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鑫
【摘 要】五四運動所倡導的民主與科學,是當代社會實現中國夢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積極向上的精神,它對當下影響頗深。本文將結合時下熱播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從它的文本內容、思想主題、視聽語言來具體分析“民主與科學”思想在文藝與文化作品中的具體運用,以及它的文化價值研究。
【關鍵詞】民主與科學;平凡的世界;現實主義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119-02
“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革命運動。它以反對舊道德和舊文學、倡導民主與科學為根本任務,陳獨秀等人,以西方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民主與科學思想為武器,向頑固而又腐朽的中國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禮教發(fā)起猛烈進攻,成為這場運動的發(fā)起者和先驅者。一九一八年起,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始傳播馬列主義。從此,民主與科學思想逐步得到馬列主義改造,使之成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思想武器。
時至今日,科學與民主的思想在現代的影視劇中仍然有較深影響,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自開播以來深受觀眾的喜愛,該劇中就深刻地貫徹了科學和民主的思想。該劇將原著人物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觀眾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在大時代背景下的心路歷程。劇創(chuàng)者把人物命運更多地融入到了時代背景之中,使得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在內容上對小說進行了升華和超越。不僅敢于直面人性,還對意識形態(tài)有一定消解,具有強烈的批判主義色彩。
一、“民主”在文化與文藝中的理解
民主,既是一種政治制度,也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列寧指出“民主是一種國家形式,一種國家形態(tài)”。因此,它同任何國家一樣,也是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對人們使用暴力,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著在形式上,承認公民一律平等,承認大家都有決定國家制度和管理國家的平等權利。民主同專制獨裁是根本對立的,科學同封建迷信是根本對立。要實現民主政治制度,要張揚民主和科學思想,就必須進行一場徹底的革命以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砸碎封建精神枷鎖。而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從內容上來說就是對民主與科學思想的踐行,它揭露封建宗法社會的罪惡,喚起廣大人民群眾的覺悟,呼喚著一場滌蕩著中國大地的革命風暴的到來。
(一)敢不敢面對人性,尊不尊重人的價值
《平凡的世界》真實地展現出了70年代陜北地區(qū)的人文風情,濃縮出當時大部分人的生活經歷與思想改變。劇中人物的立場更為鮮明,并且在對小說細節(jié)的改編上,將社會轉型時期中國城鄉(xiāng)社會的發(fā)展與老百姓的生活狀態(tài)展現出來。電視劇通過對人物生活的描述,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改變,敢于直面人性,充分尊重了人的價值,其中的人物,如主角孫少安、孫少平、郝紅梅等,都是社會底層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在時代中的生動再現。
影視劇創(chuàng)作的成功與否主要在于人物塑造,人物塑造的成功與否在于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否遵循了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原則。劇中的第一主角孫少安,有勇氣膽識、有情有義,從搞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辦磚廠可以看出他還具有農民領袖的長遠眼光,可以說是新一代農民的典型代表,但另一方面孫少安這個人在塑造上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明明從小喜歡潤葉,但不愿意讓已經過上城里人日子的潤葉跟著他在農村受苦,所以一直不愿意直面他們的愛情,最終他倆愛情以悲劇收尾,這樣的人物塑造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是有血有肉的。片中另一個主人公孫少平,他是個自尊自立老實厚道的人,他不屈服于現實,毅然放棄村里相對穩(wěn)定的生計,跑到城市去攬活兒,正當他拿到城市戶口,命運卻悄然改變,愛人曉霞被洪水沖走,師傅因公殉職,最終他回到了那個生他養(yǎng)他的農村,命運像是給他開了一個玩笑,讓他一切回到原點。這使得那個時代社會對青年的改變與對青年生活的影響,以人物經歷的方式展現出來。電視劇通過對人物的刻畫,細膩地將那個社會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展現出來,并對當時整個社會進行了反思,人物命運與時代相結合,突出反映了社會的變遷。
(二)出于人的價值立場對權力、權威有沖擊、消解
《平凡的世界》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對于權力、權威等意識形態(tài)話語具有一定的消解和沖擊作用,它主要把握的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人物故事。??碌暮蟋F代相對主義的權力觀認為權力是無所不在的,是無主題,去中心化的,權力的機制是通過規(guī)勸、約束、紀律來實施的。盡管權力是無所不在的,但權力卻可以被沖擊和消解,《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安不屈不撓,希望通過自己的奮斗來改變命運,就像是當下無數草根奮斗者的濃縮,他的弟弟孫少平雖然是農家子弟,卻通過學習,堅定自己理想,他們兄弟倆身上就對傳統(tǒng)的封建倫常具有沖擊和顛覆。小說對于人物的刻畫,更注重人物的經歷,著重書寫人物在那個大時代所面臨的改變。《平凡的世界》充滿了對當時整個時代與社會的多方面評價,并折射出時代與社會的變遷。
二、“科學”在文藝與文化中的理解
科學這個范疇它既是知識體系,又是人類的一種活動,同時包含從中產生的精神。一方面,科學是關于自然的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實證知識。它反映自然界、揭示隱藏在自然現象背后的本質和規(guī)律。中國出版的《辭?!纺臧嬷斜硎觥翱茖W運用范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的規(guī)律的知識體系。是社會意識形式之一?!?/p>
另一方面看,科學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活動??茖W作為認識自然的活動,包含著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復雜過程。除此之外,還應該認識到,科學不應僅僅是社會活動和知識體系,還應該包括科學的精神??茖W精神就是指尊重客觀、實事求是、不盲從、不迷信、不崇拜權威的精神。
科學在《平凡的世界》當中主要集中在拍攝技巧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以及由于文本帶來的對于中國當代社會的一種精神批判。追求科學,就是追求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嚴謹性和對于規(guī)律性的遵循,藝術創(chuàng)作不能完全離開現實,藝術雖然高于生活但歸根結底來自于生活,如果藝術創(chuàng)作脫離了生活的真實性,那它就只能是空中樓閣,注定無法實現。
(一)對文藝自身規(guī)律、方法技巧的探究、實驗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厚重感和真實感,建立在路遙長達6年的嘔心創(chuàng)作之上,加之編、導、演多工種對于作品精神主旨和藝術質感的成熟把握,讓劇作所反映的農業(yè)問題真實可信。不同于其他農村劇的最大問題就是無法真正認識農村現狀,無法真正把握農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無法真正進入農民的精神世界。這是一種對于文藝自身的規(guī)律以及方法技巧的尊重,并付諸于實踐當中的體現。
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作品,最大的問題在于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具有聲音和畫面的綜合視聽語言。一方面,電視劇《平凡的世界》,采用黃色為主色調,因為黃色是暖色調,它給人一種溫暖、勤勞、善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樸素之感。這也切合了本片的大背景和時代地點,同時也與本片中頻繁出現的黃土地、窯洞和太陽、麥子等呼應。此外還通過逆光、散光來塑造人物,用冷色調來造成人物情緒的反差和時空轉換。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對色彩和光效的處理,符合情境,有利于塑造人物,也加深了該片的藝術魅力。
另一方面,電視劇《平凡的世界》采用了大量的陜北民歌作為音樂,要求主要演員使用帶有陜北方言的普通話來說臺詞和對白,這是一種對于文藝規(guī)律的尊重,對于藝術拍攝手法的大膽實踐,這樣的處理不僅調動了觀眾視覺和聽覺的全方位享受,還有利于觀眾對于影視作品有更加立體全方位的認知。以孫少安為例,他是土生土長的陜北人,所以他的對白帶有濃重的鼻音。部分讀音如:我(ě)、什么(mǎ sì)、啥(shà)、閑諞(pián)……不像其它電視劇為了一味地追求更多人的接納,而采用“去地域化”,力圖消除地域色彩,讓更多人接受,《平凡的世界》卻不一樣,運用濃重的陜北方言,這樣反倒更能增加一種真實感和時代感,讓人在這些臺詞和音樂中無形就被感染,產生心理認同,認同電視劇文本中價值觀念的傳達。
(二)對于中國社會來講,有沒有批判精神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記錄了社會變革時期,農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改變,表現了農業(yè)問題的突出矛盾,以及農村社會結構和生活觀念的變化。正如中國科學院張江教授指出的那樣:“有些作品,雖然故事背景是農村,人物身份是農民,在時尚風潮和市場邏輯的影響下,對農民真實生存境況和喜怒哀樂的呈現,流于表象化,甚至是庸俗化和審丑化,導致整體質量不高,社會影響力不盡如人意?!边@部電視劇對于我們現代社會最大的批判所在,它揭示了廣大農民的一種真實存在的自卑感,許多農民生來就有一種隱隱的自卑。這種自卑感多數是因為中國城鄉(xiāng)巨大的物質和文化差距。這是長期困擾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關鍵問題,《平凡的世界》敏銳地看到了問題的實質。而對自己出身的不滿和自卑,成為許多農民邁向現代化生活時的困惑和焦慮。所以,每當進入城市的時候,少安和少平們總是顯得局促不安。于是,洗去農民身份,變成城里人,就成為許多農民一生的最大奢求。
總之,通過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眾能夠深深地感受到當時歷史背景下中國社會的變遷,當中的科學與民主思想的踐行和實驗使得小說《平凡的世界》能夠在今天以更加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被更多的人知道,借以影響當代人對時代與人生的思考。
三、結論
綜上所述,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不僅尊重了人的價值敢于直面人心,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烙印和個人特色的人物角色,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給當下的現實提供了一面鏡子,讓人們認知現實乃至是批判現實,該劇是“民主與科學”在當代文藝與文化作品中的探究和實驗,踐行了“民主與科學”的價值理念,彰顯了“民主與科學”在文藝與文化作品中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梁向陽.路遙:在“拒絕大眾”的濁浪中逆風而戰(zhàn)[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3).
[2]李侃.中國近代史:1840-1919 (第四版)[M].中華書局,1994:463-466.
[3]楊洪濤.在平凡中照鑒偉大[J].當代電視,2015(7).
[4]劉鳳娟.平凡的世界在新世紀現實題材劇中的影響[J].當代電視,2015(11).
[5]楊春時.現代性與中國文學思潮[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17.
[6]劉停停,孫鑫.從平凡的世界看經典小說的影視劇改編[J].藝術評鑒,2016(01).
[7]梁海艷.與苦難的頑強抗爭——平凡的世界所展示出的“不平凡的力量”[J].理論界,2007(05).
作者簡介:
侯 鑫(1994-),男,湖北省鄂州市人,碩士在讀,畢業(yè)院校:陜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文學、紀錄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