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代華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的文化以各種形式滲透到我國的社會生活中。國人之間逐漸興起一股崇尚外來文化的熱潮,許多人的愛國情懷在這種文化沖擊慢慢減淡。在這種社會風氣下,我國小學愛國主義教育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zhàn)??v觀我國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大多只流于表面,缺乏深度與創(chuàng)新,因此,最終取得的教學效果往往不盡人意。本文就如今國內較為嚴峻的教學形勢,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系統(tǒng)論述提升小學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 愛國主義 創(chuàng)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83-02
在小學階段開展合適的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未來學生三觀的發(fā)展、維系社會的穩(wěn)定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對小學生進行歷史、國情教育時,教師不能照本宣科,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而是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采取靈活、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呈現(xiàn)相應的知識內容。本文將以教學創(chuàng)新為核心,從內容、形式、方式等三個方面來進行具體論述,希望能為我國小學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一些新途徑。
一、小學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內容創(chuàng)新
在小學的愛國主義教育中,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上要注重創(chuàng)新,不能局限于書本和單一的講解。教師可以通過借助一些故事性的內容,更加深刻的傳達愛國主義的思想和意義,來感化學生、點醒學生。故事不僅是教學內容的一種表現(xiàn)手段,也是一種快速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有效教學方法。在愛國主義的教育中運用故事,能夠很好的感染學生,讓其理解較為復雜的情感內容。
例如,我在向學生解釋“我們?yōu)槭裁匆獝蹏睍r,我借用了小鳥與大樹兩個相互依存的事物,給學生們講了《小鳥與大樹》的故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國家比喻成大樹,小鳥比喻成我們。作為“小鳥”的我們,時不時要為我們的“大樹”除蟲,“大樹”也會提供給我們果實和筑造家園的地方,供我們生存。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覺得守護了“小鳥”的“大樹”,“小鳥”是不是也應該守護“大樹”,讓它不被外來的事物傷害呢?學生們積極的表示贊同。
在給學生們講中國近代史中的“殖民侵略”等內容時,我接著《小鳥與大樹》的故事,將侵略我國的殖民者比喻成獵手和伐木人。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我結合一些相應的歷史事件,來創(chuàng)造故事情節(jié)的沖突與高潮,學生在我的敘述下,熱情高漲,情緒隨著故事的進展起伏較大。到故事最后,我再對整個故事中所蘊含的情感和事件進行總結,從而呼應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
二、小學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形式創(chuàng)新
(一)定期進行升降國旗儀式
小學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形式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健全升降國旗、重要集會唱國歌的這種儀式、制度,營造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經常性的開展這種活動,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行為、思想。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知到參與這種儀式的目的,讓學生了解國旗、國歌的由來,明白其存在于個人生命中的重要意義。例如,學校可以組織一周一次的升旗儀式,并且挑選年級綜合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來擔任升旗手,讓學生在親身的實踐中感受國旗的神圣與莊嚴。
(二)開展緬懷英烈、學習歷史杰出人物的活動
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雄人物的活動,讓學生了解這些人物的偉大、可貴之處,體會他們經歷過的困苦和做出的犧牲,會讓學生更加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難得。教師借助今天發(fā)達的信息媒體,可以以多種形式來開展這類活動。比如觀看歷史影片、收集相應的故事到課堂上來進行分享、參觀歷史古跡等。
三、小學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方法創(chuàng)新
所謂方法創(chuàng)新主要是指的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即教師在課堂上采取的教學手段。在小學愛國主義教育中,教學方法的運用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決定教師最終的教學效果。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方法的創(chuàng)新還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定。比如,在面對一些較為簡單事實性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合作討論的方式,來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總結知識,開展探究性的學習。在面對一些思想較為深刻、具有多面性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呈現(xiàn)多種形式的材料,來豐富學生的感知,深化他們的對知識內容的認知。
總而言之,在小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師除了要在課堂上進行創(chuàng)新的教學,還要注重營造一種愛國主義學習的氛圍和環(huán)境。通過各種形式的耳濡目染,對學生的道德情懷、思想品質、個人行為等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從小,就在心里深深埋下熱愛國家、奉獻國家的種子。
參考文獻:
[1]崔海峰,邵立偉.加強中小校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問題及措施[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09(03).
[2]李責峰.淺論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思路[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2006