大量的推理計算,要考慮受試者的身高、體重、年齡和性別等,有一定的誤差。但經(jīng)過不斷改良,測試誤差已經(jīng)非常低。除了血紅蛋白總量外,還可以通過公式計算全身血液量、血紅細胞量和血漿量等。在本該研究中,測試了所有受試者tHb和血液量、血紅細胞量和血漿量等,測試結(jié)果與Heinicke等[10]對休閑運動愛好者測試結(jié)果類似。其中tHb為956 g和13.2 g/kg體重,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它指標(biāo)如血液量、血紅細胞量和血漿量等結(jié)果類似。這些指標(biāo)的測試由于利用了CO與Hb的高度親和力,測試設(shè)備和程序比較簡單,測試結(jié)果誤差較小,是一種較好的血液總指標(biāo)測試方法。
3.2 CO吸入后受試者VO2max和AT變化及其恢復(fù)
CO吸入后與受試者血紅蛋白和骨骼肌中的肌紅蛋白結(jié)合,影響了血液O2的運輸和肌肉中O2的儲存和利用,因此與有氧能力有關(guān)的測試指標(biāo)會受到影響。本實驗測試了CO吸入后不同時間段(即刻、6小時和12小時)受試者VO2max和AT等指標(biāo),發(fā)現(xiàn)在不同時間段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在CO攝入后即刻,VO2max和AT(絕對值和相對值)都有顯著下降;而到了6小時的時間點,兩個指標(biāo)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恢復(fù),雖然比基礎(chǔ)值結(jié)果稍低,但差異無顯著性;到12小時,VO2max指標(biāo)幾乎恢復(fù)到基礎(chǔ)水平,而AT出現(xiàn)再次下降現(xiàn)象。達到AT時的VO2max百分比雖然有適當(dāng)程度的下降,但差異沒有顯著性。VO2max和AT都是反映機體有氧工作能力,但VO2max主要反映受試者心肺功能,而AT則與受試者骨骼肌功能高度相關(guān)。AT結(jié)果與受試者快肌產(chǎn)生乳酸的速度和慢肌代謝乳酸的速度有關(guān),如果受試者慢肌利用和清除乳酸的速度較快,在相同有氧能力情況下,受試者AT比較高。本研究中出現(xiàn)VO2max在6小時后完全恢復(fù),可能與呼吸氣和血液中的CO代謝完全有關(guān),而肌肉中肌紅蛋白與CO結(jié)合后對骨骼肌利用O2的能力影響時間較長,可能是導(dǎo)致AT恢復(fù)較慢的原因之一。
3.3 CO吸入后受試者有氧能力指標(biāo)變化分析
本研究還對受試者在CO吸入后機體CO的代謝情況進行了研究。按照每公斤體重1 ml的CO吸入后,受試者體內(nèi)CO濃度顯著增加(包括呼吸氣CO濃度和血液中CO與Hb結(jié)合HbCO的濃度),接著選取部分受試者進行2小時的網(wǎng)球訓(xùn)練,其余受試者安靜休息,測試了兩組受試者不同時間段體內(nèi)CO濃度。發(fā)現(xiàn)兩組受試者在6 min后,其呼吸氣CO濃度和血液HbCO濃度都開始出現(xiàn)顯著下降,在3 h和6 h時間點,其濃度指標(biāo)還顯著高于初始CO濃度,到9 h之后幾乎恢復(fù)到正常值水平。CO在體內(nèi)代謝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大概在3小時左右。但是運動組,其體內(nèi)的CO水平下降速度顯著比安靜組快,可能對身體以及運動能力的影響也比較小。CO進入體內(nèi)后主要通過HbCO的解離和呼吸氣的排出而代謝,運動干預(yù)組由于呼吸頻率和深度的增加,通氣量增加可以增加CO的排出。Gerald等[11]測試了不同性別受試者CO在體內(nèi)的代謝情況及其半衰期,他們將男女受試者暴露于1000 ppm左右的CO環(huán)境中,然后每5分鐘取血測試受試者HbCO的濃度,作者得出的結(jié)果較本研究CO代謝速度稍慢,可能與實驗控制不同有關(guān)。本實驗要求受試者吸入CO(1 m l/kg體重)4分鐘,而Gerald是使受試者暴露在CO環(huán)境中30~60分鐘,可能使CO在體內(nèi)充分與Hb和肌紅蛋白結(jié)合有關(guān),具體原因還需要進一步實驗。
CO吸入法可以比較準(zhǔn)確而快速地測試受試者全身血紅蛋白總量和全身血液量、血漿量和血細胞量等;但CO的吸入會在短時間內(nèi)(6 h)顯著降低受試者的VO2max和AT等反映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標(biāo),在6 h之后開始逐漸恢復(fù);CO吸入后,呼出氣CO濃度和血液中Hb?CO濃度的上升會經(jīng)過正常代謝而排出體外,適當(dāng)運動有助于體內(nèi)CO代謝速度的提高。
[1] Jelkmann W,Lundby C.Blood doping and its detection[J].Blood,2011,118(9):2395-404.
[2] WADA.WADA Athlete Biological Passport Operating Guidelines,version 2.1,2010.
[3] Schumacher YO,Onofrio G.Scientific expertise and the Athlete Biological Passport:3 years of experience[J].Clin Chem,2012,58(6):979-985.
[4] Schumacher YO,Saugy M,Pottgiesser T,et al.Detection of EPO doping and blood doping:the haematological module of the Athlete Biological Passport[J].Drug Test Anal,2012,4(11):846-853.
[5] Zorzoli M,Rossi F.Case studies on ESA-doping as re?vealed by the Biological Passport[J]. Drug Test Anal,2012,4(11):854-858.
[6] https://wada-main-prod.s3.amazonaws.com/resources/files/WADA-Revised-2014-Prohibited-List-EN.PDF.
[7] Schmidt W,Prommer N.The optimised CO-rebreathing method:A new tool to determine total haemoglobin mass routinely[J].Eur J Appl Physiol,2005,95(5-6):486-495.
[8] Jér?me D,Ramzy R,Prithvi RK,et al.Precision of the optimized carbon monoxide rebreathing method to deter?mine total haemoglobin mass and blood volume[J].Eur J Sport Sci,2013,13(1):68-77.
[9] 汪軍,胡揚,Yannis Pitsiladis.改良CO吸入法測試血紅蛋白總量對最大攝氧量和反復(fù)沖刺能力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yī)學(xué)雜志,2016,35(1):41-45.
[10]Heinicke K,Wolfarth B,Biermann P,et al.Blood volume and hemoglobin mass in elite athlete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J].Int J Sports Med,2001,22:504-512.
[11]Gerald SZ,Janet T,Joshua R,et al.Rates of carbon mon?oxide elimination in males and females[J].Physiol Rep,2014,2(12),e12237,doi:10.14814/phy2.12237.
2016.05.15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編號2016RB013);國家體育總局科研課題資助(編號:2014B009)
汪軍,Email:w j43007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